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与发展下,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学习法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吸收知识的方式。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追求拔高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及其产生原因的简单概括,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过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30-01
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从古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开放起来。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程度、深度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导致教学是否“过度”的关键性因素。
一、过度教学的概念
过度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以各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为主要途径;以各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式为重要手段;以各种考评结果为最终目标,而对学生从精神到身体产生创伤的各类教学现象。如,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利用题海战术、让他们死记硬背;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占用课下休息时间补习;为了达到学校要求的最终成绩指标而反复考试等等。
二、过度教学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老旧。
目前教师大多遵守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擅长以个人经验为学生准备各类学习材料,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的培养。
(二)教育制度制约。
在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教育受到成绩与升学的结果制约。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具有统一的普遍特征。因此造成了一些过度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校园文化浅薄。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据,产生于学校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是学校精神的继承。但过于依赖校园文化,忽略对创新与特色教学的挖掘,也会导致教学的苍白与过度。
(四)期望目标过高。
教学的最终效果是社会与家长在共同期待与关注的,因此在社会与家长的推动下,高水准教学目标的实现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侧重点。而过高的期望值则会对过度教学产生直接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
(一)课前准备过度。
课前准备确实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但过于重视课前准备,设计特别详细的教案,几乎将整个课堂流程都规划出来的教学准备,会导致学生变得被动。一些学生会产生的问题,教师也已经准备好如何解答,学生缺乏个人思考的过程。这是对学生思想发展的一种阻碍。
(二)多媒体使用过度。
在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教学效果的帮助不可否认,但过分依赖多媒体,将其作为整个课堂的核心部分,会使课堂变得僵硬无比。教师的教学思路完全在鼠标的点击下展开,并且完全順着课件中设定的轨道进行,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教师教的被动、学生学的被动。
(三)教学内容过度。
在社会各领域快节奏发展的带动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原有内容上开始逐渐拔高。想要逐渐增加在课堂里教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从表面上来看,这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但教师往往忽略了各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仅有的40分钟里,教师除了要讲一些数学概念,还要提到由概念衍生的试题,学生在短短一堂课里接收过多知识点则很难真正掌握。
(四)被动练习过度。
勤练多练在原则上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记忆及应用的,同时这也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量练习,过多的习题、作业等,则会导致学生练习过度,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苦做题。而在习题数量增多的同时,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同时,学习知识和动脑就变成了一件被动的事情。练习越多,学生就越是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越是多提示多讲解,学生的学习就越被动,教学效果也就越差。
(五)教学收放过度。
在小学数学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一定的教学收放过度现象。例如,有的教师会在一些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而学生无法靠自己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导致学生在遇到这些概念相关的习题时,依然无法做大;有时,教师又会及其细致的为学生讲解一些概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完全没有对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这就是教学的收放过度现象。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过度教学”及其产生原因的简单概括,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周仁东.警惕数学教学中的“过度”现象[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
[2]薛惊涛.浅析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J].考试周刊,2012.
[3]孙焱.小学数学的过度教学及矫正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过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30-01
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从古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开放起来。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程度、深度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导致教学是否“过度”的关键性因素。
一、过度教学的概念
过度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以各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为主要途径;以各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式为重要手段;以各种考评结果为最终目标,而对学生从精神到身体产生创伤的各类教学现象。如,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利用题海战术、让他们死记硬背;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占用课下休息时间补习;为了达到学校要求的最终成绩指标而反复考试等等。
二、过度教学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老旧。
目前教师大多遵守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擅长以个人经验为学生准备各类学习材料,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的培养。
(二)教育制度制约。
在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教育受到成绩与升学的结果制约。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具有统一的普遍特征。因此造成了一些过度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校园文化浅薄。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据,产生于学校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是学校精神的继承。但过于依赖校园文化,忽略对创新与特色教学的挖掘,也会导致教学的苍白与过度。
(四)期望目标过高。
教学的最终效果是社会与家长在共同期待与关注的,因此在社会与家长的推动下,高水准教学目标的实现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侧重点。而过高的期望值则会对过度教学产生直接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
(一)课前准备过度。
课前准备确实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但过于重视课前准备,设计特别详细的教案,几乎将整个课堂流程都规划出来的教学准备,会导致学生变得被动。一些学生会产生的问题,教师也已经准备好如何解答,学生缺乏个人思考的过程。这是对学生思想发展的一种阻碍。
(二)多媒体使用过度。
在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教学效果的帮助不可否认,但过分依赖多媒体,将其作为整个课堂的核心部分,会使课堂变得僵硬无比。教师的教学思路完全在鼠标的点击下展开,并且完全順着课件中设定的轨道进行,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教师教的被动、学生学的被动。
(三)教学内容过度。
在社会各领域快节奏发展的带动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原有内容上开始逐渐拔高。想要逐渐增加在课堂里教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从表面上来看,这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但教师往往忽略了各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仅有的40分钟里,教师除了要讲一些数学概念,还要提到由概念衍生的试题,学生在短短一堂课里接收过多知识点则很难真正掌握。
(四)被动练习过度。
勤练多练在原则上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记忆及应用的,同时这也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量练习,过多的习题、作业等,则会导致学生练习过度,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苦做题。而在习题数量增多的同时,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同时,学习知识和动脑就变成了一件被动的事情。练习越多,学生就越是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越是多提示多讲解,学生的学习就越被动,教学效果也就越差。
(五)教学收放过度。
在小学数学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一定的教学收放过度现象。例如,有的教师会在一些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而学生无法靠自己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导致学生在遇到这些概念相关的习题时,依然无法做大;有时,教师又会及其细致的为学生讲解一些概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完全没有对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这就是教学的收放过度现象。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过度教学”及其产生原因的简单概括,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周仁东.警惕数学教学中的“过度”现象[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
[2]薛惊涛.浅析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度教学”的现象.[J].考试周刊,2012.
[3]孙焱.小学数学的过度教学及矫正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