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深地深海……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正在布局。
着眼未来5年至15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怎么攻坚?
碳化硅作为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卫星通信、高压输变电、电动汽车等重要领域的核心材料,但碳化硅单晶的制备一直是全球性难题。
今年以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突破了超宽带微波毫米波芯片工艺优化、模型建模、电路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碳化硅材料自主供应。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陈肇雄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电科将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履行好央企“国家队”“顶梁柱”的使命担当,瞄准国家现实需要,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体制机制……中国创新如何突围,五中全会作出系统部署。
以激光为“刀”,对特定材料“精雕细刻”——光子制造技术可用于一系列高端装备研制,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作压箱底的“秘籍”。
中科微精,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孵化的一家科创企业,借助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突破了新一代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的高效超精细制造瓶颈,并推广到电子设备制造领域。
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谢小平说,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通过自主研发,提升了超快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微加工装备性能,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高质量发展动力哪里来?
2020年10月的一天,信达生物3000名员工同时收到创始人俞德超博士发来的一封邮件: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抗药物达伯华获批上市!
创办9年,4个生物新药上市,其中一款抗癌药还以唯一的PD-1抑制剂身份进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以信达生物为代表,国产生物药迎来创新潮,让中国百姓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用上救命药,也让“中国制造”开始跨过国际制药巨头的“护城河”。
创新能力指数位列全球前15名,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今年实现60%的目标……“中国号”的动力正向创新引擎上切换。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河北唐山,一家智能卫星工厂正式开工。九天微星投建的这个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引入智能化、脉动式的工业产线批量制造小卫星,将为卫星互联网这一“新基建”项目持续提供“原材料”。
浙江杭州,2020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34家企业代表携带各自的“撒手锏”展开PK。大赛已经举办至第九届,通过关注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力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发展理念要落到实处,亟待科技自主创新加大供给。将科研院所沉淀的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弘扬光大——中科院的“弘光专项”,数年来培育了20多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示范项目。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文亚说,下一步,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聚焦涉及制约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帮助科研成果从“技术优势”发展为“市场优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新发展格局如何支撑?
上海,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款帮助医生判读斑块、血栓等图像的国产心血管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设备将“借船出海”。科创企业微光医疗与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波士顿科学达成协议,由后者负责推向海内外市场。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自主创新是一个重要支点。
庞大的国内市场,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巨型孵化器;创新跨越突破,又让我国有望率先拿到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入场券。
截至11月4日,19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诞生两周年来,为科创企业亮“绿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科创板的温度,正在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速度。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身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借助新发展格局的“东风”,为“硬科技”提供支持和帮助,将助力我们育先机、开新局,更好地实现换道超车。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需求,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将奋笔书写时代的光荣答卷。
(新华社)
着眼未来5年至15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怎么攻坚?
碳化硅作为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卫星通信、高压输变电、电动汽车等重要领域的核心材料,但碳化硅单晶的制备一直是全球性难题。
今年以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突破了超宽带微波毫米波芯片工艺优化、模型建模、电路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碳化硅材料自主供应。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陈肇雄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电科将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履行好央企“国家队”“顶梁柱”的使命担当,瞄准国家现实需要,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体制机制……中国创新如何突围,五中全会作出系统部署。
以激光为“刀”,对特定材料“精雕细刻”——光子制造技术可用于一系列高端装备研制,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作压箱底的“秘籍”。
中科微精,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孵化的一家科创企业,借助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突破了新一代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的高效超精细制造瓶颈,并推广到电子设备制造领域。
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谢小平说,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通过自主研发,提升了超快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微加工装备性能,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高质量发展动力哪里来?
2020年10月的一天,信达生物3000名员工同时收到创始人俞德超博士发来的一封邮件: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抗药物达伯华获批上市!
创办9年,4个生物新药上市,其中一款抗癌药还以唯一的PD-1抑制剂身份进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以信达生物为代表,国产生物药迎来创新潮,让中国百姓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用上救命药,也让“中国制造”开始跨过国际制药巨头的“护城河”。
创新能力指数位列全球前15名,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今年实现60%的目标……“中国号”的动力正向创新引擎上切换。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河北唐山,一家智能卫星工厂正式开工。九天微星投建的这个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引入智能化、脉动式的工业产线批量制造小卫星,将为卫星互联网这一“新基建”项目持续提供“原材料”。
浙江杭州,2020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34家企业代表携带各自的“撒手锏”展开PK。大赛已经举办至第九届,通过关注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力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发展理念要落到实处,亟待科技自主创新加大供给。将科研院所沉淀的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弘扬光大——中科院的“弘光专项”,数年来培育了20多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示范项目。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文亚说,下一步,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聚焦涉及制约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帮助科研成果从“技术优势”发展为“市场优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新发展格局如何支撑?
上海,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款帮助医生判读斑块、血栓等图像的国产心血管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设备将“借船出海”。科创企业微光医疗与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波士顿科学达成协议,由后者负责推向海内外市场。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自主创新是一个重要支点。
庞大的国内市场,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巨型孵化器;创新跨越突破,又让我国有望率先拿到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入场券。
截至11月4日,19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诞生两周年来,为科创企业亮“绿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科创板的温度,正在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速度。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身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借助新发展格局的“东风”,为“硬科技”提供支持和帮助,将助力我们育先机、开新局,更好地实现换道超车。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需求,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将奋笔书写时代的光荣答卷。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