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消化内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5.65%VS82.61%),统计学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再出血率等方面均明显降低,统计学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4.35%VS15.22%),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安全可靠,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均无消化内镜诊疗禁忌症;对本研究应用的药物均无禁忌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81±7.43)岁,病程7h-4天,平均病程(2.35±0.62)天,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黏膜糜烂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癌各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4±6.92)岁,病程9h-5天,平均病程(2.41±0.93)天,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黏膜糜烂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胃癌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原发疾病等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措施。患者禁食,醋酸奥曲肽注射液100μg/次,静脉推注;奥美拉唑40mg/次,静脉滴注,2次/日;连续治疗3日。(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与云南白药联合治疗,口服,去甲肾上腺素8mg/h,云南白药4mg/h。观察组采用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根据病灶位置和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机械止血和热凝止血等方法。动脉血管喷射性出血和消化性溃疡伴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可将8mg去肾上腺素和100mL0.9%生理盐水混合,喷洒于患处,内镜观察1min,若出血点仍然有出血情况,可于出血点周围1.0~1.5mm处黏膜下选择4个深度≤2.5mm的注射点,将1:1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注射到4个点上,每个点注射1~2mL,止血后将注射针拔出。弥漫性渗血患者,将10mg去甲肾上腺素和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在内镜下喷洒出血点处。对于小动脉显露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患者,可采用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止血和热探头止血等方法,要避免过度电凝对组织造成损伤或者引发穿孔。机械止血即在消化道内镜下,采取金属止血夹、球囊压迫、皮圈结扎和缝合法进行止血。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可采用金属夹止血,以确保夹闭血管,并闭合病变创面,降低再出血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采用内镜皮圈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以消除曲张静脉,避免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出血。食管、贲门、十二指肠球部和幽门等部位出血及扩张治疗后的出血问题,球囊压迫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于消化道内镜下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出血部位,对出血点给予充气压迫,持续治疗5~10min,直至出血停止。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经过24h的治疗,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颜色恢复为正常的黄色,大便潜血试验结果(-),胃管引流液清亮,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经过72h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潜血试验结果(-),胃管引流液清亮,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效为患者经过治疗72h后,临床症状、大便颜色以及胃液引流情况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例数(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再出血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穿孔、感染以及周围循环障碍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得到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进行表示,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即可以认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再出血率等方面均明显降低,统计学有差异(P<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是由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所导致的,可以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贫血等情况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规的内科止血效果比较缓慢,治疗某些出血量较大的患者的效果不十分理想,部分患者需要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较多。消化内镜下治疗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到病灶部位,采用机械止血、热凝止血以及局部注射药物等方式止血,止血效果迅速、有效,还可以明确出血因素,避免再次出血的发生。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休克纠正后进行,一般认为,患者出血症状发生后的24h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安全可靠,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建平.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内镜治疗效果评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1-3.
[2]杨洁.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4):121.
[3]周雪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1):48+57.
关键词: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均无消化内镜诊疗禁忌症;对本研究应用的药物均无禁忌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81±7.43)岁,病程7h-4天,平均病程(2.35±0.62)天,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黏膜糜烂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癌各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4±6.92)岁,病程9h-5天,平均病程(2.41±0.93)天,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黏膜糜烂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胃癌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原发疾病等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措施。患者禁食,醋酸奥曲肽注射液100μg/次,静脉推注;奥美拉唑40mg/次,静脉滴注,2次/日;连续治疗3日。(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与云南白药联合治疗,口服,去甲肾上腺素8mg/h,云南白药4mg/h。观察组采用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根据病灶位置和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机械止血和热凝止血等方法。动脉血管喷射性出血和消化性溃疡伴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可将8mg去肾上腺素和100mL0.9%生理盐水混合,喷洒于患处,内镜观察1min,若出血点仍然有出血情况,可于出血点周围1.0~1.5mm处黏膜下选择4个深度≤2.5mm的注射点,将1:1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注射到4个点上,每个点注射1~2mL,止血后将注射针拔出。弥漫性渗血患者,将10mg去甲肾上腺素和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在内镜下喷洒出血点处。对于小动脉显露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患者,可采用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止血和热探头止血等方法,要避免过度电凝对组织造成损伤或者引发穿孔。机械止血即在消化道内镜下,采取金属止血夹、球囊压迫、皮圈结扎和缝合法进行止血。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可采用金属夹止血,以确保夹闭血管,并闭合病变创面,降低再出血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采用内镜皮圈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以消除曲张静脉,避免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出血。食管、贲门、十二指肠球部和幽门等部位出血及扩张治疗后的出血问题,球囊压迫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于消化道内镜下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出血部位,对出血点给予充气压迫,持续治疗5~10min,直至出血停止。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经过24h的治疗,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颜色恢复为正常的黄色,大便潜血试验结果(-),胃管引流液清亮,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经过72h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潜血试验结果(-),胃管引流液清亮,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效为患者经过治疗72h后,临床症状、大便颜色以及胃液引流情况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例数(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再出血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穿孔、感染以及周围循环障碍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得到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进行表示,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即可以认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再出血率等方面均明显降低,统计学有差异(P<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是由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所导致的,可以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贫血等情况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规的内科止血效果比较缓慢,治疗某些出血量较大的患者的效果不十分理想,部分患者需要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较多。消化内镜下治疗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到病灶部位,采用机械止血、热凝止血以及局部注射药物等方式止血,止血效果迅速、有效,还可以明确出血因素,避免再次出血的发生。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休克纠正后进行,一般认为,患者出血症状发生后的24h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安全可靠,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建平.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内镜治疗效果评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1-3.
[2]杨洁.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4):121.
[3]周雪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1):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