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一部分人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另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属于思想教育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或论说文,它必然要担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因此,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主要属性。有的折中,认为两者兼而有之。有的又提出文学性、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性、基础性、螺旋性、直线性、运用的广泛性、层次等级的模糊性、广泛的社会应用性、深刻的移情性等,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叫人无所适从。
   大家承认,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在中等教育里是基础学科,语文则视为基础之基础。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本国语言的能力的任务。这一任务唯有语文学科才能完成,其他学科则不能替代。因此,有人认为正是这一任务体现了语文的基本属性——工具性。这一观点似乎最具合理性,然而仔细推敲却问题不少。语言是工具,不错,言语则是运用这一工具进行交际的行为和产物,它已不是工具了。
   语言是符号的载体,言语则是内容的载物,语文教材由它们构成,这不错。但它们都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单独设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特点。而语言和言语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因为其他学科也无不是由语言作载体,装载着各学科的内容的,语言作为载体工具,它并不厚此薄彼。各科内容,亦无不属于它运载的货物——言语作品。因此,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不错的,但绝不能说它们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至于其他,很多都是从语文教学的某个角度直接引出的。如从教材内容考虑,有文学作品——文学性;有各种知识——知识性;涉及面太广,难以穷尽——综合性、模糊性;根据文以载道——移情性。实践性、社会性、应用性、基础性等,从哪一科都可以拈来,放到哪一科也都管用。这众多的“性”作为一般属性倒还可以,“意在确立正确的语文观和语文教学观,以根治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左右摇摆’的顽症”意义不大!
   鱼浦江先生的话对我们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很有启示:“对语文学科的研究,要区分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语文学科的某部分,某环节的性质,要界定有关概念。要由构成语文学科的因素入手,归纳、抽象出本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材是语言符号和语言内容的统一体,其他学科也一样,“语文现象随处可见,语文知识到处可学,语文能力随时可练,这就是所谓‘大语文’。”语文学科的本质,既不是研究语言本身,也不是研究言语本身,——大谈“道、情、意”,它的重心所在,是语言与言语之间的关系,即载与道,表与情,达与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学,这才是语文学科独负的使命,这才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点,这才是其他学科无法完成无法取代的任务,这才真正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它具有统帅作用,不排斥其他各种各样的一般属性。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关系”性。“语文”学是“关系”学。语文的本质属性只能是语言艺术言语交际的统一,是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语文研究和追求的就是有效地运用语言,追求的就是成功的言语行为,语文就是关系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每册安排三个“梳理探究”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探究合作习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然而,现在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
期刊
人文作文,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还作文以“人”性,还作文“生活”的本质,旨在建构和实现生活的审美工程。人文作文,是语文学科走进新课程改革的先锋和旗手,它吸取东西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积极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以下为人文作文实施途径及方法:   一、建构审美工程   1.寻找切入点,注入活水,激起波澜   人文作文将人和人的生活
期刊
对比是古诗创作中常用手法之一,其作用是使经过艺术概括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更为集中、鲜明。任何一个构成对比的实例,都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或空间的制约。对比就是利用对立统一的法则,从时间、空间上对事物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展现出鲜明深刻的生活画面。   一、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就是把处在不同空间的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放在同一时间内加以比较、对照。如: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左思
期刊
从总体上说,唐诗独步千古,但宋词亦是唐诗之后又一高峰。唐诗与宋词内在精神相比较,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得其时,各擅其美.唐诗崇高雄浑,具阳刚之美。宋词美在气骨,故瘦劲;婉丽优美,具有蕴阴柔之美。   一、各自蕴涵的自信的程度不同   唐诗以慷慨报国、昂奋热情的豪迈见长,或以痛斥时弊、无所畏惧的批判著称。体现了弘扬自我、张扬个性的强烈的主体意识。显现出了开阔雄浑的盛唐气象。他们的作品中显出高昂明朗
期刊
一、随笔的内涵   随笔,英文称“Essay”,是广义散文中的一种,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   为了明确随笔的内涵,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随笔与笔记、小品文和散文等的关系。随笔与笔记、小品文、杂文和散文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随笔与笔记   笔记是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
期刊
一、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   叶圣陶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句话说得真是精妙。它指出了真话是作文的灵魂,只有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在读者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中说话如此,写文章更是如此,作文只有“真”,才有其生命力,只有“讲真话”,才是作文发展的方向,否则,作文教学、作文写
期刊
一、什么是读书随笔   读书随笔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或者感动等写下来而写成的小文章。读一本书,想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和相关的事情,于是,拿起笔把它记下来。这种写作是随机而发的。篇幅上没有具体的要求,也许下笔千言而意犹未尽,也许写几句心里话,意思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读书随笔,可以说是平常所做的读书笔记的一种进化形式。它虽然看似简单、灵活,但却可以培养思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的软肋。作为老师,当你费尽心思将各种写作的技巧方法传授给学生,期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时,却发现学生依然无话可说、无法可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与既定的目标相去甚远,结构混乱,语言干瘪,有的甚至还不如讲解之前的水平,变成了邯郸学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经过认真分析,我发现问题出在写作方法的传授上,因为老师所教的写作方法往往是割裂开的,每次作文课讲解的层面都是不同的,学
期刊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所依据的法则。随笔写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也必然有自己所遵循的法则,那么,随笔写作教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放手性原则  传统写作教学过于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制订题目,确立体裁、字数,到评价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写什么、怎样写
期刊
随笔,是指作者真实地记录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的文字。随笔是个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个性的表现舞台,常常流露出一种自然美。在写作中,它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写作样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日记   日记就是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进行记录,有的兼记感受。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可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