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金木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麻金木教授;尿路感染;经验
  中图分类号:R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02-02
  
  麻金木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专家,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4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在辨证施治尿路感染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老师临证学习,颇受教益,现将麻老师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明辨虚实
  
  以病程辨虚实:尿路感染属中医学的“热淋”、“血淋”、“劳淋”、“腰痛”等范畴,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初次发病,属于实证者居多,是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所致。但也有湿热之邪未尽,正气已虚,虚实夹杂,反复发作的情况,临证应详细审查。对反复尿路感染,特别是应用抗生素无效患者,往往久病延及脾肾,导致脾肾两亏,膀胱气化无权,致反复小便涩滞,淋漓不尽,此时以虚证为主,治疗以健脾补肾为主,兼以祛邪。
  以临床症状辨虚实:淋证的特殊症状,热淋见小便频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等实证;石淋见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血淋见热涩赤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加剧等;气淋见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尽,少腹胀满疼痛;劳淋见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等虚证。
  
  2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法贯穿治疗始终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在急性尿路感染及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或瘀热蓄于膀胱,阻滞气化,不能宣通水道而引起小便淋沥频数。由于湿热聚于膀胱或心火移于膀胱,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见小便涩痛有血等症状。早在《金匮要略》就已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由肾虚膀胱热故也”,是因为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利,热邪蒸灼津液,湿热伤及血络,迫血妄行,随尿排出。因此湿邪是尿路感染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尿路感染多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这正是湿性粘滞、湿能敛邪的特点所决定的。麻老师认为这类病例在治疗上必须着重清热利湿通淋。药用黄柏、车前草、瞿麦、蒲公英、败酱草、知母、鸭跖草、荔枝草、制大黄等。临床随症加减:寒热往来者,加柴胡;头重、胸闷者,加藿香、厚朴;口渴心烦者。加灯芯、栀子;尿道涩痛者,加竹叶、碧玉散;小腹坠胀者加台乌药、延胡索;尿血甚者,加大、小蓟、蒲黄、地榆;尿混浊者,加萆蔛、菖蒲、金钱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腰痛甚者,加川断、狗脊、杜仲;阴虚甚者,加生地、旱莲草;肾阳虚者,加巴戟天、仙灵脾、鹿角片。按常规方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4天为1个疗程。
  
  3 巩固疗效、防病复发、勿忘扶正
  
  淋证急性发作阶段,起病较急,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涩痛、下腹胀痛,为湿热蕴结膀胱所致,此阶段正气未伤,邪气较盛,宜清热通淋利湿为主;如湿热之邪未尽,正气已虚。虚实夹杂,治宜补肾清利、扶正祛邪。扶正之品,如山萸肉、生地、黄芪、太子参、仙灵脾、猪苓等可以提高机体及尿道的免疫力,同时因其急性发作,清热通淋之药及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有伤正之弊,故尿频、尿急、涩痛、下腹胀痛等症状缓解后当以中药补肾滋阴为主。
  慢性尿路感染因其有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特点,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主要病位在肾,属虚实夹杂之证。因正气亏虚,无力抗邪,湿热之邪留恋不去,导致病情迁延难愈。正气亏虚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因劳淋病程迁延,正气渐耗,湿热之邪日久伤阴,容易导致肾阴亏虚。若久病年长,则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亏。另一方面,患者或素体阳虚,或年老命门火衰,久病伤阳,或他脏累及于肾,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阳亏虚。再者.反复发作的患者,在用清热利湿中药的辨证基础上加用扶正之品可以提高机体及尿道的免疫力,正如前人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减少了疾病复发的可能。对恢复期病人西医停止治疗,中医仍主张扶正祛邪,消除易感因素,且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整内分泌状态,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保护肾功能。
  
