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是人的一种基础、基本的品质,中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专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78-01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要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那么,中专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 重视德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人的素质包括五个方面—— 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动作技能素质。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各种素质的整体性,强调德、智、体、美、劳与个性心理素质,文化心里素质的相互渗透,这正是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之不足。为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1.1 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为丰富和生动。中专化学教材中主要包含了物质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认识观四大辩证唯物主义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现象不能凭空设想,随便臆造,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惰性气体不惰,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可以发现新元素,寻找半导体和超导材料,因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同周期与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着递变规律,因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既不易分开,又不能叠合,因为矛盾着的双方互为依存条件,有机物的定义因为尿素的合成而破灭,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系统可以看成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构成。智力因素以感觉—思维—创造等认知过程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负责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具有操作性,因而可称为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以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活动为主,在人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中往往以动机为核心,调节者认识过程的正常进行,其作用是动力性的,因而也称学习的动力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学生积极感知,有目的地观察并展开思维和想象,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中保持高昂的情绪,不畏挫折,意志坚定,扬长避短,达到既定目标。第一,唤起学生持久化的学习动机。第二,创设激励的课堂教学环境。第三,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第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 分层次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它不是面向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他不是选择性、淘汰性、大一统的教育,而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差异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班级授课这种集体教学形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特别是在传授知识上,比个别教学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1 实行教学要求的层次化
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考试等多种形式,尽快确定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对能力超长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自学计划,指定补充教材,增加习题难度,从而扩大知识面,以期在化学领域里有所成就;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自我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为继续升学奠定基础;对能力较差的,要减轻他们作业量和习题难度,并进行个别辅导,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就业和自学打好基础。
2.2 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的;有以配合课堂教学、适当拓展加深为主的;有以开发智力、培养拔尖人才为主的;有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为主的;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学生身心特点及学校内外的实际,灵活选择其内容和形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3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最关键的要求。
3.1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我国中专化学课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模式,这应称为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引起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系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使教学更为简洁。这种模式不足之处在于它属于接受式学习,学生处在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地位,教师如果掌握的不好,易产生单方面的灌输,形成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但是,如果教师掌握得好,随时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在每个环节上恰如其分地提供材料,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启发式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具有价值的。
3.2 几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3.2.1 目标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程序是:展示目标—选择化学事实或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解决目标中的问题—目标测评。
采用该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自觉性强;同时,由于进行课堂检验,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对教与学起着鞭策的作用。
3.2.2 导学式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探索目标—指导探索方法—自学和探索—点播和总结。
采用此模式进行教学,能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要学”到“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2.3 发现式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研究课题—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材料—有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进行推理,验证假说—交流研究成果,得出原理或概念。
该模式的特点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会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愉快教育模式(活动—掌握—活动中应用)、成功教育模式(目标—成功—新的目标)、创造教育模式(认知—探索—创造—应用)等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灵活选用教学模式,并加以改造和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广阔的,任务是艰巨的。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努力探索,使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专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78-01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要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那么,中专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 重视德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人的素质包括五个方面—— 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动作技能素质。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各种素质的整体性,强调德、智、体、美、劳与个性心理素质,文化心里素质的相互渗透,这正是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之不足。为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1.1 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为丰富和生动。中专化学教材中主要包含了物质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认识观四大辩证唯物主义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现象不能凭空设想,随便臆造,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惰性气体不惰,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可以发现新元素,寻找半导体和超导材料,因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同周期与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着递变规律,因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既不易分开,又不能叠合,因为矛盾着的双方互为依存条件,有机物的定义因为尿素的合成而破灭,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系统可以看成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构成。智力因素以感觉—思维—创造等认知过程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负责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具有操作性,因而可称为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以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活动为主,在人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中往往以动机为核心,调节者认识过程的正常进行,其作用是动力性的,因而也称学习的动力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学生积极感知,有目的地观察并展开思维和想象,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中保持高昂的情绪,不畏挫折,意志坚定,扬长避短,达到既定目标。第一,唤起学生持久化的学习动机。第二,创设激励的课堂教学环境。第三,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第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 分层次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它不是面向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他不是选择性、淘汰性、大一统的教育,而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差异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班级授课这种集体教学形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特别是在传授知识上,比个别教学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1 实行教学要求的层次化
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考试等多种形式,尽快确定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对能力超长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自学计划,指定补充教材,增加习题难度,从而扩大知识面,以期在化学领域里有所成就;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自我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为继续升学奠定基础;对能力较差的,要减轻他们作业量和习题难度,并进行个别辅导,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就业和自学打好基础。
2.2 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的;有以配合课堂教学、适当拓展加深为主的;有以开发智力、培养拔尖人才为主的;有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为主的;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学生身心特点及学校内外的实际,灵活选择其内容和形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3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最关键的要求。
3.1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我国中专化学课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模式,这应称为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引起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系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使教学更为简洁。这种模式不足之处在于它属于接受式学习,学生处在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地位,教师如果掌握的不好,易产生单方面的灌输,形成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但是,如果教师掌握得好,随时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在每个环节上恰如其分地提供材料,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启发式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具有价值的。
3.2 几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3.2.1 目标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程序是:展示目标—选择化学事实或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解决目标中的问题—目标测评。
采用该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自觉性强;同时,由于进行课堂检验,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对教与学起着鞭策的作用。
3.2.2 导学式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探索目标—指导探索方法—自学和探索—点播和总结。
采用此模式进行教学,能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要学”到“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2.3 发现式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研究课题—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材料—有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进行推理,验证假说—交流研究成果,得出原理或概念。
该模式的特点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会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愉快教育模式(活动—掌握—活动中应用)、成功教育模式(目标—成功—新的目标)、创造教育模式(认知—探索—创造—应用)等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灵活选用教学模式,并加以改造和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广阔的,任务是艰巨的。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努力探索,使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