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资源 汇溪成河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中央电视台对全台的新闻采编系统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成立了规模颇大的、包括“视频发稿中心”在内的“新闻中心”。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新闻资源的集成,在业务流程上实现“采编分离”。对于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这样的对外频道来说,这次改革虽然减小了其“自选动作”的空间,但无疑丰富了新闻资源、强化了其在海外中文频道中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的对外传播来说,尤其是在对外传播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央视新闻改革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央视新闻采编系统“集成资源”
  
  在这次改革之前,央视各大中心的新闻节目几乎都有自己的新闻采访和编辑队伍,每个新闻节目几乎都拥有“采、编、播”的能力,例如中文国际频道的新闻部,即原来的海外新闻部,在2009年8月改革之前,拥有10个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栏目的定位确立采访和编辑的风格。在采访和编辑环节都体现“内外有别”的方针。但是,这样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各个新闻栏目各自为政,对外而言,一个活动出现几批央视记者同时采访的情况;对内而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例如,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央视不同的频道都采访金庸先生,细看之下,这些采访的话题大多雷同。这不仅增加了被采访人的负担,也造成台内资源的浪费;并给外界一种管理无序、统筹不力的印象。与此类似,每当有大小新闻发生时,在新闻现场,时常会有数支带有央视标志的话筒同时出现。正是为了改变这些弊端,这次新闻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资源集成,例如,成立专门的采访部,集成全台的新闻采访资源;成立国际部,集成全台的国际新闻翻译和编辑资源;成立地方部。集成全台的地方新闻资源等。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中心改组了评论部,统筹整合全台的评论员和专家队伍,增强新闻评论的力度,增加新闻评论的内容。
  
  中文国际频道“汇溪成河”
  
  对于负责对外传播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而言,这次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新闻的资源。CCTV-4自1902年10月1日开播以来,一直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宗旨,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和磨砺,如今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国际频道品牌。但多年来,其新闻节目一直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发展。例如,在记者外出新闻采访的时候,一些机构或单位会比较“重视”来自新闻频道的记者,给予较好的配合;而对于来自国际频道的记者,他们的态度会有所差别。在重大活动也是一样,通常有限的资源和机会会倾向于新闻频道。而在新的新闻采访与编辑模式下,中文国际频道则可以享有与新闻频道同样的资源,大家只是在编辑的时候“各取所需”。正因为如此,中文国际频道在今年8月1日进行改版,根据新的工作模式、按照其频道特色、尤其是观众定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次改版以“丰富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时效,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为目标,建立了以《中国新闻》为龙头的全天候新闻播报体系,以《今日亚洲》、《今日欧洲》、《今日美洲》为基础的国际新闻报道体系,以《今日关注》为龙头,《深度国际》等为主干内容的全天候新闻评论体系,并在以上节目体系的基础上,改进中文国际频道新闻节目总体包装,形成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符合新闻属性和国际化特色的包装风格。可以说,正是因为新闻来源有了更多的保障,中文国际频道才不再惧怕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也才能进行富有自己特色的新闻编辑和播出。
  
  改革后面临的挑战
  
  对于央视国际频道而言,虽然这次新闻改革让其拥有了更多的新闻资源,但是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频道,它需要而对众多挑战,尤其是来自其他国际频道和本土频道的竞争。
  如何掌控全球新闻资讯 作为一个立足全球的电视频道,央视国际频道必须占据足够的全球新闻资源,而不仅是掌控中国国内的新闻资源。有人认为CNN重新定义了新闻,新闻在过去是指已经发生的事情,而CNN认为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J隋。相比CNN,央视国际频道现在是24小时播出,但是其新闻资源的全球性和及时性仍不尽人意。当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囿于目前的人才、技术和整体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不大可能随时、及时进行全球现场播报;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模式弥补这个不足,比如深化与国外媒体的合作、拓展与华人媒体合作的范围、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特约记者队伍等。
  新闻“本土化”有待加强对于央视国际频道(CCTV-4)而言,我国国内的新闻资源尽在掌控,但是如何获取海外华人感兴趣的本土新闻呢?如何让频道编排、包装、理念等实现本土化呢?2009年美国华人精英团体百人会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一半中国化一半美国化,39%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更美国化,只有12%的华裔认为自己更中国化。这也就是说,美国文化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美国华裔对于自己“美国身份”的认同,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意识形态差异”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信息才能有效到达美国华裔受众。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内容上要尽量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在新闻的阐释方式、解读方式也需要考虑本土观众的收视特点,尤其在传播心理上需要有所注重,即全面实现本土化。
  
