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工学一体化理念在职业教育中不断推广,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不断推进,教师能力是教学改革中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一体化改革中对教师能力要求的变化和提升进行论述。
关键词:工学一体;教师能力;综合素质;培养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也相继飞速成长。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职业教育若依然保守,再不变革为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永远不可能根上岗位技术的变化,更无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可谈。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扩展最终要靠专业教师去实现,因此,本文就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改革中教师素养能力的认识谈几点个人看法。
1 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教育要引领人民——以更丰富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积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推进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推进包括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现代转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千里,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浓缩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今天,在物资大为丰富的时候,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资文明相适应、与我们的现代化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品质、体质、智能和潜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各种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變的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不论采取什么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也表明,对人力资本采取优于对物质、货币资本的投资,推动人的素质能力现代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人的现代化既要观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即通过人的行为加以体现与反映。行为方式现代化,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积极、理性、文明的行动,积极而负责任地参与社会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认知缺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社会示范者’”、“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影响人一生的是有文化的教育”等教育教学理念启发教师们深度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为大力推进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动力来源。
2 勤耕苦读——努力扩展并具有更渊博的知识体量,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众所周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高影响力的教师无一不令我们折服于他们学高的魅力。教师应具有精深渊博的知识,有较高的学问、清晰的谈吐、严密的思维,让学生不仅从专业技能上佩服,又能从学识上折服,这是学高的体现,是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身正则指教师的形象和示范作用,强调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质风范、光明磊落的行为,让学生敬佩,塑造教师的师表形象,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
现在的教育改革呼唤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得学生会学习,并具备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去应用的本领。如若教师知识功底不深厚,学识不足够渊博,将无法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无法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无法完成目前社会交予的教育任务。教师应在基础性、现实性、焦点性、世界性等问题上给予必要的关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通过广采博学,引经据典,才能有效避免语言干涩、缺乏幽默、课堂枯燥,否则,孤陋寡闻、缺乏表现力、视野狭窄、思想匮乏,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来提升自己。没有博览群书,便不能旁征博引、信书拈来。追求“学高”的过程,也正是教师需要示范于学生的内容。
3 勤思善辨——以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增强教育教学中的感染力、引导力
国学智慧在教师教学发展与个人成长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易经》主张世界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洞晓变化的人是智慧的。《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概括了人生修养的路径。儒家思想“中庸”的“中”指不偏不倚,“中庸”乃指过犹不及。儒家经典思想中关于言语谨慎、态度认真、宽厚待人、善于行动、善与人处等部分,均可融汇现代教育、现代管理和当下流行言论思想,体会国学经典的智慧魅力。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入世,即修炼好自己,才能与世界匹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修齐治平,倡导知行合一。因此,在教学技能提升方面,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构建师生关系上,“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儒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今日之师,仍然要学习孔子因材施教,主动拆除师生之间的心灵藩篱,心灵有对话,思想才能对接。
4 勤研善用——紧密对接工作岗位的教学设计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学习任务的选取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典型性,我们广泛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精选行业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及分管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聘请他们校外专业指导专家,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企业专家访谈会。在访谈会中通过剖析企业专家在不同成长历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合并,提取共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对应课程中的代表性学习任务。因此,工学一体化教改要求教师更加紧密地研究所在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的迫切需求和最新技术应用,明确岗位上对应的综合职业能力需求,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提升培养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扩展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查询能力、表达能力、汇报总结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工学一体化的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能够有效解决岗位上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策划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能力。要求教师不仅仅掌握一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融合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教师必须完成从“精通一门课程,擅长两至三门课程”到“融合应用”的转变,不断研究工作岗位上的不同任务,提炼工作岗位对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准确需要,才能提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
教学内容跟岗位工作对接,对教师自身技术技能的先进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避免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种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进行行业职业资格的进级认证,参与行业的竞赛交流活动,学校创造条件为教师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供便利和保障。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发挥自身的创新活力,不断磨练增强教学设计的新颖程度与教学设计能力的目的,加强对教学认知的研究,理解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喜好形式,充分了解开放、多元社会环境下的学生,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主动参与新型教学方法和工具使用方面的培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和工具切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设计更完美融合呈现,实现教学设计的高效融合与创新性。
