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中央电视台对全台的新闻采编系统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成立了规模颇大的、包括“视频发稿中心”在内的“新闻中心”。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新闻资源的集成,在业务流程上实现“采编分离”。对于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这样的对外频道来说,这次改革虽然减小了其“自选动作”的空间,但无疑丰富了新闻资源、强化了其在海外中文频道中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的对外传播来说,尤其是在对外传播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央视新闻改革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央视新闻采编系统“集成资源”
在这次改革之前,央视各大中心的新闻节目几乎都有自己的新闻采访和编辑队伍,每个新闻节目几乎都拥有“采、编、播”的能力,例如中文国际频道的新闻部,即原来的海外新闻部,在2009年8月改革之前,拥有10个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栏目的定位确立采访和编辑的风格。在采访和编辑环节都体现“内外有别”的方针。但是,这样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各个新闻栏目各自为政,对外而言,一个活动出现几批央视记者同时采访的情况;对内而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例如,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央视不同的频道都采访金庸先生,细看之下,这些采访的话题大多雷同。这不仅增加了被采访人的负担,也造成台内资源的浪费;并给外界一种管理无序、统筹不力的印象。与此类似,每当有大小新闻发生时,在新闻现场,时常会有数支带有央视标志的话筒同时出现。正是为了改变这些弊端,这次新闻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资源集成,例如,成立专门的采访部,集成全台的新闻采访资源;成立国际部,集成全台的国际新闻翻译和编辑资源;成立地方部。集成全台的地方新闻资源等。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中心改组了评论部,统筹整合全台的评论员和专家队伍,增强新闻评论的力度,增加新闻评论的内容。
中文国际频道“汇溪成河”
对于负责对外传播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而言,这次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新闻的资源。CCTV-4自1902年10月1日开播以来,一直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宗旨,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和磨砺,如今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国际频道品牌。但多年来,其新闻节目一直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发展。例如,在记者外出新闻采访的时候,一些机构或单位会比较“重视”来自新闻频道的记者,给予较好的配合;而对于来自国际频道的记者,他们的态度会有所差别。在重大活动也是一样,通常有限的资源和机会会倾向于新闻频道。而在新的新闻采访与编辑模式下,中文国际频道则可以享有与新闻频道同样的资源,大家只是在编辑的时候“各取所需”。正因为如此,中文国际频道在今年8月1日进行改版,根据新的工作模式、按照其频道特色、尤其是观众定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次改版以“丰富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时效,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为目标,建立了以《中国新闻》为龙头的全天候新闻播报体系,以《今日亚洲》、《今日欧洲》、《今日美洲》为基础的国际新闻报道体系,以《今日关注》为龙头,《深度国际》等为主干内容的全天候新闻评论体系,并在以上节目体系的基础上,改进中文国际频道新闻节目总体包装,形成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符合新闻属性和国际化特色的包装风格。可以说,正是因为新闻来源有了更多的保障,中文国际频道才不再惧怕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也才能进行富有自己特色的新闻编辑和播出。
改革后面临的挑战
对于央视国际频道而言,虽然这次新闻改革让其拥有了更多的新闻资源,但是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频道,它需要而对众多挑战,尤其是来自其他国际频道和本土频道的竞争。
如何掌控全球新闻资讯 作为一个立足全球的电视频道,央视国际频道必须占据足够的全球新闻资源,而不仅是掌控中国国内的新闻资源。有人认为CNN重新定义了新闻,新闻在过去是指已经发生的事情,而CNN认为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J隋。相比CNN,央视国际频道现在是24小时播出,但是其新闻资源的全球性和及时性仍不尽人意。当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囿于目前的人才、技术和整体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不大可能随时、及时进行全球现场播报;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模式弥补这个不足,比如深化与国外媒体的合作、拓展与华人媒体合作的范围、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特约记者队伍等。
新闻“本土化”有待加强对于央视国际频道(CCTV-4)而言,我国国内的新闻资源尽在掌控,但是如何获取海外华人感兴趣的本土新闻呢?如何让频道编排、包装、理念等实现本土化呢?2009年美国华人精英团体百人会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一半中国化一半美国化,39%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更美国化,只有12%的华裔认为自己更中国化。这也就是说,美国文化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美国华裔对于自己“美国身份”的认同,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意识形态差异”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信息才能有效到达美国华裔受众。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内容上要尽量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在新闻的阐释方式、解读方式也需要考虑本土观众的收视特点,尤其在传播心理上需要有所注重,即全面实现本土化。
央视新闻改革的启示
整合国内资源 目前,中国整个对外传播存在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运营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包括: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式管理,无法形成合力;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政府的全面战略指导;管理成本较高,效益较差,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等等。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不利于我国对外传播的有效开展。
增强国际合作
此外,在国际资源方面,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或者“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新闻采访能力本来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如果彼此之间还固守自己所属机构的“利益”,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补和共享,则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整体实力难以与西方国家相抗衡,也就无从主导国际“话语权”。只有真正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实现“资源集成,汇流成河”,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才能“游刃有余”,最终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即“创新内容、提高实效。要贴近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尽量依据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收听收视习惯,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央视新闻采编系统“集成资源”
