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l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心理的不和谐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心理的和谐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价值。促进心理和谐,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心理和谐;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5—0028—02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提出并强调心理和谐,充分说明了心理和谐的重要性。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促进心理和谐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心理和谐的含义
  
  心理和谐就是指人心理上的对内协调,对外适应。它首先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其次表现为人事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第三表现为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1]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和谐就表现为社会成员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挑战和荣誉,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个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社会心理和谐则是社会稳定繁荣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存在的心理不和谐问题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社会领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道德失范、价值多元化等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社会心理不和谐现象日益增多。
  (一)部分社会成员对现状不满,心理失衡。这种心理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相对剥夺感。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以他人或其他群体为参照物形成的心理感受,如果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或生活处境低于参照对象的对应水平,从而形成心理落差,认为自身利益被侵占、夺取的一种心理状态。当前,我国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障的总体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社会成员在发展机会、收入分配、意愿表达、权益维护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情况,社会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这种不公平,加之各阶层现实生活状况的巨大反差极易引起处于弱势的那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不平衡和强烈的被剥夺感。他们普遍对社会存在着失望和不满情绪,其中一部分人精神失落,意志消沉,信念动摇;另一部分极端者,则由于无法控制心中的不满情绪,出现仇富和反社会心理,有可能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
  (二)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心理焦虑,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不断在深入进行,个人独立负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个体风险骤然增加。社会改革的不确定性和个人风险的难以预测性使个人在面对未来的生活时难免焦虑。在这种焦虑心理的压力下,面对五光十色的生活和变幻不定的社会,很多人迷失了方向,随波逐流,精力不集中,缺乏责任心.干什么都希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缺乏务实作风和长远打算。
  (三)许多社会成员情感淡漠,心理无助。随着西方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的传人,人们的自我主体价值和自我需要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心理开始滋生。建国以来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有些人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瓦解。具体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凡事从个人出发,对社会问题及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害就不闻不问,许多人的责任感、正义感和道德感越来越淡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正逐渐失去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冷漠,使得很多人在社会生活中充满无助和孤独。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上述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心理不和谐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和谐的实现。如何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并促进心理和谐已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促进心理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价值
  
  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和谐是心理和谐的外在表现,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先使人们的心理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促进心理和谐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价值。
  (一)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核。人每时每刻无不进行着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不仅支配着人的思维,而且调节和支配着人的行为。从理论上说,人们的心理和谐就可以使行为和谐,人人的行为都和谐了,社会和谐也就实现了。人们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心理活动的体现。和谐的心理带来的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和谐的心理带来的则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和谐与否要看社会心理是否和谐,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核。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应的应该是和谐的心理,是稳定平和、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心理。任何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都将阻碍社会和谐的实现。
  (二)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心理和谐了,心情舒畅了,就为社会和谐形成了基础。促进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将会对社会和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心理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保障。第一,社会心理的和谐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心理和谐的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现象认同和满意,能够很好地与他人相处,他们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然而然的成为社会的稳定分子。第二,社会心理的和谐能够很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心理和谐的人往往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营造和谐氛围的能力。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客观分析社会变革过程中各个阶层利益的差距、冲突和矛盾,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中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能够积极协调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以达到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和谐。
  心理和谐是社会发展创新的活力源泉。第一,心理和谐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人是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心理和谐的人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务实肯干,勇敢坚强;他们普遍乐观、自信,乐于应对挑战,勇于创新突破。心理和谐的社会必将是充满创造活力和发展活力的社会。第二,心理和谐能够形成社会发展的凝聚力。社会心理的和谐,有助于社会成员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的发展目标和努力 方向;有助将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社会发展的热情和活力聚集起来,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巨大向心力。
  
  四、促进心理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应该在深入分析当前社会心理不和谐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弘扬和强化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疏导、消除影响社会发展的消极心理和不良心理,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心理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营造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环境
  导致人们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很多,其中普遍存在的社会不公正是社会心理失衡、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促进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必须大力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必须高度关注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问题,加速构建“社会安全网”,形成有效的社会利益平衡协调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的心态平和、安稳,从而实现整个社会心理的和谐。从目前我国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看,应当下大力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造社会环境: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情况下,更加注意维护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协调好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关注弱势群体,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岗位,做好社会救助,帮困扶贫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得到保障,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公职人员不滥用权利,消除政府信用危机,净化社会风气;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权利的实现,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和谐心理的形成有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受后天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要促进社会心理和谐的实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整个社会心理和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舆论宣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巨大,它对于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和谐,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通过舆论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的指导和凝聚作用,用科学的舆论指导人们,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使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和谐,还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有个错误的看法,那就是只有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出现心情不高兴的时候,都会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能否通过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健康就非常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能够培养人们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克服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树立冲破阻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使人们学会与他人相处,能够以尊重、信任、友爱、理解的态度与人交往,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与别人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学会自我调节,学会以正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过分压抑自己,对生活中出现的悲、愤、忧、哀等消极情绪进行及时调节。
  
  参考文献
  [1]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M].光明日报,2005一10—31.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
  [责任编辑:王兴运]
其他文献
现有的洗衣机无论是波轮式还是滚筒式的大都是采用旋转式水流冲刷衣物表面的洗涤方法。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洗净度不高,个别地方(如衣物的领口与袖口处)还需要人工的揉搓。这种靠水
12月12日,由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主办,厦门市凤凰创意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十二届黑龙江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展会展
一、转换观念,改变做旅游业的指导思想要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思路要跟着客观市场需要转移,不能只从主观出发考虑问题.如果只从自己的旅游资源出发,比如沈阳,就
本刊讯:为配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防控工作,切实搞好冬季农资打假,确保专项治理行动达到预期目标。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当前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一、设计目的 现在的通讯环境危机重重,传输重要数据时都需要加密,而加密之后的信息往往是一群没有意义的乱码.这就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明确地告诉“黑客”重要信息在这里
上周(3月7日-3月11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CFCI)小幅上涨。3月14日,CFCI为1853:33点,环比上涨0.63点,涨幅为0.03%;同比下跌204.36点,跌幅为9.93%;比基期下跌525.54点,跌幅为22.09%。3月14日,
1月8日,水肥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由新疆兵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河北省土壤肥料学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承办,鲁西集团有
本栏目旨在宣传报道局站长的思路、做法和体会 ,特别是基层站的改革、发展经验及其对连锁经营的看法。来稿要求文字精练 ,字数2000字左右 ,附相关照片 ,欢迎来稿 !
如何评价自己广告的投资回报率一直是困扰企业决策者的难题,日前,借对此颇有研究的北京准星咨询公司总经理夏征宇博士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兼职教授 )在北京广播学院讲学的机
近日,农业部通报了2003年7~9月全国兽药质量抽检情况。此次抽检合格率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提高3.2个百分点,与2002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兽药抽检合格率超过70%。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