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中国将领,曾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他以显赫的战功,位列国民革命军十大抗日名将之首,声名无两;
他被西方军事学家誉为“东方隆美尔”,李敖称其“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
他幼时受到外侮,立志要雪耻,清华名校毕业之后,投笔从戎,自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成,回国后南征北讨,脱颖而出,但受制于蒋介石的嫡系,一再被黄埔军头排挤;退居台湾之后,鸟尽弓藏之时,他陷入“兵变”疑云,被软禁了33年,晚景堪怜……
他就是一代抗日名将,二战中被盟军盛赞为“中国军神”的孙立人。
孙立人的一生,历经大起大落,功名荣辱尽尝。但他始终傲骨铮铮,不肯屈服。这得益于他父亲的教育,而他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女。
孙立人:战功彪炳誉海外 鸟尽弓藏谁堪怜
孙立人(1900-1990),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今属肥西县)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21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菲律宾、日本队,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个篮球冠军。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曾获云麾勋章、英国不列颠帝国勋章、美国丰功勋章、青天白日勋章,有“中国军神”、“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其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湾监察院认定孙无叛乱意图,为其平反。
【生平】
严师高徒 春风化雨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上有一兄孙同人,下有一弟孙衡人。据光绪十一年(1885)《续修庐州府志》记载:“舒城孙氏,原出休宁县,迁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者,自贡生正仁始。其后子孙以科第起家,蔚为望族。”在清一代,舒城共出进士13人,孙家就占了3人,因此,称舒城孙家为“书香世家”也是当之无愧的。孙立人的祖父孙炳炎是一名秀才,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孙氏居三河的家室被毁,遂举家迁居距三河镇18公里的庐江北乡金牛镇山南。孙炳炎在金牛山南相继建造仿徽宅第数十间,取名“亦德堂”,乡人多称“山南孙家”。古人籍贯以祖父出生地为依据,故此,孙立人在他的履历中,籍贯仍填写“舒城县”。
孙立人5岁那年,他的生母方氏因病去世。7岁时,孙立人开始入学,拜舒城名师宋执中为师。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是前清举人,在朝为官,教子极为严格。在送孙立人兄弟三人上学的时候,孙熙泽双手捧了一把戒尺,恭敬地交给宋老夫子,恳求道:“把孩子交给先生,请求先生一切从严,无须顾忌。”宋老夫子领命,对孙家三兄弟极为严格,老三孙衡人曾因背不出来书,被宋先生用戒尺将头皮打下了一大块,孙熙泽还登门致谢,请求先生继续严格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孙立人学习十分刻苦,因而在启蒙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8年,孙熙泽出任山东登州知府,举家迁往济南。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逊位,孙立人父亲携家往青岛避难。当时青岛为德国占领区,有一天,孙立人在海边玩耍,发现了一颗极为漂亮的石头,于是高兴地将这颗石头拿在手里玩耍。这时,来了几个德国小孩,他们看见了孙立人手上的石头,于是联手抢走了石头,并且打了孙立人两记耳光,还辱骂了中国人。这次事件对孙立人的影响极大,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强盛,才能够让人民都活得有尊严”,这也成为他日后投身军旅的重要原因。
1912年,孙立人随父亲迁居北京,因找不到学校,他只好停学在家。1913年冬,适逢清华学校(清华大学中学)招生,孙立人遵从父命,回到安庆报考,在近千人的考试中,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1914年,孙立人正式入清华学校读书。当时的清华校长周贻春是孙立人父亲孙熙泽的旧识,孙熙泽依然要求严格教育孩子,并称“打死都不心疼”。周校长教学也的确极为严格,他主张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对孙立人也要求各科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孙立人发展较为全面,并且酷爱体育运动,身高1米85的他在各类运动中尤其擅长篮球,并担任清华篮球队队长,率队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击败菲律宾、日本队,为中国在国际大奖赛中获得第一个篮球冠军。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紧接着就考取公费留学,前往美国学习。
练兵有方 脱颖而出
孙立人至美后,先插入普渡大学三年级。1925年取得该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其父孙熙泽同意他实现幼时的夙愿,他便插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三年级学习军事。该院有“南方西点”的美誉,但夙有老生打新生的陋习,而且规定新生不能还手,说是为了磨炼军人的忍耐力。
孙立人虽系插班入三年级,也一律按新生看待。第一天早晨起床,刚一出门,他就被站在那里的一位老生迎头对准心窝就是一拳,还没有走上几步,又遇另一个老生,又挨了两拳,等看到第三个老生时,几乎被打晕了过去。操练集合场地,完全成了挨揍场地,不是拳打就是脚踢,尽管新生大多吃不消,但有口不能言。
在学习期间,孙立人几乎每两周就会被老生“修理”一次,他们说这是为了避免新生学习懈怠。这种磨炼对陶冶孙立人的急躁脾气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激发他求上进的心。
1927年,孙立人毕业后,奉派赴英国、瑞士、捷克、奥地利以及苏联等国考察军事,然后回国。正当他踌躇满志打算报效祖国时,却面临报国无门的境地。
