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冬季达沃斯)1月20日在瑞士达沃斯开幕,年会主题锁定“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有点冷”,瑞士《一瞥报》1月20日报道称。“冷”既指的是达沃斯低至零下20摄氏度的料峭寒冬,同时也折射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冰冷”真相。
英国《金融时报》1月20日文章称,正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些顶尖经济学家表示,世界经济处于难以预料的十字路口,既有可能持续复苏,也有可能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三阶段。
此外,该报还报道,今年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心主题之一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指的是技术突破预计将转变全球各行各业的面貌,与会者们激烈争论应如何应对智能机器的兴起。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24日报道,无论是晚会上还是餐桌旁,在达沃斯,中国经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话题。多数人并不认为中国经济遇到了真正的危机。按银行界人士的话说,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目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1月21日报道,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前来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说,中国“仍是全球增长重要动力”。去年中国经济增速降至6.9%,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巨轮将驶向何方,同样吸引众多目光。
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同一条船上。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会如何发展?或许从全球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经济等达沃斯会议设置的分论坛讨论中可以窥见一二。
全球经济从金融格局和各国经济来看,阴霾散去还尚需时日。给予全球经济评价最终目的是找到困局的突破口,各国逐渐意识到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问题才是治本之策,所以本次论坛“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概念被寄予厚望。
与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士提出,新的工业革命将倒逼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建立更合理、更有效率的产业链分工,从而分享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红利。
亚投行正式开业 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格局
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简称 “亚投行”)1月16日在北京开业。对于亚投行的开业,外国媒体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其未来寄予厚望。
亚投行成立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可以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日本经济新闻》1月16日发表题为《让中国主导的投资银行更透明》的报道称,冠以创始成员国之名的57个国家虽经历波折,最终还是都在启动协议上签了字。亚投行的影响力恐将远胜创立之初的预想,应当正视这一现实。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5日报道称,在从概念成为现实的过程中,亚投行也面对着它给自己设定的高标准:承诺对发展融资程序进行调整,从而在借贷方面比世界银行及其他已有的类似银行更加高效,与此同时,在透明和诚信上保持国际水准。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16日报道称,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投行将与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以及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开展竞争与合作。随着该行在中国克服美国的反对后正式开业,关注焦点转向了该行能否兑现它曾承诺的高标准管理。
俄罗斯《独立报》报道,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莫斯科期望获得西伯利亚和远东道路、以及能源项目的建设资金。
亚投行的开门大喜不仅仅代表一个新的多边金融机构登上全球舞台,也无疑将成为翻开新篇章的重要一笔。这一由57个创始成员国组成的多边政府间金融机构正蓄势待发,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格局。
有专家表示,亚投行直接弥补基础设施资金缺口。亚洲每年五千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其次,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经济下行期,加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亚投行还有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国在201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超过一半。亚投行正是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背景下设立的,将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出访中东 彰显中国“一带一路”诚意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新年伊始,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就选择这三国,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高度重视。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9日报道,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都是产油大国,迫切需要扩大原油出口,抵消全球油价下跌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之一的中国自然是首选目标。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中国目前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刊登在沙特《利雅得报》的文章中写道:“如今,中国每进口6桶原油就有1桶来自沙特,沙特出口每收入7里亚尔(1里亚尔约为0.27美元),就有1里亚尔来自中国。”
据埃菲社1月15日报道,习近平此访是中国在中东日益扩大的外交影响力的体现。推广“一带一路”战略被认为将是习近平此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伊朗驻中国大使哈吉近日表示,习近平访伊期间,中伊两国宣布“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并在金融、高铁、自贸区、能源等方面签署协议。
据俄罗斯时事评论网报道,在碳氢能源的低价时代,中国仍继续将全球的油气资产收入囊中。此次,中国将目光投向了中东,众所周知,那里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聚宝盆。
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出访充分展示出中国对此区域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与中东实现共同发展的诚意。
事实上,中国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一直在为中东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帮助。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国从该地区的货物进口额年增长均保持在10%以上,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平均年增长达25%。
中国和中东地区之间不仅有历史上的渊源、情感上的互通,更有经济利益、发展诉求的一致。从过去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不仅是文化上的传承,更是一条两千年来把中国同中东紧密连在一起的纽带。如果能将“一带一路”转化为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这将从根本上促进中东的和平,体现中国的诚意。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有点冷”,瑞士《一瞥报》1月20日报道称。“冷”既指的是达沃斯低至零下20摄氏度的料峭寒冬,同时也折射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冰冷”真相。
