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独特“新潮”色彩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点拨
  “有个性色彩”,是指一篇作文有某种特色,或材料选择,或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或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概而言之,只要努力使作文具有独创性,就可以登上“有个性色彩”的台阶。
  “有个性色彩”,是对作文“创新”的较高要求。怎样做到“有个性色彩”呢?
  1.克服消极思维定式
  消极思维定式是一种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它限制人的思维活力,扼杀人的创造精神。囿于这种思维方式,考生的思维活动不敢越雷池半步,写出来的作文必然缺乏个性,写人则千人一面,议论则人云亦云。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产生新意与活力的关键在于“变”,“变”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活跃文思。例如写有关教师的作文,考生大多只会从乐于奉献、敬业爱生等方面立意,其实完全可以写一写“教师的苦闷”“教师的烦恼”“教师的追求”,还可以写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是怎样误人子弟的,由此引发出“师道不易”,教师应自我铸造、自我提高等较有深度的话题。
  2.追求两个“独特”
  “个性色彩”,大致来说包括两方面:(1)有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这要求考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忽视的平常事物,激起自己的思想情感,获得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等。(2)有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这一条要求考生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他人,不因袭某种程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高分作文《莫负韶华,向阳生长——写给时代的“后浪”》,考生现身说法,用抒情的笔调叙述自己的故事:接到任务后的忐忑与释然,少年立志自信与坦然,成长路上的烦恼与困扰,娓娓道来,自然地将读者带入情境,紧随自己的喜忧而动。
  3.在考场上一展“机智”
  何谓“机智”?用王蒙的话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1)无论是写作何种文体的作文,要想表达出个性化的结构特色,都需要精心布局,以非常规的章法,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比如,要想在记叙文中营造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欧·亨利式的结构便可以作为作文的结构形式。要想在议论性文章中表现出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的方式,也可以引入作文中。(2)语言的个性,和考生的个性以及学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好的语言,或是幽默风趣,或是典雅优美,或是凝练厚重,或是平实流畅,总能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3)在作文中写出个性化的情感,立足生活中的细节选材、组材,及时而准确地把握住生活中令人怦然心动的经常瞬间,并将其转化为充满个性体验与情感的文字。如《莫负韶华,向阳生长——写给时代的“后浪”》这篇高考高分作文就把自己和学弟学妹叫作“后浪”和“小水滴”,用词活泼新奇;在描写高三生活时,考生用“聒噪的蝉鸣”“逐日递减的倒计时数字”“铺天盖地的试卷”,生动地写出了高三生活的枯燥、压力的巨大和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用一组生动的排比,写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坚持。作文的字里行间将自己的志向、情趣、习惯、语言色彩、生活节奏展现了出来,有不少很是“新潮”。
  【唐惠忠/供稿】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过程中构想、总结出许许多多的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臣服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顺应自然……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位未来的建设者,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沿用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反思型”材料作文——即对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推出的决策、提出的口号等进行理性的反思、探究和评述的材料作文模式,要求考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作一个反思,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或数个自己比较感兴趣、有感触的话题(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展开分析评议,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下面这篇考场作文以一种全新的写法回顾了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历史,借助虚拟的故事,以散文化的笔触细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由臣服到狂妄再到顺应的过程。
  例文示范
  醒
  ◎一考生
  你悄然醒来。
  天地间一片混沌。日与月在你的头顶上飞速轮转,风与云在你的身体上自由徜徉。你揉着惺忪的睡眼,风儿吹起你草木织就的衣袂,山川缭绕是你衣襟上的褶皱。它们勾勒出两个大字——自然。
  朦胧的视野里似有影子在动。你看清楚了,那是人类。他们虔诚地跪拜你,口中念念有词。你仔细聆听,那些身着草叶和兽皮的人们在祈祷。“赐我们一颗火种吧!”他们一边念道,一边将额头叩向冷硬的大地。他们的双膝微微颤抖,却始终未曾离开地面。
  你若有所悟。为了生存,他们敬你,畏你,向你臣服。你小小的愠怒,可以成为他们万劫不复的浩劫;你微不足道的赏赐,便是他们最大的福音。你微微一笑,向他们演示了取火之道……
  天地清明起来。不知第几场春雨过后,地面绿油油的,似生了一层绒毛。身着布衣的人们牵着牲口缓缓走向田间。他们把你的脾性摸得门清,专看你的脸色行事。他们随口吟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歌的节拍应和着你的脉搏。
  你忽然明白了,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依顺你,应承你。“看天吃饭”是那段悠长的乐章里不变的旋律。
  忽然有一天,天地重回晦暗。你一觉醒来,空气里弥散的烟雾呛得你几乎窒息。你绿色的衣袂已然破碎,你裸露的肌肤已是千疮百孔,你湖水一般的明眸渐渐枯竭,你宝贵的脏腑被一群群贪婪者剖开、掏光……日与月依旧在你的头顶轮转,但已暗淡无光;风与云依旧在天地间游走,但已变得喧嚣而张皇……你猛然意识到,天地变了!你重重地跌倒在地,长长的发丝散乱在额前,一片焦枯。你默念着千年前人们吟诵过的诗句,双眼濡湿。
  你终于明白了,人类已经不再是匍匐于你脚下的奴隶,渐渐壮大的力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逐利的本能让他们的欲望日渐疯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发掘你,掠夺你,甚至不惜伤害你……终于,你病了。你光华褪尽,你满面沧桑,你浑身创痕,你满心哀伤……最终,你在人们无边的喧嚣与无尽的癫狂中,又昏睡过去……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一道柔和的橘黄色的灯光从你的脸上扫过,一支队伍走到了你的跟前。一位带着探测器的医生模样的人在你面前蹲下身,似在对你诊脉,神色肃穆而庄严。身后的人们低垂着头,双手紧绞着无处安放。他们脸上隐隐约约有一种与万年前远古人类相似的神情,不,还多了一丝忧惧。天地间可怕的喧嚣声消失了,人世间又归于寂静。不过,你还是隐隐听到了一种无声的巨响——对,那是人类思考的声音。
