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

来源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a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东洞庭湖区芦苇生长期对水质的影响,分期对芦苇分布的3个群落(A、B、C区)进行现场调查与水质采样测试.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芦苇生长区水体主要污染因子相互关联及污染成因,同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芦苇不同生长期水体的污染状况、富营养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芦苇生长区水质主要污染物为N、P,其中A区污染相对较重,腐解期对A区N、P含量影响较大;B、C区水质与主湖体水质差异较小.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表明,A区水体富营养化及综合污染最重.BOD5/CODMn值表明,A区污染较重可能与芦苇腐解等外源污染较重及局部水体扩散能力较差有关.研究显示,东洞庭湖区芦苇腐解对局部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湿地核心区受A区来水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改革工程.近年来,国家给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改善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湖南的城镇老旧小区数量多、分布散,存在卫生环境差、设备设施旧、安全隐患多、消防不畅、道路不通等问题.文章分析城镇老旧小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改对策,为更好地推动湖南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各行各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会计学科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发展机遇.文章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概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会计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新建益阳南220 kV变电站剖接益阳电厂(2×300 MW)~复兴双回220 kV线路,位于益阳高铁新城规划区内,站址东侧为高铁新城核心城区,西侧紧邻益阳绕城高速及北峰山国家二级森林公园,线路出线制约严重.为减小对北峰山森林公园的影响,节约工程投资,文章从线路剖接方式的选择、“三跨”改造方式、电厂停电过渡方式等方面对电厂剖接线路进行优化设计.
电磁圆盘吊作为一种工业起重吊具,常用于一些工厂圆盘型钢的吊装和运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电失稳和掉落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隐患,根据电磁圆盘吊的工作特点和环境要求,设计一种断电保护的电磁吊保护装置,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装置在设备突然断电或者发生其他安全故障时,可有效保障整个设备的安全可靠.
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对我国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特高压交流线路海拔高度增加,空气密度下降,电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文章分析单回交流特高压线路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地面磁场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影响,提出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最小导线截面及分裂数,为高海拔地区特高压交流线路建设提供参考.
目前,公路隧道消防系统选用的管材主要有热镀锌钢管和消防专用内外壁涂环氧涂塑钢管(以下简称涂塑钢管).涂塑钢管耐腐蚀性能好,涂塑处理后的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比热镀锌钢管低,阻力较小,但镀锌钢管价格低于涂塑钢管.管道材质的选用受各地政策、规范的限制,是制约设计工作者选取消防管道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两种管材性能比较以及管道水利工况特性分析,讨论两种消防管道的优缺点.
随着全站仪在工程放线中被广泛引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工程测量、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更能够体现其高效性、快捷性.工程施工过程中,放样方法主要包括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等方法,而极坐标法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使用最多.文章结合绵阳海赋外滩工程,阐述基于全站仪的极坐标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西门子S7-1200系列PLC作为主控制单元,将触摸屏技术、传感器技术、伺服电机驱动技术、步进电机驱动技术、Wi-Fi远程监控技术和物联网云盒子远程控制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制动测试系统中,形成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本地一体化控制的车辆制动测试系统,实现制动测试系统的扭矩线性输出、压力的精确控制、数据曲线的实时采集绘制和系统的远程监控等功能.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实时压力反馈,将压力设定值与反馈值进行PID运算,构成压力闭环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和PLC通信,可在本地触摸屏上设置系统功能和修改系统参数;通过云盒子以太网(
以永州市九嶷大桥为依托工程,对围堰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利用BIM技术对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进行模拟与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运用BIM技术的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模拟,能精确定位锁扣钢管桩插打位置,降低围堰合龙难度;能精细优化施工工序,避免相互冲突、返工浪费等现象发生;可提前预测施工难点,实时改进施工方法,加快工程进度.
实现农民增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分析农业供给侧要素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构建农民增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模拟不同情景方案下农民增收系统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固定资产投入是农民增收的核心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投入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农民收入;单纯增加播种面积无法促进农民增收,而加快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各要素的共同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叠加效应.因此,农业供给侧要素投入既要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各要素对农民增收的叠加效应,同时又要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