英国《金融时报》1月20日文章称,正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些顶尖经济学家表示,世界经济处于难以预料的十字路口,既有可能持续复苏,也有可能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三阶段。
此外,该报还报道,今年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心主题之一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指的是技术突破预计将转变全球各行各业的面貌,与会者们激烈争论应如何应对智能机器的兴起。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24日报道,无论是晚会上还是餐桌旁,在达沃斯,中国经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话题。多数人并不认为中国经济遇到了真正的危机。按银行界人士的话说,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目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1月21日报道,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前来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说,中国“仍是全球增长重要动力”。去年中国经济增速降至6.9%,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巨轮将驶向何方,同样吸引众多目光。
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同一条船上。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会如何发展?或许从全球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经济等达沃斯会议设置的分论坛讨论中可以窥见一二。
全球经济从金融格局和各国经济来看,阴霾散去还尚需时日。给予全球经济评价最终目的是找到困局的突破口,各国逐渐意识到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问题才是治本之策,所以本次论坛“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概念被寄予厚望。
与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士提出,新的工业革命将倒逼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建立更合理、更有效率的产业链分工,从而分享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红利。
亚投行正式开业 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格局
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简称 “亚投行”)1月16日在北京开业。对于亚投行的开业,外国媒体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其未来寄予厚望。
亚投行成立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可以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日本经济新闻》1月16日发表题为《让中国主导的投资银行更透明》的报道称,冠以创始成员国之名的57个国家虽经历波折,最终还是都在启动协议上签了字。亚投行的影响力恐将远胜创立之初的预想,应当正视这一现实。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5日报道称,在从概念成为现实的过程中,亚投行也面对着它给自己设定的高标准:承诺对发展融资程序进行调整,从而在借贷方面比世界银行及其他已有的类似银行更加高效,与此同时,在透明和诚信上保持国际水准。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16日报道称,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投行将与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以及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开展竞争与合作。随着该行在中国克服美国的反对后正式开业,关注焦点转向了该行能否兑现它曾承诺的高标准管理。
俄罗斯《独立报》报道,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莫斯科期望获得西伯利亚和远东道路、以及能源项目的建设资金。
亚投行的开门大喜不仅仅代表一个新的多边金融机构登上全球舞台,也无疑将成为翻开新篇章的重要一笔。这一由57个创始成员国组成的多边政府间金融机构正蓄势待发,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格局。
有专家表示,亚投行直接弥补基础设施资金缺口。亚洲每年五千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其次,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经济下行期,加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亚投行还有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国在201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超过一半。亚投行正是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背景下设立的,将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出访中东 彰显中国“一带一路”诚意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新年伊始,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就选择这三国,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高度重视。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9日报道,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都是产油大国,迫切需要扩大原油出口,抵消全球油价下跌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之一的中国自然是首选目标。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中国目前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刊登在沙特《利雅得报》的文章中写道:“如今,中国每进口6桶原油就有1桶来自沙特,沙特出口每收入7里亚尔(1里亚尔约为0.27美元),就有1里亚尔来自中国。”
据埃菲社1月15日报道,习近平此访是中国在中东日益扩大的外交影响力的体现。推广“一带一路”战略被认为将是习近平此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伊朗驻中国大使哈吉近日表示,习近平访伊期间,中伊两国宣布“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并在金融、高铁、自贸区、能源等方面签署协议。
据俄罗斯时事评论网报道,在碳氢能源的低价时代,中国仍继续将全球的油气资产收入囊中。此次,中国将目光投向了中东,众所周知,那里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聚宝盆。
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出访充分展示出中国对此区域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与中东实现共同发展的诚意。
事实上,中国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一直在为中东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帮助。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国从该地区的货物进口额年增长均保持在10%以上,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平均年增长达25%。
中国和中东地区之间不仅有历史上的渊源、情感上的互通,更有经济利益、发展诉求的一致。从过去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不仅是文化上的传承,更是一条两千年来把中国同中东紧密连在一起的纽带。如果能将“一带一路”转化为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这将从根本上促进中东的和平,体现中国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