孙立人回国后,父亲孙熙泽曾想写信给冯玉祥,请他引荐一下。本来,凭着与冯将军同乡的友谊和孙家在舒城县名门望族的地位,有此一信引荐,孙立人在冯玉祥的部队里找到一个较好的职位可说是举手之劳。但是,孙立人不希望凭家族的关系走捷径,而坚持要靠自己去闯出一条路来,所以谢绝了父亲的一番好意。他去了南京,经人介绍进了中央党务学校(今国立政治大学)。该校校长由蒋介石兼任,谷正纲为训导主任。孙立人在该校任中尉军训队长。 但是,因为孙立人并非黄埔军校出身,在蒋介石那里并未得到重用。真正给予他机会的是财政部长宋子文。才华横溢的孙立人被宋子文选中,担任税警总团第四团的上校团长。税警总团由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德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孙立人具备了留美的经历,又曾经游历欧洲各国,对外国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在团中担当重任。
孙立人紧紧抓住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训练出了一支在武器使用与保养、体能、纪律、凝聚力和士气等各方面都与旧中国新、老军阀的军队截然不同的精锐部队。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这支部队几经演变后,成为威震敌胆的新三十八师。
1932年,“南昌行营”举行过一次射击比赛,参加的部队有40多个师、120多个团,结果孙立人团不但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团体第一名,而且在个人成绩的前10名中,竟有7名是税警四团的神枪手。由此可见,孙立人所训练的部队,在国民党部队中确实是“鹤立鸡群”的。
1937年,抗战爆发,税警总团配属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编为一、二两个支队。司令官分别为何绍周和王公亮,总司令黄杰。孙立人的税警第四团在蕴藻浜和大场两处战役中脱颖而出。当何、王皆因指挥无方而被撤职时,孙立人被升为二支队少将司令。
时值第五团战败,孙立人带3名卫士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察看了五团被敌军突破防线的阵地,然后率自己的第四团一营去五团防地反击日军。他于子夜零点命第一连连长陈鸣人率部向敌桥头堡发起强攻,经过殊死拼搏,陈鸣人等攻下了南岸的桥头堡。当时孙立人就在离桥头堡30米处指挥。正当陈鸣人等在破坏敌浮桥对,敌以密集炮火向南岸射来,炮弹在孙立人身旁爆炸,孙立人当场身中13块弹片,被敌炮掀起的泥土埋在土堆里,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宋子文得知孙立人受伤后,马上派人用汽车把他送到了体仁医院并立即动了手术。孙立人在手术后昏迷了3天才摆脱死神。醒来后当天下午3点,宋子文特意派他的弟弟宋子安到医院来慰问,并一再嘱咐医生,说宋子文十分重视孙立人,一定要力保万无一失。战事吃紧,体仁医院准备转道香港向后方疏散。第二天,由宋子文亲自安排,命其弟宋子安直接指挥,把尚不能下床行动的孙立人抬上飞机,先行空运香港。
孙立人在香港又住了两个多月的院,尚未痊愈,但他致信宋子文,坚决要求去找部队和家人,重回前线。宋子文接到信后,派宋子安送去了1 500元港币。回到前线后,他却无比心寒地看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在回忆录中颇感慨地说:“军人不能尽职保国卫民,使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先,又决堤(指决花园口黄河堤)、放火(指长沙大火)于后,稍有良知于心何忍?那些贪生怕死的军人真是万死不足以谢其罪……作为军人不与敌决一死战,或则自我陶醉,丧师辱国,遗害百姓……我联想到岳武穆的救国主张‘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但是我们则是‘武官怕死又贪财,文官贪财又怕死’奈何!奈何!”
1938年2月,孙立人不待痊愈即匆匆赶往武汉。时原税警总团司令官黄杰被三战区长官顾祝同拉拢,将税警总团淞沪会战后的余部编为四十师,而5000余伤员就不管了。孙立人即以这5000人于1938年3月重建税警总团。此时税警总团受正规军系统歧视更重,军官士兵来源全要自筹。孙立人努力招回原税警第四团的旧部和军中旧识,又自建军官队、军士队,训练出下级军官和军士,于1938年底,移至贵州都匀,正式开始第二次练兵。到1941年底,孙立人所部第二、三、四团和直属队改编为陆军新三十八师(第一、五六团被戴笠吃掉,士兵解散任各处的卫兵)。新三十八师编成后参加军政部战力校阅,名列第一,立刻从丙种师提升为加强师,并最终被编入缅甸远征军。
扬威异域 屡获殊荣
1941年12月,财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缉私总队半数兵力给国民革命军重组为新编第三十八师,作为交换条件,由原本财政部体系的孙立人晋任少将师长,隶属于第六十六军,这支部队成为中华民国当时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成立。孙立人于1942年4月率领新三十八师进驻缅甸曼德勒,参加曼德勒会战。就在“国军”一败涂地之际,奉命掩护西路盟军部队撤退的新三十八师,却在孙立人将军的英明指挥下,孤军奋战,不时杀敌人一个回马枪,歼敌数以千计。
新三十八师在大火余烬未熄中开进曼城,立即发布中、英、缅三国文字的安民告示,组织消防队全力扑灭仍在燃烧的大火;颁布戒严令,清除道路污垢瓦砾,掩埋尸体,控制瘟疫发生;管制交通工具,寻集交通机构的技术人员,并恢复交通,又由师政治部指挥,华侨协助,组成便衣侦探队以便镇压日特缅奸,张贴“中国军队救助一切受灾的缅甸人民”、“中国缅甸是兄弟之邦”等标语,并让侨胞集中居住加以保护。同时抓紧时间按照孙立人提出的“能防空、能防雨、能抗毒、能持久”的原则构筑曼城的防御体系。仅一个星期,曼城便略复市容。
曼城初安之际,4月15日下午,孙立人又奉罗卓英司令长官之命,派遣一一二和一一三团分别开赴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布防,以策应西翼位于阿南苗至马革威一线的英军,并掩护位于平蛮纳一带的第五军的侧翼。就在这自动北撤的过程中,英军第一师七千多人及部分战车和辎重部队被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包围在仁安羌镇区。英军被围后,与日军激战两昼夜,弹尽粮绝,不久水源亦被切断。英第一师师长斯高特向英军第一军团长史利姆中将频频告急,史利姆只得连连向中国远征军总指挥部求援。罗卓英总司令于18日下午5时下令,命新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率领一一三团就近星夜驰援英军,而命令孙立人仍以曼德勒卫戊司令身份坐守空城,这一决定既欠考虑,也不明智,且蕴蓄着极大危险。
齐学启与孙立人在清华是多年同窗好友,生死之交,孙立人不忍心看好友送死。他先打电话向罗卓英总司令申诉己见,要求改派他亲自指挥自己训练出来的一一三团去营救被围困的英军,但遭到拒绝。孙立人焦急万分,遂决心亲闯远征军司令部,求见罗卓英总司令。到达时,已是当晚9时,罗已入睡,孙只能见到罗的参谋长杨业孔少将。孙立人以充足的理由希望能说服杨参谋长,但杨却冷冷地说:“既然上面已决定了,就不必再多说了。” 不管孙立人如何费尽口舌,杨业孔断然不肯承担这个责任。一直磨到后半夜两点十分,孙立人万般无奈之下对杨业孔说:“请你明天报告罗司令,就说按照目前情势,我势在必行。孙子说:‘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孙立人就起身告辞,驱车去追赶向外仁安羌疾行的一一三团。凌晨4时许,孙立人追上了大部队。
