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典型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构思合适的问题探究情境、创设适宜的课堂探究氛围、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以便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典型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思合适的问题探究情境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构思出合适的问题探究环境,合理、准确地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
如在教学鲁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对于“如何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的Na2SO3杂质?” 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了“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这个方法。如果教师简单地肯定学生的答案,那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想出各种去除杂质的方法,如向溶液里加入过氧化氢、氯水、硝酸,或通入臭氧,或加入氯酸钾等方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哪些方法具有可行性,哪些方法不可行,原因是什么?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探讨各种错误答案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杂应遵循的原则,拓宽学生思维。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
二、创设适宜的课堂探究氛围
营造适宜的课堂探究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态度要和蔼,善于表达,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学生害羞、疑虑等心理障碍,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足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组建好探究伙伴,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如在教学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平衡》时,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①可逆反应中的正反应和逆反应是分别单独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②在反应过程中,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严格的界限吗?一边是反应物,一边是生成物吗?③你认为在进行可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怎样的状态?④你认为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严格的界限,还是始终处于反应混合体系?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渐逼近化学平衡的核心概念。
三、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
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给学生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我们周围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探究环境,如图书馆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为学生的前期探究做好素材储备;实验室里有大量实验器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实物帮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分析数据和再现实验过程提供方便。总而言之,为学生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也是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思维和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苯酚的性质和应用》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搭建良好的探究环境:第一,请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和状态;第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逐渐加入苯酚晶体,再不断振荡试管,直至有较多的晶体不溶解,溶液浑浊;第三,将上述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使溶液变澄清;第四,冷却静置试管,观察溶液又变浑浊,然后向该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变澄清;第五,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溶液又变浑浊。学生观察到溶液反复出现浑浊、澄清的现象后,感到非常好奇,急切地想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于是,教师可以步步设疑,不断引导学生探究苯酚的性质。
探究式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思想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探究式教学还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典型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思合适的问题探究情境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构思出合适的问题探究环境,合理、准确地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
如在教学鲁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对于“如何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的Na2SO3杂质?” 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了“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这个方法。如果教师简单地肯定学生的答案,那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想出各种去除杂质的方法,如向溶液里加入过氧化氢、氯水、硝酸,或通入臭氧,或加入氯酸钾等方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哪些方法具有可行性,哪些方法不可行,原因是什么?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探讨各种错误答案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杂应遵循的原则,拓宽学生思维。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
二、创设适宜的课堂探究氛围
营造适宜的课堂探究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态度要和蔼,善于表达,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学生害羞、疑虑等心理障碍,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足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组建好探究伙伴,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如在教学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平衡》时,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①可逆反应中的正反应和逆反应是分别单独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②在反应过程中,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严格的界限吗?一边是反应物,一边是生成物吗?③你认为在进行可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怎样的状态?④你认为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严格的界限,还是始终处于反应混合体系?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渐逼近化学平衡的核心概念。
三、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
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给学生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我们周围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探究环境,如图书馆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为学生的前期探究做好素材储备;实验室里有大量实验器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实物帮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分析数据和再现实验过程提供方便。总而言之,为学生搭建素材丰富的探究环境,也是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思维和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苯酚的性质和应用》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搭建良好的探究环境:第一,请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和状态;第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逐渐加入苯酚晶体,再不断振荡试管,直至有较多的晶体不溶解,溶液浑浊;第三,将上述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使溶液变澄清;第四,冷却静置试管,观察溶液又变浑浊,然后向该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变澄清;第五,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溶液又变浑浊。学生观察到溶液反复出现浑浊、澄清的现象后,感到非常好奇,急切地想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于是,教师可以步步设疑,不断引导学生探究苯酚的性质。
探究式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思想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探究式教学还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