  央视新闻改革的启示
  
  整合国内资源 目前,中国整个对外传播存在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运营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包括: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式管理,无法形成合力;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政府的全面战略指导;管理成本较高,效益较差,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等等。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不利于我国对外传播的有效开展。
  
  增强国际合作
  此外,在国际资源方面,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或者“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新闻采访能力本来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如果彼此之间还固守自己所属机构的“利益”,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补和共享,则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整体实力难以与西方国家相抗衡,也就无从主导国际“话语权”。只有真正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实现“资源集成,汇流成河”,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才能“游刃有余”,最终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即“创新内容、提高实效。要贴近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尽量依据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收听收视习惯,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其他文献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专栏作家之一。他现在供职于《纽约时报》,每两周写1篇专栏文章,其观点和言论经常被美国政界和商界人士引用,在美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弗里德曼大学期问的专业是中东研究,他曾获马歇尔奖学金去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习,随后进入牛津大学深造,于1978年获得了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位。1981年,他加入《纽约时报》,第二年成为常驻
期刊
编者按: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  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
期刊
1998年9月23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目。当时,领导都非常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我时任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宣传部对外宣传处长,我们具体承担着我区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是官方让外界了解宁夏的—座桥梁,一条纽带。  那年宁夏的对外宣传创造了许多足以让我们自豪的“第一次”!不说第一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宁夏新闻发布会;不说《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次以四种文本赠送到190个国家
期刊
中国人权基金会将向11国赠地震救援致谢碑    2008年12月,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向援助我国地震灾区的11国赠“汶川地震国际救援致谢碑”,并向来华参与救援的每位队员赠送致谢碑缩微复制品,以感谢国际社会支持中国“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弘扬珍重生命、关爱人权的人道主义精神。捐赠范围包括派遣专业救援队、医疗队来华参加地震救援的俄罗斯等11国。  向11国赠送“汶川地震国际救援致谢碑”,旨
期刊
2008年8月8日晚,雄浑的脚步声响彻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巨人的脚步”沿着北京城古老的中轴线一步步迈向“鸟巢”,全世界的目光跟随这些壮美的脚步开始了一场奇妙、梦幻的中华文化之旅,他们的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年轻的中国,一个希望与全世界的朋友构建和谐家园的中国。  虽然奥运会已经闭幕了,但是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世界观,也改变了世界的中国观。
期刊
第104届广交会继续在广州举行    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6日,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办的第104届广交会继续在广州举行。本届广交会将由“一届两期”调整为“一届三期”。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五十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第十届中
期刊
我希望奥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果”。我建议中国政府和媒体在对外传播上要“光而不耀”,这是对外公关的关键因素,在今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宣传自己的强大,中国的强大这一“客观事实”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中国就应该自律,在沉默中,踏踏实实积累“成果”,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加藤嘉一    采访对象介绍:加藤嘉一,日本公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期刊
9月5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暨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奥运会后的对外传播”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协调小组、新华社、国际台、中央电视台、外文局等外宣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就近期国际涉华涉奥舆论的变化和发展变化态势,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深层认识框架,北京奥运会给国家形象传播带来的长远影
期刊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5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的“暖春之旅”更是时隔10年后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日。今年以来,从“5·12”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到日本政府决定福田康夫首相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出席国外的奥运会开幕式),中日两国民众的情感在悄然发生变化,变得不再那么冰冷了。  我在日本二十几年,但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
期刊
北京奥运会是巨大的成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令人惊叹!  但在这些赞美之辞中间,一些西方记者在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似乎总有一些酸溜溜的味道,他们一会儿说北京奥运会是“不惜重金,铺张浪费”,一会儿又指责中国有什么人权问题。  这让我这个身在伦敦的新华社记者感受到了西方媒体人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或者说是他们在报道中国这个跨文化传播中认知信息的不对称。  8月23日,BBC电视台找到了我,就北京奥运会和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