孙立人到部后,用新三十八师从税警四团时训练和养成的看家本领,即夜战、近战、劈刺格斗战,射必准确、弹无虚发,趁敌包围追歼英军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19日凌晨4点半,一一三团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已就绪之后,避开拼墙河西侧渡口,从东侧偷渡成功。孙立人指示部下,以班组小股部队设置疑兵,虚张声势,到处窜扰,分散敌人的兵力。敌军不支,节节败退,但也相当顽强地抵抗了一阵。直到下午2时,孙立人部才将油田区制高点501高地占领,并逐步推进,将油田区的敌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主力7000余人完全击溃,克复了全部油田,于下午3时救出被日军俘虏去的美国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500余人。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自此名声大噪。因为在仁安羌战役中的出众表现,当时英国国王决定向孙立人颁发“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这在英国是级别相当高的荣誉,受勋者一般都被赐封爵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蒋介石也先后亲自给其授勋。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2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孙立人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人,在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人,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成为抗战时期歼敌最多的将领。
惨遭诬陷 晚景凄凉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23军的投降。抗战胜利后,新1军与新6军被调往东北进行内战,凭着优势武力,曾在作战初期取得上风,孙立人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不过因与杜聿明不和,孙立人被调回南京国防部任职,远离战场。
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孙立人选定台湾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1949年8月,孙立人升台湾防卫总司令,制定实施台澎防卫计划,构建全岛防卫工事体系,整训撤台的80万败军。随后,孙立人正式就职台湾防卫司令,指挥第201师参加金门战役。1950年3月1日,蒋介石重任总统职,孙立人接任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随后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升陆军总司令。到1951年4月,在孙立人的整饬下,台澎所有部队10个军经过一年的整训,从刚到台时纪律全无,装备寡劣,多为抓来壮丁的一群溃兵变为编制充实、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很有战斗力的军队。
然国民党内军政各派系,是所谓内斗内行,外战外行。孙立人做事认真不讲情面,一切秉公办事,将各个派系如蒋经国、彭孟辑的政工情治系统,黄埔系的陈诚、周至柔,俱都得罪,即成众矢之的。蒋经国要学习苏俄的做法,让其政工系统控制军队,而政工人员质素却又低下,故为孙立人所抵触。陈诚和周至柔则因黄埔系已是其土木工程系的一统天下,却因孙立人任陆军总司令,反对军队分派系而势力受挫。除各系对孙立人的攻击外,令蒋介石对孙怀疑的则是孙立人公开讲的军队国家化的建军理想。蒋视国军为其私人军队,孙立人要军队国家化,岂非威胁蒋的独裁?而孙立人本人并未看清其对蒋的忠诚,同其对国家的忠诚,其实是相互冲突,故直到针对他的“孙立人兵变”案发生后,他仍茫然不知危机。
1955年5月25日,陆军步校少校教官郭廷亮被政工系统从校中逮捕。其后台湾即传闻有兵变企图被侦破,而兵变涉及孙立人上将。海外舆论予以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俱有。8月20日, 蒋介石“总统令”发表,称孙立人因匪谍郭廷亮案引咎辞职,并请查处。
蒋介石特设九人委员会详查此案,委员会由陈诚为主任,到11月20日完成调查,不料此调查未发表调查报告,成有头无尾之状。另外此案共判郭廷亮等35人,都是中下级军官。首犯郭廷亮为无期徒刑,其余有15年、10年、8年,大多是4年。当时震动世界的孙立人案就此结案。孙立人就此被软禁在台中长达33年,行动受限,处在监视之下,情景凄凉。
1988年3月22日,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诬陷孙立人的,孙立人由此被解禁,台湾监察机构承认郭廷亮当年遭刑讯逼供,被迫写下自白书,“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这项调查间接为孙立人平反。
孙立人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90岁。时任“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时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和“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共同签字发布的“褒扬令”说:“总统府前参军长除役陆军二级上将孙立人,学精韬略,性禀刚方,南北驰骋,战绩彪炳,勋猷卓著,尤为抗战时远征缅甸,解仁安羌盟军之危,复破顽敌,打通中印公路,扬威异域,驰声宇内。来台后并宏靖献。兹闻洼逝,轸悼殊深,应予明令褒扬,用昭勋荩。”
葬礼由总统府资政郑为元主祭,参谋本部、三军总司令部等陆海空高级军官皆出席。灵柩由清华大学校旗覆旗委员覆盖校旗,弗吉尼亚军校校旗覆旗委员覆盖校旗,再由台湾政府指派之覆旗官许历农、罗本立、温哈熊、黄幸强四位上将代表国家覆盖国旗,备极哀荣。遗体安葬在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 【轶事】
“三蛋”之讥
孙立人任台湾“陆军总司令”时,巨额特支费都做了部下在急难中的救助金,从无一文中饱私囊,因此他居家日用,特别俭朴。在未去职前,台北家中有不少客人来住,所以吃起饭来总是一大桌。但孙立人限制不许额外花钱,买菜钱有限,因此,菜不但质量差,而且客人一来,常不够吃,只有添菜。添的菜不是皮蛋就是炒蛋,不然就是咸鸭蛋,背后故有“三蛋”之讥。孙立人堂妹孙敬婉有位同学曾在孙府吃过两顿饭,她对孙敬婉说:“总司令家的饭菜怎么那么蹩脚!”