现代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工学一体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以博学启迪思想,求实创新,方可提高自身执行力,激发成就更优秀自己的热情。通过教师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实践“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完成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工学一体;教师能力;综合素质;培养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也相继飞速成长。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职业教育若依然保守,再不变革为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永远不可能根上岗位技术的变化,更无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可谈。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扩展最终要靠专业教师去实现,因此,本文就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改革中教师素养能力的认识谈几点个人看法。
1 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教育要引领人民——以更丰富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积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推进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推进包括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现代转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千里,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浓缩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今天,在物资大为丰富的时候,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资文明相适应、与我们的现代化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品质、体质、智能和潜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各种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變的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不论采取什么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也表明,对人力资本采取优于对物质、货币资本的投资,推动人的素质能力现代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人的现代化既要观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即通过人的行为加以体现与反映。行为方式现代化,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积极、理性、文明的行动,积极而负责任地参与社会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认知缺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社会示范者’”、“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影响人一生的是有文化的教育”等教育教学理念启发教师们深度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为大力推进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动力来源。
2 勤耕苦读——努力扩展并具有更渊博的知识体量,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众所周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高影响力的教师无一不令我们折服于他们学高的魅力。教师应具有精深渊博的知识,有较高的学问、清晰的谈吐、严密的思维,让学生不仅从专业技能上佩服,又能从学识上折服,这是学高的体现,是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身正则指教师的形象和示范作用,强调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质风范、光明磊落的行为,让学生敬佩,塑造教师的师表形象,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
现在的教育改革呼唤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得学生会学习,并具备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去应用的本领。如若教师知识功底不深厚,学识不足够渊博,将无法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无法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无法完成目前社会交予的教育任务。教师应在基础性、现实性、焦点性、世界性等问题上给予必要的关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通过广采博学,引经据典,才能有效避免语言干涩、缺乏幽默、课堂枯燥,否则,孤陋寡闻、缺乏表现力、视野狭窄、思想匮乏,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来提升自己。没有博览群书,便不能旁征博引、信书拈来。追求“学高”的过程,也正是教师需要示范于学生的内容。
3 勤思善辨——以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增强教育教学中的感染力、引导力
国学智慧在教师教学发展与个人成长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易经》主张世界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洞晓变化的人是智慧的。《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概括了人生修养的路径。儒家思想“中庸”的“中”指不偏不倚,“中庸”乃指过犹不及。儒家经典思想中关于言语谨慎、态度认真、宽厚待人、善于行动、善与人处等部分,均可融汇现代教育、现代管理和当下流行言论思想,体会国学经典的智慧魅力。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入世,即修炼好自己,才能与世界匹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修齐治平,倡导知行合一。因此,在教学技能提升方面,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构建师生关系上,“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儒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今日之师,仍然要学习孔子因材施教,主动拆除师生之间的心灵藩篱,心灵有对话,思想才能对接。
4 勤研善用——紧密对接工作岗位的教学设计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学习任务的选取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典型性,我们广泛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精选行业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及分管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聘请他们校外专业指导专家,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企业专家访谈会。在访谈会中通过剖析企业专家在不同成长历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合并,提取共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对应课程中的代表性学习任务。因此,工学一体化教改要求教师更加紧密地研究所在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的迫切需求和最新技术应用,明确岗位上对应的综合职业能力需求,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提升培养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扩展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查询能力、表达能力、汇报总结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工学一体化的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能够有效解决岗位上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策划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能力。要求教师不仅仅掌握一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融合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教师必须完成从“精通一门课程,擅长两至三门课程”到“融合应用”的转变,不断研究工作岗位上的不同任务,提炼工作岗位对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准确需要,才能提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
教学内容跟岗位工作对接,对教师自身技术技能的先进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避免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种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进行行业职业资格的进级认证,参与行业的竞赛交流活动,学校创造条件为教师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供便利和保障。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发挥自身的创新活力,不断磨练增强教学设计的新颖程度与教学设计能力的目的,加强对教学认知的研究,理解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喜好形式,充分了解开放、多元社会环境下的学生,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主动参与新型教学方法和工具使用方面的培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和工具切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设计更完美融合呈现,实现教学设计的高效融合与创新性。
现代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工学一体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以博学启迪思想,求实创新,方可提高自身执行力,激发成就更优秀自己的热情。通过教师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实践“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完成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