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职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分析了影响职校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指出了现阶段职校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坚持的若干策略,提出了通过不断改革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社会对职校学生认同度这一目标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职校学生 社会认可度
[作者简介]何莉(1966- ),女,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教育;曾显恒(1979- ),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河南郑州450046)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15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及完善,一方面,社会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许多家长内心根深蒂固,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注重高学历的传统用人习惯和职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成长道路、经济收入与高校毕业生存在差异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中学生及其家长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导致职业教育的生员减少与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大发展的潮流中步伐较慢。这些主客观原因使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怎样面对复杂变化的大环境,保持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认同度,成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现状概览
纵观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成长发展的历史,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职业教育发展中自身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已经构成了前进的障碍、改革的阻力、发展的“瓶颈”,突出地表现在毕业生社会认同度不断下降等方面。如办学理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专业设置与市场对接不够,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育教学方式单调,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毕业生职业去向定位存在偏差;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开课率低且效果差;实习和实训基地、时间、效果没有保证等,都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整体质量下降,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认同度波动的根源。
纵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结构合理、与实际结合紧密、主动服务于生产实践、教育教学过程完备和特别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比例结构与适应范围等许多特点。他们的经验证明,职教并非无足轻重,而是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关系重大。在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国家,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国家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已经被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组成的层次性、结构性和分工的明确性所证明。
二、应对策略
现阶段出现的职校毕业生社会认同度不高的情况,从主观上分析,是由于职校未能及时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用人大环境,办学指导理念、思路及模式上存在的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对接造成的。从客观上看,首先是高校连年扩招极大地刺激和满足了人们追求高学历的欲望;其次是许多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存在的误区、片面性及非理性的现象;再次是职业教育自身未能及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要提高职校的办学水平,增强职校学生的社会认同度,对策如下:
1.转变理念,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办学思路、模式和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确立主动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和理念,下工夫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内容及评价体系,自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坚决删除那些对培养提高学生实用技能作用不大的教学内容,增加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内容。在教学活动评价过程中,要以能否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技能和社会认同度提高作为唯一标准,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工作全过程的质量和效益。
2.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扎实认真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目标等入手,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分析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大趋势,找出其中有规律性的东西,深刻探讨职教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努力探寻职业教育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自身发展壮大的思路、途径、方法及措施。要找好找准职教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职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性和先导性,使职业教育能对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充分用好用足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集中力量搞建设,尽力营造职教发展的内部环境条件。
要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职业学校自身发展能力。从硬件建设上看,一方面,应侧重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习实验设备的配备上加大投入,装备和建设若干现代化程度高,生产实际中使用的先进仪器、工具、设备和设施;另一方面,应采用现代化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的方法,加强图书馆、资料室建设,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情报资料收集、分类、归纳、整理、筛选、应用工作。从软件建设上看,一方面,应更注重职校自身的组织文化建设,依托文化建设,树立教职员工在新形势下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构建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另一方面,应努力利用好国家和省市在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为职校生存发展提供的优越条件,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职业学校在经费、生员数量和质量、毕业生就业安置等方面有可靠的保证。
三、实施建议
1.认真调整办学思路、科学设定办学目标。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确保质量优、受欢迎为立足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工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和社会认同度奠定坚实基础。要做好在学科教育体制的高校成长起来的教师群体思想认识和转化工作,使广大教师完成从办中专、大专、本科的教育教学传统定式向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中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化。要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学生社会认同度。
2.淡化专业特色,拓展知识面,为培养实用性强、知识结构相对完备、技能出众、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实用人才提供保证。要根据当今科技发展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自然科学各分支各门类之间的融合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现实社会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和应用情况发生的变化,通过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完善,重新确定当今时代“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围绕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和目标,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革或与其他专业之间进行融合和嫁接,适度淡化专一性,提高兼容性。要通过增设有关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对职校学生增加有关社会、经济、道德、法律、管理、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工作的技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管理技能和专业素养,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3.针对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特征,改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一方面,要做到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的条件下,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素养,指导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不断完善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为根本,使其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针对职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涉及经济活动多的特点,应用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的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预防他们未来走上管理或领导岗位后在经济上犯错误。针对职校毕业生多数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工作的特征,要增加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培养他们的管理技能和吃苦耐劳、扎实勤奋、雷厉风行、果敢成熟的工作作风及素养,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关键词]职校学生 社会认可度