“将军玫瑰”
孙立人被软禁之后,蒋介石虽然会拨点儿钱,但是很少,只够一家人吃饭。为了供孩子们读书和补贴家用,孙立人便在自家院子里养鸡、养猪、种花,还开辟了一个果园。孙立人在院子里种植了很多玫瑰和兰花,本来是出于爱好,后来很多人慕名来买。他种植的玫瑰是从美国亲戚那里寄来的种子,又大又漂亮,在台中市场上售得很好。得到信任之后,孙立人开始大量种植玫瑰,亲自浇水,还常常自己凝视欣赏。他的玫瑰被冠以“将军玫瑰”出售,在台湾很有名气。
【解密】
“孙立人兵变案”内幕大起底
“孙立人兵变案”,又称“郭廷亮匪谍案”,发生于1955年,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冤案。台湾当局指控陆军上将孙立人部属少校郭廷亮预谋发动兵变,以此为借口,宣称孙立人“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将他革职软禁。孙立人部属受到牵连下狱的,有300多人。
自1950年始,蒋介石与情治系统就开始有系统的整肃孙立人的下属,直到1955年,才正式将孙立人解职,无限期软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由于孙立人战功太大,国际声望太高,招致蒋氏父子的疑惧。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后退守台湾。面对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开始积极寻找替代人选,而战功赫赫、享有国际声誉的孙立人深得美国人的信任。1949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报告说:“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须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合适。”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如司徒也同意,则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美国人的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1950年2月21日,美太平洋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竟然不与蒋介石打招呼,直接派专机去台湾接孙立人会晤。孙为了表示“清白”,请求陈诚核准之后才动身。孙立人到东京会晤麦克阿瑟,麦希望他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并表示将尽力提供军援。孙立人返台后,向陈诚转告了他在东京的情形。孙立人自以为这样“透明”,可免遭蒋、陈的疑心,殊不知却适得其反。
国民党兵败东北之后,不少原新三十八师和新一军干部被俘。当时的政策是,投诚的“国军”可凭志愿选择各自出路,不愿留在解放区的,可以回国统区去。郑洞国在长春投诚时,电请蒋介石用飞机把不愿留在解放区的李鸿、陈鸣人和彭克立等一行人接走,蒋介石却不予理睬。李鸿等只好自己一路南下,历经艰难,辗转来到台湾。他们是孙立人情同手足的老部下,感情特别深厚,所以投奔了时任台湾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
李鸿抵台后还在“总统”官邸受到蒋介石的一次召见,蒋介石甚至还表示要请他出任即将成立的“成功军”的军长或军官学校校长。但事实却是,蒋介石对于他们的投诚行为,一直耿耿于怀。
1950年5月,李鸿、陈鸣人、彭克立等先后突遭毛人凤的一伙特工逮捕,并被冠以“匪谍”的罪名。
孙立人闻讯后,立即去见蒋介石,为这些旧部下求情,甚至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求得他们的释放。但任凭孙立人百般求情,蒋介石始终无动于衷。
李鸿等人被捕后,经过4年的漫长岁月,蒋介石对他们不杀、不放、不审也不问,直到1955年孙立人被诬有“匪谍”嫌疑时,才刑逼他们承认是受“共产党委派来台策反的”。随后,毛人凤一伙就对李鸿等人用各种酷刑拷问,逼他们承认是“匪谍”,意图栽赃孙立人。他们成了这些特务诬陷孙立人的“证据”。
1955年5月25日,台湾陆军少校郭廷亮被捕,经审讯,特务宣称他承认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指使他在军中联络了大批军官,并派人侦察台北阳明山西子湾、“总统”官邸等敏感地区的地形,企图以武力实行“兵谏”。
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以陈诚为首的“九人小组”调查孙立人。同时,为了向舆论、特别是美国舆论显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监察院“五人小组”进行调查。陈诚的“九人小组”审讯郭廷亮等,得到他们等“坦承不讳”之“自首”的结果,坐实了罪名。但监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组”之调查结果与“九人小组”差异甚大。监察院认为郭廷亮等确系主张军事改革,但绝无兴兵叛乱之情节。所谓遭人检举,乃属国军内部派系构陷,不足为凭,孙立人对此应毫无责任。“五人小组”的调查报告呈至蒋介石办公室之后,却被批为秘密文件,不许公开。监察院调查结果因与“九人小组”差异过大,调查期间遭到情治跟监,最后仅在院内会议秘密报告后即以机密封存,不再公开。
孙立人从此时开始失去自由,被软禁长达33年。
1988年3月22日,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诬陷孙立人的。孙案涉案人及家属要求监察院公布“五人小组”报告并还原真相。2001年1月8日,监察院通过决议,称孙案乃“被阴谋设局的假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获政府新台币60万元经费补助,就“孙立人兵变案”进行专门研究,据朱教授研究调查结果称:“进驻孙公馆翻遍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文档,和国防部与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档案,并未发现孙立人有任何不法行为。”
孙立人恢复自由后,一再公开表示:“自由对于我这种年龄的人已没有多大意义,目前这个时候只要求还我清白。” 但在为孙立人平反昭雪的问题上,尽管舆论和民意已充分表达了强烈的呼声(郭廷亮的“陈情书”和监察院“五人小组”的“调查报告”都是孙立人重获自由的这段时间陆续被新闻界披露出来的,使舆论和民意完全倒向孙立人一边),但台湾当局碍于蒋氏势力的阻挠,迟迟未作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和海外的孙立人旧部袍泽和亲朋好友都自发地组织起来,在1989年11月27日,提前为孙立人举办了盛况空前的90大寿庆典。
给孙立人自发祝寿的来宾有6000多人。孙宅容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借台中市中正小学大礼堂举行,中午在“玉观音”素菜馆设寿宴。其时,李登辉和郝柏村都致了贺电,郑为元将军送了寿屏:“裘带雍容歌上寿,经纶德器保九如。”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台湾当政的李登辉和郝柏村终于抓住这一机会,以发表“总统褒扬令”和“总统府旌忠状”的方式,充分肯定了孙立人的清白。
【家训】
中国古代读书人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在孙立人书桌上放着一块石砚,是他1923年在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读完高等班,准备启程赴美深造时,他父亲孙熙泽送给他的。上刻有家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朱晦翁训:‘弘为宽广,毅为强忍’,汝性忠实,立志亦颇不随流俗,第规模狭隘,遇事非泄沓即急遽,皆才识不足之过,宜于宽广强忍下功夫。交友为品学成败大关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汝本中材,最易移染,慎之。远适异国,所为何事?望时时于此著想。慎寒暑,节饮食,惩忿塞欲,为保身要诀。今当远离,特训数语,携置案头,朝夕省览,以当面命。”
纵观孙立人一生的事业,虽与以后学校教育尤其是军事院校的教育密切相关,但也与这个家训的教导密不可分。练兵、作战及军队国家化,他观察一切事物,总是从大处着想,放眼未来。孙立人将父亲给自己的家训铭记于心,并用以教育子孙,世代共勉!