在这次改革之前,央视各大中心的新闻节目几乎都有自己的新闻采访和编辑队伍,每个新闻节目几乎都拥有“采、编、播”的能力,例如中文国际频道的新闻部,即原来的海外新闻部,在2009年8月改革之前,拥有10个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栏目的定位确立采访和编辑的风格。在采访和编辑环节都体现“内外有别”的方针。但是,这样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各个新闻栏目各自为政,对外而言,一个活动出现几批央视记者同时采访的情况;对内而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例如,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央视不同的频道都采访金庸先生,细看之下,这些采访的话题大多雷同。这不仅增加了被采访人的负担,也造成台内资源的浪费;并给外界一种管理无序、统筹不力的印象。与此类似,每当有大小新闻发生时,在新闻现场,时常会有数支带有央视标志的话筒同时出现。正是为了改变这些弊端,这次新闻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资源集成,例如,成立专门的采访部,集成全台的新闻采访资源;成立国际部,集成全台的国际新闻翻译和编辑资源;成立地方部。集成全台的地方新闻资源等。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中心改组了评论部,统筹整合全台的评论员和专家队伍,增强新闻评论的力度,增加新闻评论的内容。
中文国际频道“汇溪成河”
对于负责对外传播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而言,这次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新闻的资源。CCTV-4自1902年10月1日开播以来,一直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宗旨,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和磨砺,如今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国际频道品牌。但多年来,其新闻节目一直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发展。例如,在记者外出新闻采访的时候,一些机构或单位会比较“重视”来自新闻频道的记者,给予较好的配合;而对于来自国际频道的记者,他们的态度会有所差别。在重大活动也是一样,通常有限的资源和机会会倾向于新闻频道。而在新的新闻采访与编辑模式下,中文国际频道则可以享有与新闻频道同样的资源,大家只是在编辑的时候“各取所需”。正因为如此,中文国际频道在今年8月1日进行改版,根据新的工作模式、按照其频道特色、尤其是观众定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次改版以“丰富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时效,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为目标,建立了以《中国新闻》为龙头的全天候新闻播报体系,以《今日亚洲》、《今日欧洲》、《今日美洲》为基础的国际新闻报道体系,以《今日关注》为龙头,《深度国际》等为主干内容的全天候新闻评论体系,并在以上节目体系的基础上,改进中文国际频道新闻节目总体包装,形成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符合新闻属性和国际化特色的包装风格。可以说,正是因为新闻来源有了更多的保障,中文国际频道才不再惧怕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也才能进行富有自己特色的新闻编辑和播出。
改革后面临的挑战
对于央视国际频道而言,虽然这次新闻改革让其拥有了更多的新闻资源,但是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频道,它需要而对众多挑战,尤其是来自其他国际频道和本土频道的竞争。
如何掌控全球新闻资讯 作为一个立足全球的电视频道,央视国际频道必须占据足够的全球新闻资源,而不仅是掌控中国国内的新闻资源。有人认为CNN重新定义了新闻,新闻在过去是指已经发生的事情,而CNN认为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J隋。相比CNN,央视国际频道现在是24小时播出,但是其新闻资源的全球性和及时性仍不尽人意。当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囿于目前的人才、技术和整体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不大可能随时、及时进行全球现场播报;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模式弥补这个不足,比如深化与国外媒体的合作、拓展与华人媒体合作的范围、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特约记者队伍等。
新闻“本土化”有待加强对于央视国际频道(CCTV-4)而言,我国国内的新闻资源尽在掌控,但是如何获取海外华人感兴趣的本土新闻呢?如何让频道编排、包装、理念等实现本土化呢?2009年美国华人精英团体百人会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一半中国化一半美国化,39%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更美国化,只有12%的华裔认为自己更中国化。这也就是说,美国文化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美国华裔对于自己“美国身份”的认同,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意识形态差异”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信息才能有效到达美国华裔受众。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内容上要尽量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在新闻的阐释方式、解读方式也需要考虑本土观众的收视特点,尤其在传播心理上需要有所注重,即全面实现本土化。
央视新闻改革的启示
整合国内资源 目前,中国整个对外传播存在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运营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包括: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式管理,无法形成合力;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政府的全面战略指导;管理成本较高,效益较差,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等等。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不利于我国对外传播的有效开展。
增强国际合作
此外,在国际资源方面,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或者“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新闻采访能力本来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如果彼此之间还固守自己所属机构的“利益”,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补和共享,则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整体实力难以与西方国家相抗衡,也就无从主导国际“话语权”。只有真正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实现“资源集成,汇流成河”,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才能“游刃有余”,最终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即“创新内容、提高实效。要贴近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尽量依据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收听收视习惯,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