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根据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优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物理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物理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的教学。
二、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物理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三、优化教学
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而言,由于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以智力因素目标为主,教学内容是物理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教学空间是在课堂之内,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 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1.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學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②学生物理知识的认知一般采取何种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③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情感等。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的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构建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一步达到目的的问题进行分解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或成功标准、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即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并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的情境)等。
4.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
(二) 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上课时间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三) 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
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四) 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总之,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备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根据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优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物理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物理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的教学。
二、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物理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三、优化教学
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而言,由于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以智力因素目标为主,教学内容是物理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教学空间是在课堂之内,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 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1.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學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②学生物理知识的认知一般采取何种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③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情感等。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的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构建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一步达到目的的问题进行分解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或成功标准、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即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并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的情境)等。
4.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
(二) 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上课时间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三) 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
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四) 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总之,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