【家庭成员】
夫人:张晶英(1913—1992),湖南长沙人,法名清扬女居士。在少女时期随家人来到了南京,就读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时,认识孙立人,高中毕业后,1930年10月17日与孙立人在上海结婚。因不能生育,遂于1950年为孙立人物色了家庭护士张美英为妻,后自己皈依佛门,远离世垢。她毕生投入佛教事业,对护持佛法不遗余力,曾任贵州督匀慈幼院院长、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
夫人:张梅英(一作美英),台湾人,护士出身,与张晶英非近缘关系。张晶英因一直未能生育,主动安排孙立人纳为其妾,孙立人膝下四子女皆为她所生。孙立人四个子女的名字为:孙中平、孙安平、孙天平、孙太平,取自“中国安定,天下太平”的意思。
长女:孙中平(1952—),毕业于清华核子工程系,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力学博士。曾在IBM任职22年,为IBM科技事业群总经理,后担任台积电行销业务部门的产品定价暨事业流程处主管。
长子:孙安平(1954—),由于家教严谨,1973年,孙安平考入中原理工学院物理系,后又去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进修,1979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硕士。多年来,一直为“孙立人兵变案”(郭廷亮匪谍案)奔走,最终获得平反。
次子:孙天平(1956—),辅仁大学数学系毕业。
次女:孙太平(1958—),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编撰整理/妄言;资料来源:《孙立人将军传》 薛庆煜编著)
(责任编辑/谭 洁)
他被西方军事学家誉为“东方隆美尔”,李敖称其“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
他幼时受到外侮,立志要雪耻,清华名校毕业之后,投笔从戎,自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成,回国后南征北讨,脱颖而出,但受制于蒋介石的嫡系,一再被黄埔军头排挤;退居台湾之后,鸟尽弓藏之时,他陷入“兵变”疑云,被软禁了33年,晚景堪怜……
他就是一代抗日名将,二战中被盟军盛赞为“中国军神”的孙立人。
孙立人的一生,历经大起大落,功名荣辱尽尝。但他始终傲骨铮铮,不肯屈服。这得益于他父亲的教育,而他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女。
孙立人:战功彪炳誉海外 鸟尽弓藏谁堪怜
孙立人(1900-1990),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今属肥西县)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21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菲律宾、日本队,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个篮球冠军。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曾获云麾勋章、英国不列颠帝国勋章、美国丰功勋章、青天白日勋章,有“中国军神”、“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其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湾监察院认定孙无叛乱意图,为其平反。
【生平】
严师高徒 春风化雨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上有一兄孙同人,下有一弟孙衡人。据光绪十一年(1885)《续修庐州府志》记载:“舒城孙氏,原出休宁县,迁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者,自贡生正仁始。其后子孙以科第起家,蔚为望族。”在清一代,舒城共出进士13人,孙家就占了3人,因此,称舒城孙家为“书香世家”也是当之无愧的。孙立人的祖父孙炳炎是一名秀才,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孙氏居三河的家室被毁,遂举家迁居距三河镇18公里的庐江北乡金牛镇山南。孙炳炎在金牛山南相继建造仿徽宅第数十间,取名“亦德堂”,乡人多称“山南孙家”。古人籍贯以祖父出生地为依据,故此,孙立人在他的履历中,籍贯仍填写“舒城县”。
孙立人5岁那年,他的生母方氏因病去世。7岁时,孙立人开始入学,拜舒城名师宋执中为师。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是前清举人,在朝为官,教子极为严格。在送孙立人兄弟三人上学的时候,孙熙泽双手捧了一把戒尺,恭敬地交给宋老夫子,恳求道:“把孩子交给先生,请求先生一切从严,无须顾忌。”宋老夫子领命,对孙家三兄弟极为严格,老三孙衡人曾因背不出来书,被宋先生用戒尺将头皮打下了一大块,孙熙泽还登门致谢,请求先生继续严格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孙立人学习十分刻苦,因而在启蒙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8年,孙熙泽出任山东登州知府,举家迁往济南。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逊位,孙立人父亲携家往青岛避难。当时青岛为德国占领区,有一天,孙立人在海边玩耍,发现了一颗极为漂亮的石头,于是高兴地将这颗石头拿在手里玩耍。这时,来了几个德国小孩,他们看见了孙立人手上的石头,于是联手抢走了石头,并且打了孙立人两记耳光,还辱骂了中国人。这次事件对孙立人的影响极大,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强盛,才能够让人民都活得有尊严”,这也成为他日后投身军旅的重要原因。
1912年,孙立人随父亲迁居北京,因找不到学校,他只好停学在家。1913年冬,适逢清华学校(清华大学中学)招生,孙立人遵从父命,回到安庆报考,在近千人的考试中,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1914年,孙立人正式入清华学校读书。当时的清华校长周贻春是孙立人父亲孙熙泽的旧识,孙熙泽依然要求严格教育孩子,并称“打死都不心疼”。周校长教学也的确极为严格,他主张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对孙立人也要求各科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孙立人发展较为全面,并且酷爱体育运动,身高1米85的他在各类运动中尤其擅长篮球,并担任清华篮球队队长,率队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击败菲律宾、日本队,为中国在国际大奖赛中获得第一个篮球冠军。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紧接着就考取公费留学,前往美国学习。
练兵有方 脱颖而出
孙立人至美后,先插入普渡大学三年级。1925年取得该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其父孙熙泽同意他实现幼时的夙愿,他便插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三年级学习军事。该院有“南方西点”的美誉,但夙有老生打新生的陋习,而且规定新生不能还手,说是为了磨炼军人的忍耐力。
