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研究了一种新的外用环孢素(CS)制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在健康男性自愿者的背部选出4块试验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研究了一种新的外用环孢素(CS)制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在健康男性自愿者的背部选出4块试验区.
其他文献
酮康唑对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早已熟知,皮损上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的增多是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酮康唑除了其抗真菌作用外,尚可通过抑制5脂肪氧合酶以抑制白三烯的产生,而后者可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体。作者应用2%酮康唑泡沫凝胶和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洗剂,采用单盲法治疗成人脂溢性皮炎62例。
氟康唑(FCZ)是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并发深部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选择药物。该药对新生隐球菌和部分念珠菌种有效,但对曲霉的抗菌效果看法并不一致。本文报告4例免疫受损患者在使用氟康唑的过程中发生曲霉感染的病例。
循环抗核抗体是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常见的特征, 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IIF), 在常规直接免疫荧光(DIF)已注意到表皮ANA标记。
收集了52例系统性硬化病(SSc,男7例、女45例、平均年龄5212岁),其中弥漫型38例、局限型14例;76例SLE(男4例、女72例);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男22例、女118例);28例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PM/DM,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813岁、4914岁和4716岁,将患者的血清与104名健康者血清作对照(男52例、女52例,平均年龄4915岁).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在白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系列皮肤病皮损处角朊细胞可异常表达多种CD抗原.本文简述了人类角朊细胞异常表达多种CD抗原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并认为角朊细胞可能具有胸腺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属性,从而在皮肤病的免疫应答中发挥免疫调节调控,抗原提呈和MHC非限制性细胞毒作用.
患者男性,50岁,5年前发现两腋下皮肤轻度增厚,肩部活动受限,以后皮肤逐渐增厚,渐累及躯干、头、颈、两上肢近端,最后累及两臂远端和双手,阴部皮肤受累使阴茎勃起困难.吞咽困难3年,手指对冷敏感2年,指节苍白、疼痛,1年多来指趾出现持续的灼痛,日趋严重,伴指异常感,持物不稳,就诊后6个月来有中度呼吸困难.3年来有不稳定高血压病史.
报道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结果:6例患者,病程至少3年,平均5年,临床及组织病理切片均符合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诊断,无溃疡形成,各例都曾接受过多种治疗,无明显效果,病情不能控制.6例中4例有糖尿病,2例有高血压,治疗方案:甲基强的松1mg/kg/d1周,后改为40mg/d4周,然后很快减量,在2周内停止给药.
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亲细胞性非常广泛,主要是亲T淋巴细胞,流行病学表明它几乎能感染所有年龄组人群。已发现它是幼儿急疹的病因,并与一些其它的儿童发疹性疾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还可能与另外一些疾病也有关联,是现在引人注目和正在研究的一个致病因子。文中介绍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超微结构、流行病学、有关临床疾病和治疗药物等,以期对这一病毒及其致病性有一初步的了解。
作者以往的研究显示各种维甲酸能调整免疫淋巴细胞或脾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及肿瘤伴有的血管生成。依曲替酸是依曲替酯的主要代谢物,本文应用依曲替酸,估价其对三种肿瘤细胞系诱导的血管生成的效应,及其与应用时期、持续时间的关系,另外对肿瘤生长的作用与依曲替酯作比较。实验采用三种肿瘤细胞系为:Hela细胞系,具有HPV18基因组;SKVt(致癌)细胞系,具有HPV16基因组;Muri-neL-1肉瘤细胞株。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酪氨酸酶(TyrE)在人类肤色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了各种肤色人种的皮肤黑素细胞培养物中TyrE的活性、量和mRNA水平。分别用黑、白色人种新生儿和红发新生儿的包皮进行黑素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