  4 主张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各取所长
  
  目前西医治疗尿路感染根据其易感因素,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制定不同治疗方案,西药对急性尿路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但其易引起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并导致体内菌群失调。麻老师认为中药利小便使邪有去路,健脾益肾提高机体免疫力,疗效稳定持久,毒副作用小,并可缓解和纠正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尽量用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对部分病人的效果甚至比用抗生素效果好,使l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迅速,尿常规转阴;使用中药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和疗程,两者有相辅相成作用。如:在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不论何种证型.当依据细菌培养药敏谱选择有效抗生素杀菌、抑菌,配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药,可提高疗效,如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车前草、鸭跖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等,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菌株有抗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清热解毒药具有抑菌作用,这就形成了“菌毒并治”的理论,这是中西医在治疗学上的有机结合,这一理论不仅被临床实践所证实,而且也得到了基础实验的证实。
  
  5 典型病例
  
  李某,女.49岁,2007年5月10日初诊。反复尿频,尿急伴尿痛2年余,每遇劳累即作,间歇性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3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小便灼热,刺痛,尿色黄赤,伴有口苦,少腹胀急。腰酸,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薄腻,脉弦数。尿常规示镜下白细胞2+,30/ul,镜下红细胞10/ul。麻老师辨证为湿热蕴结下焦,治以清热利湿通淋,药用知母15g,黄柏15g,瞿麦30g,车前草30g,蒲公英30g,败酱草10g,台乌药10g,半枝莲10g,土茯苓30g,制大黄6g,柴胡15g.每天1剂,分2次服,服药7剂复诊时尿道涩痛较前减轻,尿色转清,诉腰酸膝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尿常规示镜下白细胞+,15/ul,红细胞3/ul,患者湿热渐去,耗伤中气,由脾及肾,脾肾两虚,肾失固涩,再予原方加:川断20g,杜仲10g,荔枝草30g,7剂后复诊,腰酸症状减轻,尿畅无痛涩,再予前方调理14剂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
  按:麻老师认为虽然患者有2年的尿感病史。但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苦寒清利之品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所以症状及尿常规明显好转,腰酸膝软为久病气血不足,肾气亏虚。同时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清热利湿药物,药性寒凉,更易伤及阳气,且肾气渐衰,精血亏虚,天癸已竭,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功能减退,均可出现肾阳亏虚之证。故治疗予补肾益气,清热利湿。整个治疗过程中,麻老师清热利湿通淋之法贯穿治疗始终,注意巩固疗效、防病复发、勿忘扶正,往往收到较好疗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雄性昆明种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只、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灯盏花治疗组(EB)各25只,后2组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N组和DM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EB组灯盏花素20mg.kg-1d-1腹腔内注射,3组给药后2w和6w宰杀,收集血标本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筋经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运用电针加温和灸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K(P<0.01)。结论: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筋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近年来,作为扩大药源的一个方面,对天然药物的提取方法已有很多人研究过,为了扩大贵细药材人参的药源,特以水为提取溶剂进行工艺优化。以人参茎叶为材料,以水为提取溶剂,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利用大孔树脂进行富集纯化,采用传统显色方法香草醛一高氯酸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综合评价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因素对人参总皂苷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煮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加水量
期刊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35-01    笔者于2000年采用穴位贴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均属于门诊病人,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  
期刊
关键词:自血疗法;肛门瘙痒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62-02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肛门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肛门湿疡”。由于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于2004年~2005年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该病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0例,均系门诊
期刊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6-01    带状疱疹属于祖国医学“蛇串疮”范畴,本病以皮肤突然发生簇集性水疱,排列成带,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2000年以来,笔者运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2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
期刊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07-02    笔者从2006年8月~2007年5月运用西药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
期刊
摘要:目前对糖尿病证型的诊断和疗效判断,重宏观、轻微观,防碍了该病的深入研究,为揭示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加速证型客观化研究的进程,近年来笔者对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中医证型与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流变学、血脂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查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客观化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
期刊
关键词:血管性头痛;灯盏细辛注射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61-01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脑动脉缺血性痉挛所致,属于中医头痛范畴,多因风扰瘀阻,脑络不通。笔者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该病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6例病例来源于本院2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价3种抗冠心病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速效救心丸(A组)、消心痛(B组)及复方丹参滴丸(C组)治疗,观察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速效救心丸的总有效率高于消心痛,且后者高于复方丹参滴丸,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速效救心丸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消心痛和复方丹参滴丸,且不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