孙立人虽系插班入三年级,也一律按新生看待。第一天早晨起床,刚一出门,他就被站在那里的一位老生迎头对准心窝就是一拳,还没有走上几步,又遇另一个老生,又挨了两拳,等看到第三个老生时,几乎被打晕了过去。操练集合场地,完全成了挨揍场地,不是拳打就是脚踢,尽管新生大多吃不消,但有口不能言。
在学习期间,孙立人几乎每两周就会被老生“修理”一次,他们说这是为了避免新生学习懈怠。这种磨炼对陶冶孙立人的急躁脾气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激发他求上进的心。
1927年,孙立人毕业后,奉派赴英国、瑞士、捷克、奥地利以及苏联等国考察军事,然后回国。正当他踌躇满志打算报效祖国时,却面临报国无门的境地。
孙立人回国后,父亲孙熙泽曾想写信给冯玉祥,请他引荐一下。本来,凭着与冯将军同乡的友谊和孙家在舒城县名门望族的地位,有此一信引荐,孙立人在冯玉祥的部队里找到一个较好的职位可说是举手之劳。但是,孙立人不希望凭家族的关系走捷径,而坚持要靠自己去闯出一条路来,所以谢绝了父亲的一番好意。他去了南京,经人介绍进了中央党务学校(今国立政治大学)。该校校长由蒋介石兼任,谷正纲为训导主任。孙立人在该校任中尉军训队长。 但是,因为孙立人并非黄埔军校出身,在蒋介石那里并未得到重用。真正给予他机会的是财政部长宋子文。才华横溢的孙立人被宋子文选中,担任税警总团第四团的上校团长。税警总团由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德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孙立人具备了留美的经历,又曾经游历欧洲各国,对外国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在团中担当重任。
孙立人紧紧抓住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训练出了一支在武器使用与保养、体能、纪律、凝聚力和士气等各方面都与旧中国新、老军阀的军队截然不同的精锐部队。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这支部队几经演变后,成为威震敌胆的新三十八师。
1932年,“南昌行营”举行过一次射击比赛,参加的部队有40多个师、120多个团,结果孙立人团不但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团体第一名,而且在个人成绩的前10名中,竟有7名是税警四团的神枪手。由此可见,孙立人所训练的部队,在国民党部队中确实是“鹤立鸡群”的。
1937年,抗战爆发,税警总团配属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编为一、二两个支队。司令官分别为何绍周和王公亮,总司令黄杰。孙立人的税警第四团在蕴藻浜和大场两处战役中脱颖而出。当何、王皆因指挥无方而被撤职时,孙立人被升为二支队少将司令。
时值第五团战败,孙立人带3名卫士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察看了五团被敌军突破防线的阵地,然后率自己的第四团一营去五团防地反击日军。他于子夜零点命第一连连长陈鸣人率部向敌桥头堡发起强攻,经过殊死拼搏,陈鸣人等攻下了南岸的桥头堡。当时孙立人就在离桥头堡30米处指挥。正当陈鸣人等在破坏敌浮桥对,敌以密集炮火向南岸射来,炮弹在孙立人身旁爆炸,孙立人当场身中13块弹片,被敌炮掀起的泥土埋在土堆里,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宋子文得知孙立人受伤后,马上派人用汽车把他送到了体仁医院并立即动了手术。孙立人在手术后昏迷了3天才摆脱死神。醒来后当天下午3点,宋子文特意派他的弟弟宋子安到医院来慰问,并一再嘱咐医生,说宋子文十分重视孙立人,一定要力保万无一失。战事吃紧,体仁医院准备转道香港向后方疏散。第二天,由宋子文亲自安排,命其弟宋子安直接指挥,把尚不能下床行动的孙立人抬上飞机,先行空运香港。
孙立人在香港又住了两个多月的院,尚未痊愈,但他致信宋子文,坚决要求去找部队和家人,重回前线。宋子文接到信后,派宋子安送去了1 500元港币。回到前线后,他却无比心寒地看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在回忆录中颇感慨地说:“军人不能尽职保国卫民,使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先,又决堤(指决花园口黄河堤)、放火(指长沙大火)于后,稍有良知于心何忍?那些贪生怕死的军人真是万死不足以谢其罪……作为军人不与敌决一死战,或则自我陶醉,丧师辱国,遗害百姓……我联想到岳武穆的救国主张‘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但是我们则是‘武官怕死又贪财,文官贪财又怕死’奈何!奈何!”
1938年2月,孙立人不待痊愈即匆匆赶往武汉。时原税警总团司令官黄杰被三战区长官顾祝同拉拢,将税警总团淞沪会战后的余部编为四十师,而5000余伤员就不管了。孙立人即以这5000人于1938年3月重建税警总团。此时税警总团受正规军系统歧视更重,军官士兵来源全要自筹。孙立人努力招回原税警第四团的旧部和军中旧识,又自建军官队、军士队,训练出下级军官和军士,于1938年底,移至贵州都匀,正式开始第二次练兵。到1941年底,孙立人所部第二、三、四团和直属队改编为陆军新三十八师(第一、五六团被戴笠吃掉,士兵解散任各处的卫兵)。新三十八师编成后参加军政部战力校阅,名列第一,立刻从丙种师提升为加强师,并最终被编入缅甸远征军。
扬威异域 屡获殊荣
1941年12月,财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缉私总队半数兵力给国民革命军重组为新编第三十八师,作为交换条件,由原本财政部体系的孙立人晋任少将师长,隶属于第六十六军,这支部队成为中华民国当时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成立。孙立人于1942年4月率领新三十八师进驻缅甸曼德勒,参加曼德勒会战。就在“国军”一败涂地之际,奉命掩护西路盟军部队撤退的新三十八师,却在孙立人将军的英明指挥下,孤军奋战,不时杀敌人一个回马枪,歼敌数以千计。
新三十八师在大火余烬未熄中开进曼城,立即发布中、英、缅三国文字的安民告示,组织消防队全力扑灭仍在燃烧的大火;颁布戒严令,清除道路污垢瓦砾,掩埋尸体,控制瘟疫发生;管制交通工具,寻集交通机构的技术人员,并恢复交通,又由师政治部指挥,华侨协助,组成便衣侦探队以便镇压日特缅奸,张贴“中国军队救助一切受灾的缅甸人民”、“中国缅甸是兄弟之邦”等标语,并让侨胞集中居住加以保护。同时抓紧时间按照孙立人提出的“能防空、能防雨、能抗毒、能持久”的原则构筑曼城的防御体系。仅一个星期,曼城便略复市容。
曼城初安之际,4月15日下午,孙立人又奉罗卓英司令长官之命,派遣一一二和一一三团分别开赴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布防,以策应西翼位于阿南苗至马革威一线的英军,并掩护位于平蛮纳一带的第五军的侧翼。就在这自动北撤的过程中,英军第一师七千多人及部分战车和辎重部队被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包围在仁安羌镇区。英军被围后,与日军激战两昼夜,弹尽粮绝,不久水源亦被切断。英第一师师长斯高特向英军第一军团长史利姆中将频频告急,史利姆只得连连向中国远征军总指挥部求援。罗卓英总司令于18日下午5时下令,命新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率领一一三团就近星夜驰援英军,而命令孙立人仍以曼德勒卫戊司令身份坐守空城,这一决定既欠考虑,也不明智,且蕴蓄着极大危险。
