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大众化时代高校校园影像文化建构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影像大众化的到来,高校的校园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影像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利用影像艺术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当今高校乃至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对高校影像进行梳理和分类,尝试从教育影像、公共影像、互动影像等层面进行探讨,为大学校园的文化构建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影像大众化 教育影像 公共影像 互动影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引领主流文化、继承发扬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在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影像艺术的普及与大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臻成熟,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不再归属于精英群体,文化成为了一种商品化的生活方式,信息传递的瞬时性、信息流瀑、文化商品化等使得文化大众化倾向更加明显,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界限变得模糊,最终呈现出一种多元多样的文化态势。
  在多元文化中,商业性成为大众文化最典型的特性。大众文化根本上还是一种感官享受的消费文化,它给受众视听感受上的多重刺激,使消费者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按照既定的模式去享受和消费。影像文化是集文字、图像、摄影、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样态,影像文化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同时因影像艺术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文化样式。高校中的大学生们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且好奇心重,接触各样文化的机会较多。但又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在高校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构建能推动高校文化的建设,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造思想上、氛围上的保障。
  2 教育影像对内涵建设的潜移默化
  教育影像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美各国开始尝试将教育影像应用在高校教学之中,其目的并不只是辅助教学,而是将影像艺术及技术融入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掌握影像文化形态的多维度视听思维方式。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影像介入教育之中,成为新型的影像教育资源和内容,主要有影像类课件、影像资料及微课、慕课等辅助教学的课程影像资料。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板书辅助教学,随着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多媒体教学理念的普及,演示文稿、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影像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术观点进行形象化的表述,使知识点更加通俗易懂,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纳,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现代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影像化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在教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的影像文化作品,传播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和民族主流文化。通过影像的方式进行文化普及应当是高校文化内涵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资源的影像化及利用影像普及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效保障。
  3 公共影像对校园文化的提升开拓
  高校的校园是思想与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场所。高校中的公共文化资源十分充沛。比如高校的各类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学习的公共文化课程等公共教学资源以及大学生创作的各类影像艺术作品,这些都是大学校园中独有的影像艺术资源。如果将这些公共影像加以利用,将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高校对于公共影像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术报告和文化交流活动仅仅局限在现场的讲座和互动,忽略了对现场影像的记录,丧失了公共影像在校内甚至在社会上二次传播的机会。因此,高校校园中公共影像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利用,是提升校园内涵构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公共影像资源中,渗透着多维度的文化意识形态,包括学术文化层面、意识形态层面、传媒文化层面,这些文化形态包容浓缩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所有成分,这些可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意识载体和精神根基,对于软文化的提升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都有非凡的意义。
  4 积极开发互动影像平台
  科技的进步推动新媒体的发展,现如今大众获取信息主要以手机和互联网等为主导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同步性、互动性等优势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影像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娱乐讯息、商业影像及低俗媚俗的影像充斥着新媒体平台,互联网的移动互联且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海量视频的野蛮生长,为大众营造了一个扭曲的大众文化。在一些火爆的手机应用中影像文化体现的是对感官刺激的享乐和追求物欲的猎奇,导致大众精神价值都开始向着实用价值转换。大学生们正处在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新媒体大众影像的错误导向会使年轻人失去奋斗的方向产生对未来的迷茫。因此,高校互动影像平台的构建是抵制大众影像侵蚀的有力武器,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效路径。
  高校的公共FTP资源库是以学校提供平台,学生建设为主,一部分学生以管理员的身份将一些电影、纪录片或其他学习资源以上传的方式纳入到资源库之中,供全校的师生资源共享,高校管理者可以将资源库的建设结合校园文化进行共建。将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电视电影作品,传播传统文化为主的综艺节目以及教学科研等影像资料上传至资源库之中,来提升大学校园影像文化的构建并进一步挖掘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关注校园之间的影像资源共享,同类高校、同城高校间有着共通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构建,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平台互动,可以延展各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需求,拓展学术交流空间,消除信息交流壁垒,从而实现高校间的文化共享与资源共享。
  微信是目前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所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推送大量的影像内容,微信的互动性较强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推送国内国际讯息、本地校园新闻以及学生影视作品,同时各二级学院甚至院系专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提升学生主动參与微信平台内容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总之在新媒体发展迅速及影像文化大众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充斥在高校校园文化之中,对大学生精神及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突破大众化影像的裹挟,构建高校校园自身的影像文化,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高校人也要将教育影像、公共影像、互动影像作为今后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抓手和路径,为大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影像空间和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影像大众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之关系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6(6):209-210.
  [2] 金明明.关于泛文化时代下高校校园影像文化建构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7):243-244.
  [3] 蔡贻象.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虽然是经济类专业,但应用性强,需要更多的实践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可见,实践是发展国贸专业的根本路径。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也创办了这个专业,但总体还是偏理论,实践课程比较落后,这与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训师资学法,教学理念还未转变有直接关系。为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
通过对我国现有钻芯法检测规程的比较和学习,并结合大量工程实践,通过对端面处理方法的总结,得出芯样端面处理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在高强度混凝土时更为明显,芯样的端面处理显
现代建筑对地面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耐磨又要求平整。毛坯房的楼层地面、地下车库的收光地面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地方,裂缝多、不平整、起皮起砂等质量问题经常是业主们头疼的
摘 要:“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带来挑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变化,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养成教育 大学生 新媒体 途径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是形成优良校风班风及学风的关键教育,它以高校为主要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河北省的人力资源结构中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质量结构都不能满足目前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人力资源结构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提出若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促进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