  天空飘起了小雨。那些尘埃和雾霾被雨丝纠缠着,清洗着,渐渐淡去。砍伐的树木被一株株栽回,被围填造田的湖泊也被一片片还回,随意弃置的垃圾被按类收回……人们不再用膝盖而是用双手挽回他们曾经犯下的错,他们用自己的虔诚和行动恢复你原本的状貌,不,要比原先的你更美……
  你醒来了。
  你不能辜负了眼前这一片白云蓝天、青山绿水、花香鸟语,你要给这个世界一个欣慰的笑脸!
  点评
  考生以诗一般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几次态度的转变,形象地再现了人类曾经走过的弯路和今天全新的道路。考生巧借大自然的视角,呈现了人类曾经的愚昧和狂妄,这种狂妄不仅在伤害自然,也傷及人类自身。我们当下应做的就是改正错误,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立意深刻,表达新颖,方式独特,极具个性色彩。
其他文献
阅读指要  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行探讨,就是要求考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包括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文本影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是要求考生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作品,调动自己的认识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在文本特定的指向性基础上进行解读。  一、关注创作背景  时代不同或作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面对的社会问题和自身感受也不同,作者的创作
期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文学界新思潮派兴起,芥川龙之芥、菊池宽等新派作家崛起,文艺界百花齐放,一派繁荣。可惜好景不长,军国主义蔓延,或为自保,或为避世,多数作家闭口不言,言则大同。百花谢了,文艺的春天就此消失。  與此同时,大洋彼岸,民主和科学叩开了中国紧闭多年的大门。当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深入人心;当梅贻琦一句“吾从众”敞开思想碰撞的大门;当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星星之火燎尽瘴气。
期刊
导 语  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青春与情感”永远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主题。  青春,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情感,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青春的时光,是构建梦想与实现梦想并驾齐驱的最佳时段;生命的激情,是一股可以奠基一切又足以摧垮一切的巨大力量。没有青春昂扬,生命只能是黯淡的灰白;没有情感激荡,人生便会似寂寞荒原。  见多识广  拓宽眼界,增长见识  ◎吴玉琦  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友人质问他
期刊
应考锦囊  图文转换是语言文字应用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图文转换题包括图表转写、图画转写、流程图转写等考查内容。这类题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具体做题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表转写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考生应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即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出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刘大櫆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  ——钱锺书 
期刊
应考锦囊  旨在培养古代诗文语感、提高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句名篇默写题,已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考点。从考查内容看,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非名句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名句与非名句联袂亮相,使考查难度加大。考查内容也由表情达意的句子逐渐转换成给人警示、阐述哲理的句子,切合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  从考查形式看,从2014年起,高考名句默写题基本由之前“只填上下句”的简单默写,变成了理解性情境默写。考生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习近平  (2)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李群《捍卫英雄是国家发展的梦想火炬》  (3)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4)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佚名  读了以上四组句子,你
期刊
应考锦囊  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指出:“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是的,锤炼语言是个技术活,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因此,无论是应对高考,还是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在日常学习中都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语言准确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自己严谨的思维能力。  一、重点把握材料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推理题所
期刊
热点聚焦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但我们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脚步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在沿黄九省(区)持续深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举措将在通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现代化之路上发挥关键作用。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
期刊
自2020年12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上海地铁方面呼吁,共创安全文明乘车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需要自我养成,也有赖于外部约束。外部约束的作用是,如果某些人管不住自己、一意孤行,就要接受相应处理。一旦劝阻无效,“不文明记录”很可能派上用场,“上榜者”会在一段时间内行为受限。这固然是一种惩处,但更重要的是,向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