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人们说“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现在人们说:“好女不嫁凤凰男”,“收费的凤凰不如鸡。”凤凰,这个昔日沈从文笔下美丽宁静的世外桃源,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争议和质疑。伴随着148元的古城门票而来的,是舆论界的口诛笔伐和五一假期凋零的游人。而另一方面,在浙江乌镇,国内第一个古镇戏剧节热热闹闹地开幕了。在云南束河,李亚鹏创办的coart已经举办到第三届。在平遥、安仁、朱家角、洛带……不同的文化项目都在古镇找到了存在的土壤,落地、生长。在商业至上的今天,古镇要生存,是不是只有一条道路?
2013年5月9日至19日,第一届乌镇戏剧节拉开帷幕。据了解,这个戏剧节投入了五亿多人民币,连陈丹青都觉得不可思议,连连称“中国再没有其他的「小地方」可以办到了”。也是因此,业界存在质疑的声音。关东散人就在微博上提出疑问:“乌镇为什么要搞戏剧节?乌镇要成为一个戏剧镇,长年有戏看吗?演出单位从哪儿来的?观众从哪儿来的?谁会长期在乌镇搞戏剧?谁会特地到乌镇去看戏?”这个问题只有陈向宏能回答。陈向宏,乌镇戏剧节主席、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当年是他促成木心先生回到故乡,如今也是他促成了乌镇戏剧节的举办。其实,整个乌镇景区几乎都是他一个人设计出来。他并不认为乌镇戏剧节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相信有“内容、概念、环境”三大品牌,乌镇可以实现文化小镇的全面转型。
对于乌镇未来的发展,陈向宏有着自己的思考:“现在的古镇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节庆,古镇办旅游节,办选美大赛。还有一个就是实景演出。我觉得乌镇跟这两个都不搭。我不想有一个东西来代替乌镇,它应该始终是主角。乌镇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后面进来的都是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人物、事件”。“那是三十年代前后,每闻轮船的汽笛悠然长鸣,镇上的人个个憧憬外省市的繁华风光,而冷僻的古镇,虽也颇为富庶,颇能制造谣言和奇闻,毕竟百年孤寂,自生自灭……”2013年5月9日深夜12时,赖声川的长达8小时的《如梦之梦》上半场作为戏剧节开幕大戏,在乌镇大剧院上演。散场的人群一边议论着这部戏一边沿着小桥和青石板路往回走,小街两边的店铺门口清一色亮起了黄色的灯光。全镇覆盖免费wifi,岸边桥头人流如织,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古镇嘉年华表演。昔日木心笔下冷僻的古镇,已然成为文艺青年的文化潮地。
2013年5月9日至19日,第一届乌镇戏剧节拉开帷幕。据了解,这个戏剧节投入了五亿多人民币,连陈丹青都觉得不可思议,连连称“中国再没有其他的「小地方」可以办到了”。也是因此,业界存在质疑的声音。关东散人就在微博上提出疑问:“乌镇为什么要搞戏剧节?乌镇要成为一个戏剧镇,长年有戏看吗?演出单位从哪儿来的?观众从哪儿来的?谁会长期在乌镇搞戏剧?谁会特地到乌镇去看戏?”这个问题只有陈向宏能回答。陈向宏,乌镇戏剧节主席、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当年是他促成木心先生回到故乡,如今也是他促成了乌镇戏剧节的举办。其实,整个乌镇景区几乎都是他一个人设计出来。他并不认为乌镇戏剧节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相信有“内容、概念、环境”三大品牌,乌镇可以实现文化小镇的全面转型。
对于乌镇未来的发展,陈向宏有着自己的思考:“现在的古镇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节庆,古镇办旅游节,办选美大赛。还有一个就是实景演出。我觉得乌镇跟这两个都不搭。我不想有一个东西来代替乌镇,它应该始终是主角。乌镇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后面进来的都是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人物、事件”。“那是三十年代前后,每闻轮船的汽笛悠然长鸣,镇上的人个个憧憬外省市的繁华风光,而冷僻的古镇,虽也颇为富庶,颇能制造谣言和奇闻,毕竟百年孤寂,自生自灭……”2013年5月9日深夜12时,赖声川的长达8小时的《如梦之梦》上半场作为戏剧节开幕大戏,在乌镇大剧院上演。散场的人群一边议论着这部戏一边沿着小桥和青石板路往回走,小街两边的店铺门口清一色亮起了黄色的灯光。全镇覆盖免费wifi,岸边桥头人流如织,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古镇嘉年华表演。昔日木心笔下冷僻的古镇,已然成为文艺青年的文化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