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请荣毅仁“出山”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资本家、知名的爱国人士。荣毅仁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协助父亲管理荣氏企业。1949年,共产党执政前夕,当上海的一些资本家和荣家的子弟纷纷出走时,荣毅仁却把已在香港的妻子儿女接回上海,毅然留在中国内地。在1957年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在陈毅市长的提议下荣毅仁当选为副市长。1959年荣毅仁调任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荣毅仁一家首当其冲地变成了“专政”对象。当时,荣毅仁虽然身处逆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抄没家产,扫地出门,但他却没有丧失对共产党的信心。更为可贵的是,他不趋炎附势,对张春桥等人躲得远远的。对于这些,叶剑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迎来了80大寿。这一天,在京的战友、亲朋和同志都来给他祝寿。荣毅仁特向叶剑英求墨宝。面对着粉碎“四人帮”后的新形势,叶剑英回顾走过的革命历程,瞻望祖国的美好未来,豪情满怀,奋笔写下了一首名作《八十抒怀》:“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在诗的前面题字道:毅仁老友留念。 荣毅仁被叶剑英称为“老友”,这使荣毅仁感到极其亲切。他深深感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对自己的厚爱。他特地把叶剑英亲笔写的这首诗和题字请人精心裱装好,挂在客厅中间。
  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会议公报,发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行新的长征”的伟大号召。1978年底,叶剑英住在广州市南湖宾馆。当时荣毅仁正随中央考察团在深圳等地考察,住在广州小岛宾馆。一天,考察团的同志前去南湖宾馆看望叶剑英。聚谈时叶剑英对荣毅仁说:“三中全会已发公报,你能不能出来再多做点工作?”这正好说出了荣毅仁的心愿。“四人帮”白白糟蹋了他从50多岁到60多岁的宝贵年华;现在已经年过花甲了,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倍切,正想多多报效祖国!他向叶剑英表明了这一心迹。
  荣毅仁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在深思熟虑之后,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这个设想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随后,荣毅仁受命“组阁”,广罗人才,把上海等地的一些有学识、有经验、熟悉商品经济的英才请来出谋划策。他们同心合力,因陋就简,艰苦创业,仅仅用了200多天,直属国务院的国营企业——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于1979年10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告成立,荣毅仁出任第一任董事长。这个公司与深圳、珠海等特区一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新兴行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中华大地迅速崛起。
  按照邓小平“勇于创新,多作贡献”的要求,中信公司开创了不少中国第一:第一次在外国发行债券,第一个开展国际租赁业务,第一个经营房地产业务,第一个涉足国际商用卫星通信事业,第一个开展国际经济咨询业务,为改革开放找寻路径,不停地摸索实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等到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时,中信公司的员工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已经发展到3万多人,共创办了中信实业银行等13个直属公司、7个直属地区子公司、6个下属公司、7个直属海外子公司,公司总资产已超过800多亿元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对国家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责编任志)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