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背景下的刑事诈骗案件认定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刑事诈骗的特殊性在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且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经济纠纷背景下认定刑事诈骗,应在与民事欺诈的不同层次关系上展开,进行层级式的审查。具体来说,先要进行层级一的排除审查,将不具有民事欺诈外观的行为排除出刑事诈骗犯罪构成审查的范围;其次进行层级二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审查,判断行为人是否操控交易基础信息欺骗了被害人,并且对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推定判断。此外,在程序法层面,要警惕出于不当利益驱使而插手经济纠纷的现象,重视证据的收集与合法性判断
其他文献
虽然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开放型营商环境为目标,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自由贸易试验区强调制度的“可复制、可推广”,着重于“二线渗透”,为出台全国性政策探索铺路。自由贸易港则强调“一线放开”,用最自由的贸易、金融、投资规则和便捷的人才制度吸引世界各地的货物、服务、资金和人才在此汇集。自由贸易试验区偏重“在岸”业务的开放,自由贸易港则争取“离岸”业务的突破;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治理念是“守法改革”,而自由贸易港的法治理念则是“给法改革”;自由贸易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既是统战工作的对象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他们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嘉兴努力挖掘新的社会阶层的特殊价值功
《商标法》中商标侵权制度的司法适用与当前的司法政策应将“商标使用”作为构成商标侵权的前置性条件。“商标使用”之“来源识别”意义上的使用应该以相关公众的认知为判断标准,是否构成“商标使用”与被告是否有“商标使用”的主观意图无关,具体的使用方式对是否构成“商标使用”亦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商标使用”之法律问题的属性,决定其不是由当事人举证证明的问题,裁判机构需要在每一个商标侵权案件中对“商标使用”予以判断,并允许被告提出不构成“商标使用”的抗辩。由于“正当使用”原本就不在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比较特殊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制止违法侵害行为,对违法侵害行为享有防卫的权利.正当防卫作为违法犯罪的阻却事由,是公民维护自己合
失信联合惩戒的制度创新实践源自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但在从理论层面阐释其正当性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传统概念法学或行政法教义学在解释失信(部门)惩戒措施的行为属性时,遇到了不少困难,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另一方面,新公法学的理论正当性探求,或因其“去法化”特征,或因某些条件缺失,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而部分学者提出的“独立或综合责任说”解决方案,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并不可行。建议基于合法性和最佳性的目的平衡立场重塑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科学设置行政权的制约监督方式,合理配置行政权与立法权的权限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