齐学启与孙立人在清华是多年同窗好友,生死之交,孙立人不忍心看好友送死。他先打电话向罗卓英总司令申诉己见,要求改派他亲自指挥自己训练出来的一一三团去营救被围困的英军,但遭到拒绝。孙立人焦急万分,遂决心亲闯远征军司令部,求见罗卓英总司令。到达时,已是当晚9时,罗已入睡,孙只能见到罗的参谋长杨业孔少将。孙立人以充足的理由希望能说服杨参谋长,但杨却冷冷地说:“既然上面已决定了,就不必再多说了。” 不管孙立人如何费尽口舌,杨业孔断然不肯承担这个责任。一直磨到后半夜两点十分,孙立人万般无奈之下对杨业孔说:“请你明天报告罗司令,就说按照目前情势,我势在必行。孙子说:‘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孙立人就起身告辞,驱车去追赶向外仁安羌疾行的一一三团。凌晨4时许,孙立人追上了大部队。
孙立人到部后,用新三十八师从税警四团时训练和养成的看家本领,即夜战、近战、劈刺格斗战,射必准确、弹无虚发,趁敌包围追歼英军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19日凌晨4点半,一一三团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已就绪之后,避开拼墙河西侧渡口,从东侧偷渡成功。孙立人指示部下,以班组小股部队设置疑兵,虚张声势,到处窜扰,分散敌人的兵力。敌军不支,节节败退,但也相当顽强地抵抗了一阵。直到下午2时,孙立人部才将油田区制高点501高地占领,并逐步推进,将油田区的敌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主力7000余人完全击溃,克复了全部油田,于下午3时救出被日军俘虏去的美国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500余人。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自此名声大噪。因为在仁安羌战役中的出众表现,当时英国国王决定向孙立人颁发“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这在英国是级别相当高的荣誉,受勋者一般都被赐封爵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蒋介石也先后亲自给其授勋。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2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孙立人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人,在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人,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成为抗战时期歼敌最多的将领。
惨遭诬陷 晚景凄凉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23军的投降。抗战胜利后,新1军与新6军被调往东北进行内战,凭着优势武力,曾在作战初期取得上风,孙立人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不过因与杜聿明不和,孙立人被调回南京国防部任职,远离战场。
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孙立人选定台湾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1949年8月,孙立人升台湾防卫总司令,制定实施台澎防卫计划,构建全岛防卫工事体系,整训撤台的80万败军。随后,孙立人正式就职台湾防卫司令,指挥第201师参加金门战役。1950年3月1日,蒋介石重任总统职,孙立人接任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随后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升陆军总司令。到1951年4月,在孙立人的整饬下,台澎所有部队10个军经过一年的整训,从刚到台时纪律全无,装备寡劣,多为抓来壮丁的一群溃兵变为编制充实、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很有战斗力的军队。
然国民党内军政各派系,是所谓内斗内行,外战外行。孙立人做事认真不讲情面,一切秉公办事,将各个派系如蒋经国、彭孟辑的政工情治系统,黄埔系的陈诚、周至柔,俱都得罪,即成众矢之的。蒋经国要学习苏俄的做法,让其政工系统控制军队,而政工人员质素却又低下,故为孙立人所抵触。陈诚和周至柔则因黄埔系已是其土木工程系的一统天下,却因孙立人任陆军总司令,反对军队分派系而势力受挫。除各系对孙立人的攻击外,令蒋介石对孙怀疑的则是孙立人公开讲的军队国家化的建军理想。蒋视国军为其私人军队,孙立人要军队国家化,岂非威胁蒋的独裁?而孙立人本人并未看清其对蒋的忠诚,同其对国家的忠诚,其实是相互冲突,故直到针对他的“孙立人兵变”案发生后,他仍茫然不知危机。
1955年5月25日,陆军步校少校教官郭廷亮被政工系统从校中逮捕。其后台湾即传闻有兵变企图被侦破,而兵变涉及孙立人上将。海外舆论予以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俱有。8月20日, 蒋介石“总统令”发表,称孙立人因匪谍郭廷亮案引咎辞职,并请查处。
蒋介石特设九人委员会详查此案,委员会由陈诚为主任,到11月20日完成调查,不料此调查未发表调查报告,成有头无尾之状。另外此案共判郭廷亮等35人,都是中下级军官。首犯郭廷亮为无期徒刑,其余有15年、10年、8年,大多是4年。当时震动世界的孙立人案就此结案。孙立人就此被软禁在台中长达33年,行动受限,处在监视之下,情景凄凉。
1988年3月22日,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诬陷孙立人的,孙立人由此被解禁,台湾监察机构承认郭廷亮当年遭刑讯逼供,被迫写下自白书,“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这项调查间接为孙立人平反。
孙立人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90岁。时任“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时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和“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共同签字发布的“褒扬令”说:“总统府前参军长除役陆军二级上将孙立人,学精韬略,性禀刚方,南北驰骋,战绩彪炳,勋猷卓著,尤为抗战时远征缅甸,解仁安羌盟军之危,复破顽敌,打通中印公路,扬威异域,驰声宇内。来台后并宏靖献。兹闻洼逝,轸悼殊深,应予明令褒扬,用昭勋荩。”
葬礼由总统府资政郑为元主祭,参谋本部、三军总司令部等陆海空高级军官皆出席。灵柩由清华大学校旗覆旗委员覆盖校旗,弗吉尼亚军校校旗覆旗委员覆盖校旗,再由台湾政府指派之覆旗官许历农、罗本立、温哈熊、黄幸强四位上将代表国家覆盖国旗,备极哀荣。遗体安葬在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 【轶事】
“三蛋”之讥
孙立人任台湾“陆军总司令”时,巨额特支费都做了部下在急难中的救助金,从无一文中饱私囊,因此他居家日用,特别俭朴。在未去职前,台北家中有不少客人来住,所以吃起饭来总是一大桌。但孙立人限制不许额外花钱,买菜钱有限,因此,菜不但质量差,而且客人一来,常不够吃,只有添菜。添的菜不是皮蛋就是炒蛋,不然就是咸鸭蛋,背后故有“三蛋”之讥。孙立人堂妹孙敬婉有位同学曾在孙府吃过两顿饭,她对孙敬婉说:“总司令家的饭菜怎么那么蹩脚!”