[作者简介]何莉(1966- ),女,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教育;曾显恒(1979- ),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河南郑州450046)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15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及完善,一方面,社会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许多家长内心根深蒂固,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注重高学历的传统用人习惯和职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成长道路、经济收入与高校毕业生存在差异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中学生及其家长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导致职业教育的生员减少与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大发展的潮流中步伐较慢。这些主客观原因使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怎样面对复杂变化的大环境,保持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认同度,成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现状概览
纵观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成长发展的历史,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职业教育发展中自身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已经构成了前进的障碍、改革的阻力、发展的“瓶颈”,突出地表现在毕业生社会认同度不断下降等方面。如办学理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专业设置与市场对接不够,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育教学方式单调,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毕业生职业去向定位存在偏差;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开课率低且效果差;实习和实训基地、时间、效果没有保证等,都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整体质量下降,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认同度波动的根源。
纵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结构合理、与实际结合紧密、主动服务于生产实践、教育教学过程完备和特别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比例结构与适应范围等许多特点。他们的经验证明,职教并非无足轻重,而是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关系重大。在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国家,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国家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已经被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组成的层次性、结构性和分工的明确性所证明。
二、应对策略
现阶段出现的职校毕业生社会认同度不高的情况,从主观上分析,是由于职校未能及时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用人大环境,办学指导理念、思路及模式上存在的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对接造成的。从客观上看,首先是高校连年扩招极大地刺激和满足了人们追求高学历的欲望;其次是许多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存在的误区、片面性及非理性的现象;再次是职业教育自身未能及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要提高职校的办学水平,增强职校学生的社会认同度,对策如下:
1.转变理念,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办学思路、模式和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确立主动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和理念,下工夫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内容及评价体系,自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坚决删除那些对培养提高学生实用技能作用不大的教学内容,增加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内容。在教学活动评价过程中,要以能否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技能和社会认同度提高作为唯一标准,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工作全过程的质量和效益。
2.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扎实认真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目标等入手,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分析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大趋势,找出其中有规律性的东西,深刻探讨职教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努力探寻职业教育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自身发展壮大的思路、途径、方法及措施。要找好找准职教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职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性和先导性,使职业教育能对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充分用好用足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集中力量搞建设,尽力营造职教发展的内部环境条件。
要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职业学校自身发展能力。从硬件建设上看,一方面,应侧重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习实验设备的配备上加大投入,装备和建设若干现代化程度高,生产实际中使用的先进仪器、工具、设备和设施;另一方面,应采用现代化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的方法,加强图书馆、资料室建设,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情报资料收集、分类、归纳、整理、筛选、应用工作。从软件建设上看,一方面,应更注重职校自身的组织文化建设,依托文化建设,树立教职员工在新形势下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构建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另一方面,应努力利用好国家和省市在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为职校生存发展提供的优越条件,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职业学校在经费、生员数量和质量、毕业生就业安置等方面有可靠的保证。
三、实施建议
1.认真调整办学思路、科学设定办学目标。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确保质量优、受欢迎为立足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工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和社会认同度奠定坚实基础。要做好在学科教育体制的高校成长起来的教师群体思想认识和转化工作,使广大教师完成从办中专、大专、本科的教育教学传统定式向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中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化。要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学生社会认同度。
2.淡化专业特色,拓展知识面,为培养实用性强、知识结构相对完备、技能出众、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实用人才提供保证。要根据当今科技发展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自然科学各分支各门类之间的融合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现实社会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和应用情况发生的变化,通过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完善,重新确定当今时代“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围绕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和目标,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革或与其他专业之间进行融合和嫁接,适度淡化专一性,提高兼容性。要通过增设有关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对职校学生增加有关社会、经济、道德、法律、管理、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工作的技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管理技能和专业素养,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3.针对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特征,改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一方面,要做到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的条件下,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素养,指导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不断完善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为根本,使其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针对职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涉及经济活动多的特点,应用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的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预防他们未来走上管理或领导岗位后在经济上犯错误。针对职校毕业生多数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工作的特征,要增加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培养他们的管理技能和吃苦耐劳、扎实勤奋、雷厉风行、果敢成熟的工作作风及素养,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