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1周、2周、3周、4周患者的精神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重性精神病;不良反应;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重性精神病是严重的精神疾病类型,发病的诱因主要为癫痫,具体的疾病类型为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偏执型精神病等。患者在发病后常常表现为思维受到限制,情绪表现得更加兴奋和躁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严重的会造成自伤或是他伤。对于重性精神病在治疗上仍旧存在一定的难度,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本研究选取了具体的病例以分组的方式来对比探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重性精神病患者6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8例,女性3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7岁,最小年龄为25岁。疾病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情感障碍、癫痫导致的精神障碍。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34例为观察组,3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中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具體用药方法:利培酮2次/d,1mg/次,阿立哌唑2次/d,5mg/次,丙戊酸钠2次/d,500mg/次,碳酸锂2次/d,250mg/次,所有药物均连续使用7d。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使用的药物量进行适当的增加或是减少,共治疗1个月。
1.2.2观察组
该组中的34例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仪进行治疗,准备好麻醉机及生命体征监测仪。告知患者在手术前的6h禁食禁水,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使用0.5mg阿托品及(100±20)mg丙泊酚,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一旦睫毛反应消失后及时给予加压吸氧,并推注(50±10)mg的琥珀胆碱。患者的全身肌肉停止抽动后实施治疗操作[1]。选择的电量以患者的年龄及体重为根据,持续通电时间为4s。在治疗的前2周,在每周1、3、5的上午进行治疗,在第3、4周的时候在每周1、5的上午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病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精神病程度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患者以双盲法进行评估,患者的评分越低则说明精神病程度越轻。根据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情况来确定疗效的等级: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口干、便秘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X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重性精神病病情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往常给予该病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效果不大。无抽搐电休克作为一项物理疗法,综合运用了药物、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测仪,在治疗重性精神病中安全性较高,且不良反应少,效果令人满意[2]。与传统的电休克治疗方法比较,避免了患者出现痉挛、骨折及关节脱位等情况的发生,患者的抽搐停止,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12%,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88%,且治疗后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更低,以上各指标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康.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2):73-74.
[2]白景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饮食保健,2019(015):39-40.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重性精神病;不良反应;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重性精神病是严重的精神疾病类型,发病的诱因主要为癫痫,具体的疾病类型为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偏执型精神病等。患者在发病后常常表现为思维受到限制,情绪表现得更加兴奋和躁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严重的会造成自伤或是他伤。对于重性精神病在治疗上仍旧存在一定的难度,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本研究选取了具体的病例以分组的方式来对比探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重性精神病患者6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8例,女性3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7岁,最小年龄为25岁。疾病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情感障碍、癫痫导致的精神障碍。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34例为观察组,3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中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具體用药方法:利培酮2次/d,1mg/次,阿立哌唑2次/d,5mg/次,丙戊酸钠2次/d,500mg/次,碳酸锂2次/d,250mg/次,所有药物均连续使用7d。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使用的药物量进行适当的增加或是减少,共治疗1个月。
1.2.2观察组
该组中的34例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仪进行治疗,准备好麻醉机及生命体征监测仪。告知患者在手术前的6h禁食禁水,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使用0.5mg阿托品及(100±20)mg丙泊酚,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一旦睫毛反应消失后及时给予加压吸氧,并推注(50±10)mg的琥珀胆碱。患者的全身肌肉停止抽动后实施治疗操作[1]。选择的电量以患者的年龄及体重为根据,持续通电时间为4s。在治疗的前2周,在每周1、3、5的上午进行治疗,在第3、4周的时候在每周1、5的上午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病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精神病程度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患者以双盲法进行评估,患者的评分越低则说明精神病程度越轻。根据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情况来确定疗效的等级: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口干、便秘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X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重性精神病病情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往常给予该病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效果不大。无抽搐电休克作为一项物理疗法,综合运用了药物、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测仪,在治疗重性精神病中安全性较高,且不良反应少,效果令人满意[2]。与传统的电休克治疗方法比较,避免了患者出现痉挛、骨折及关节脱位等情况的发生,患者的抽搐停止,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12%,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88%,且治疗后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更低,以上各指标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康.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2):73-74.
[2]白景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饮食保健,2019(0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