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更加注重学习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探索出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在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我尝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现就探索的经验与同仁来分享。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优质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05-01
一、传统课堂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以老师的“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课程资源及学生头脑中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没有形成。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差,只是围着老师“惟命是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尝试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优质课堂的探索
1.理解什么是优质课堂。要想实现课堂的优质,须知道怎样的课堂才叫优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质课堂”,其实就是利用优质的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育人目标。
2.优质课堂中的的探索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以“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按“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0分钟)——探究问题,知识生成(20分钟)——课堂训练,掌握规律(10分钟)”的流程进行授课。一般首先,通过提出案例或话题引发问题,让学生思考,把知识变成问题,使学生通过回顾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梳理知識构建知识结构;其次,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有老师设计问题,通过学生探究或师生共同探究,从而规律性的结论,进而生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训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法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知识,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从学习过程来看能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而变得主动起来;从学习效果来看绝大数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课堂的优质的体现与形成。我感觉一节课的优质关键体现在一是知识的生成,二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一节课的知识生成也是学生探索主过程,是形成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要优质的生成知识,课堂的氛围及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这需要有宽松课堂氛围,问题的设计要“精”和“确”。
三、实施优质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出宽松的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探索的过程,老师要通过巡视、观察、参与等方式给学生与鼓励和支持。
1.课堂的问题设计要精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堂探究的问题量上要适宜。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情、要有探索的价值。切忌问题的设计随意、指向不清。
2.老师要做优秀的“导演”。在课堂上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根据探究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老师似乎要退居幕后,成为活动的旁观者,实际上,优质课堂得以开展老师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导演”;需洞察探究的整过过程,熟悉整个问题体系。老师应是该活动的“合作伙伴”,以探究者身份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
3.要注重学生情感交流与个性发展。在探究中,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的情感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可以达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老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变成学堂、讲堂变成学堂;一切都在为学生动脑、动手服务。从而可以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一节优质的课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红军.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J]. 基础教育论坛:乐山,2011(2):12-13.
[2]李明海.浅谈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4(2).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优质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05-01
一、传统课堂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以老师的“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课程资源及学生头脑中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没有形成。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差,只是围着老师“惟命是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尝试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优质课堂的探索
1.理解什么是优质课堂。要想实现课堂的优质,须知道怎样的课堂才叫优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质课堂”,其实就是利用优质的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育人目标。
2.优质课堂中的的探索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以“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按“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0分钟)——探究问题,知识生成(20分钟)——课堂训练,掌握规律(10分钟)”的流程进行授课。一般首先,通过提出案例或话题引发问题,让学生思考,把知识变成问题,使学生通过回顾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梳理知識构建知识结构;其次,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有老师设计问题,通过学生探究或师生共同探究,从而规律性的结论,进而生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训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法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知识,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从学习过程来看能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而变得主动起来;从学习效果来看绝大数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课堂的优质的体现与形成。我感觉一节课的优质关键体现在一是知识的生成,二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一节课的知识生成也是学生探索主过程,是形成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要优质的生成知识,课堂的氛围及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这需要有宽松课堂氛围,问题的设计要“精”和“确”。
三、实施优质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出宽松的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探索的过程,老师要通过巡视、观察、参与等方式给学生与鼓励和支持。
1.课堂的问题设计要精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堂探究的问题量上要适宜。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情、要有探索的价值。切忌问题的设计随意、指向不清。
2.老师要做优秀的“导演”。在课堂上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根据探究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老师似乎要退居幕后,成为活动的旁观者,实际上,优质课堂得以开展老师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导演”;需洞察探究的整过过程,熟悉整个问题体系。老师应是该活动的“合作伙伴”,以探究者身份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
3.要注重学生情感交流与个性发展。在探究中,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的情感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可以达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老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变成学堂、讲堂变成学堂;一切都在为学生动脑、动手服务。从而可以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一节优质的课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红军.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J]. 基础教育论坛:乐山,2011(2):12-13.
[2]李明海.浅谈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