“将军玫瑰”
孙立人被软禁之后,蒋介石虽然会拨点儿钱,但是很少,只够一家人吃饭。为了供孩子们读书和补贴家用,孙立人便在自家院子里养鸡、养猪、种花,还开辟了一个果园。孙立人在院子里种植了很多玫瑰和兰花,本来是出于爱好,后来很多人慕名来买。他种植的玫瑰是从美国亲戚那里寄来的种子,又大又漂亮,在台中市场上售得很好。得到信任之后,孙立人开始大量种植玫瑰,亲自浇水,还常常自己凝视欣赏。他的玫瑰被冠以“将军玫瑰”出售,在台湾很有名气。
【解密】
“孙立人兵变案”内幕大起底
“孙立人兵变案”,又称“郭廷亮匪谍案”,发生于1955年,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冤案。台湾当局指控陆军上将孙立人部属少校郭廷亮预谋发动兵变,以此为借口,宣称孙立人“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将他革职软禁。孙立人部属受到牵连下狱的,有300多人。
自1950年始,蒋介石与情治系统就开始有系统的整肃孙立人的下属,直到1955年,才正式将孙立人解职,无限期软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由于孙立人战功太大,国际声望太高,招致蒋氏父子的疑惧。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后退守台湾。面对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开始积极寻找替代人选,而战功赫赫、享有国际声誉的孙立人深得美国人的信任。1949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报告说:“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须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合适。”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如司徒也同意,则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美国人的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1950年2月21日,美太平洋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竟然不与蒋介石打招呼,直接派专机去台湾接孙立人会晤。孙为了表示“清白”,请求陈诚核准之后才动身。孙立人到东京会晤麦克阿瑟,麦希望他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并表示将尽力提供军援。孙立人返台后,向陈诚转告了他在东京的情形。孙立人自以为这样“透明”,可免遭蒋、陈的疑心,殊不知却适得其反。
国民党兵败东北之后,不少原新三十八师和新一军干部被俘。当时的政策是,投诚的“国军”可凭志愿选择各自出路,不愿留在解放区的,可以回国统区去。郑洞国在长春投诚时,电请蒋介石用飞机把不愿留在解放区的李鸿、陈鸣人和彭克立等一行人接走,蒋介石却不予理睬。李鸿等只好自己一路南下,历经艰难,辗转来到台湾。他们是孙立人情同手足的老部下,感情特别深厚,所以投奔了时任台湾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
李鸿抵台后还在“总统”官邸受到蒋介石的一次召见,蒋介石甚至还表示要请他出任即将成立的“成功军”的军长或军官学校校长。但事实却是,蒋介石对于他们的投诚行为,一直耿耿于怀。
1950年5月,李鸿、陈鸣人、彭克立等先后突遭毛人凤的一伙特工逮捕,并被冠以“匪谍”的罪名。
孙立人闻讯后,立即去见蒋介石,为这些旧部下求情,甚至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求得他们的释放。但任凭孙立人百般求情,蒋介石始终无动于衷。
李鸿等人被捕后,经过4年的漫长岁月,蒋介石对他们不杀、不放、不审也不问,直到1955年孙立人被诬有“匪谍”嫌疑时,才刑逼他们承认是受“共产党委派来台策反的”。随后,毛人凤一伙就对李鸿等人用各种酷刑拷问,逼他们承认是“匪谍”,意图栽赃孙立人。他们成了这些特务诬陷孙立人的“证据”。
1955年5月25日,台湾陆军少校郭廷亮被捕,经审讯,特务宣称他承认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指使他在军中联络了大批军官,并派人侦察台北阳明山西子湾、“总统”官邸等敏感地区的地形,企图以武力实行“兵谏”。
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以陈诚为首的“九人小组”调查孙立人。同时,为了向舆论、特别是美国舆论显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监察院“五人小组”进行调查。陈诚的“九人小组”审讯郭廷亮等,得到他们等“坦承不讳”之“自首”的结果,坐实了罪名。但监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组”之调查结果与“九人小组”差异甚大。监察院认为郭廷亮等确系主张军事改革,但绝无兴兵叛乱之情节。所谓遭人检举,乃属国军内部派系构陷,不足为凭,孙立人对此应毫无责任。“五人小组”的调查报告呈至蒋介石办公室之后,却被批为秘密文件,不许公开。监察院调查结果因与“九人小组”差异过大,调查期间遭到情治跟监,最后仅在院内会议秘密报告后即以机密封存,不再公开。
孙立人从此时开始失去自由,被软禁长达33年。
1988年3月22日,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诬陷孙立人的。孙案涉案人及家属要求监察院公布“五人小组”报告并还原真相。2001年1月8日,监察院通过决议,称孙案乃“被阴谋设局的假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获政府新台币60万元经费补助,就“孙立人兵变案”进行专门研究,据朱教授研究调查结果称:“进驻孙公馆翻遍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文档,和国防部与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档案,并未发现孙立人有任何不法行为。”
孙立人恢复自由后,一再公开表示:“自由对于我这种年龄的人已没有多大意义,目前这个时候只要求还我清白。” 但在为孙立人平反昭雪的问题上,尽管舆论和民意已充分表达了强烈的呼声(郭廷亮的“陈情书”和监察院“五人小组”的“调查报告”都是孙立人重获自由的这段时间陆续被新闻界披露出来的,使舆论和民意完全倒向孙立人一边),但台湾当局碍于蒋氏势力的阻挠,迟迟未作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和海外的孙立人旧部袍泽和亲朋好友都自发地组织起来,在1989年11月27日,提前为孙立人举办了盛况空前的90大寿庆典。
给孙立人自发祝寿的来宾有6000多人。孙宅容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借台中市中正小学大礼堂举行,中午在“玉观音”素菜馆设寿宴。其时,李登辉和郝柏村都致了贺电,郑为元将军送了寿屏:“裘带雍容歌上寿,经纶德器保九如。”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台湾当政的李登辉和郝柏村终于抓住这一机会,以发表“总统褒扬令”和“总统府旌忠状”的方式,充分肯定了孙立人的清白。
【家训】
中国古代读书人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在孙立人书桌上放着一块石砚,是他1923年在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读完高等班,准备启程赴美深造时,他父亲孙熙泽送给他的。上刻有家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朱晦翁训:‘弘为宽广,毅为强忍’,汝性忠实,立志亦颇不随流俗,第规模狭隘,遇事非泄沓即急遽,皆才识不足之过,宜于宽广强忍下功夫。交友为品学成败大关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汝本中材,最易移染,慎之。远适异国,所为何事?望时时于此著想。慎寒暑,节饮食,惩忿塞欲,为保身要诀。今当远离,特训数语,携置案头,朝夕省览,以当面命。”
纵观孙立人一生的事业,虽与以后学校教育尤其是军事院校的教育密切相关,但也与这个家训的教导密不可分。练兵、作战及军队国家化,他观察一切事物,总是从大处着想,放眼未来。孙立人将父亲给自己的家训铭记于心,并用以教育子孙,世代共勉!
【家庭成员】
夫人:张晶英(1913—1992),湖南长沙人,法名清扬女居士。在少女时期随家人来到了南京,就读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时,认识孙立人,高中毕业后,1930年10月17日与孙立人在上海结婚。因不能生育,遂于1950年为孙立人物色了家庭护士张美英为妻,后自己皈依佛门,远离世垢。她毕生投入佛教事业,对护持佛法不遗余力,曾任贵州督匀慈幼院院长、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
夫人:张梅英(一作美英),台湾人,护士出身,与张晶英非近缘关系。张晶英因一直未能生育,主动安排孙立人纳为其妾,孙立人膝下四子女皆为她所生。孙立人四个子女的名字为:孙中平、孙安平、孙天平、孙太平,取自“中国安定,天下太平”的意思。
长女:孙中平(1952—),毕业于清华核子工程系,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力学博士。曾在IBM任职22年,为IBM科技事业群总经理,后担任台积电行销业务部门的产品定价暨事业流程处主管。
长子:孙安平(1954—),由于家教严谨,1973年,孙安平考入中原理工学院物理系,后又去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进修,1979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硕士。多年来,一直为“孙立人兵变案”(郭廷亮匪谍案)奔走,最终获得平反。
次子:孙天平(1956—),辅仁大学数学系毕业。
次女:孙太平(1958—),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编撰整理/妄言;资料来源:《孙立人将军传》 薛庆煜编著)
(责任编辑/谭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