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调的童年
我出生在机关大院,父亲是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母亲是一所医院的大夫,家里只有我一个小孩,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高。上天给了我一副好嗓子,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可是父母认为搞艺术只能作为业余爱好,不是正经饭碗,他们让我上奥数班、英语班。
我的童年、少年单调而乏味,成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我们家的电视从我读小学一年级起,基本上就是摆设,除了双休日,几乎不开,家里的电脑是为我做作业准备的,父母禁止我玩游戏、聊QQ。
上小学时,在我苦苦的哀求下,爸妈给我保留了两个兴趣班:吉他和拉丁舞,一周上一次课。到了初中,爸妈取消了一切与我学习无关的兴趣班,只剩下五花八门的补习班。我只有背着他们偷偷地弹吉他、跳舞。
父母是拿我当儿子养的,我从小就被父亲灌输“巾帼不让须眉”的思想。在我身上,父母舍得投资,舍得下血本。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设了英语课。课外,同学们大多上的是同步英语班,而我妈在校外给我报了外教口语班,一节课的学费是其他同学一周的学费。
我没有朋友,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独来独往。但是由于我学习成绩拔尖,在爸妈和老师眼中,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好学生。
我读五年级时,由于临时换了班主任,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刚过及格线,名次一下子从班里前三名滑到中下游。妈妈对我特别失望,从学校开完家长会回来,一直唠唠叨叨:“你哪一点都不让我省心,你看看你的成绩,将来能干什么?”我小声反驳:“你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当上三好生,再说我又不是考试机器。”妈妈大怒:“没有一个好成绩,你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考不进重点大学,考不进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爸爸的脸色也很难看:“我和你妈不惜代价培养你,你就这么回报我们,这个寒假哪儿也别去了,老老实实在家学习。”就这样,我寒假去乡下奶奶家度假的计划泡汤了。
家有虎爸虎妈坐镇,我特别自觉、自律,连做梦都在背书、考试。为了让爸妈满意,为了得到爸妈的表扬,我唯有在学习上发力,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争取门门功课都考第一。从此,我开启了学霸时代。
平时在家里,爸妈之间的共同话题只有我,我和爸妈之间的共同话题只有考试成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他们从来不关心我有没有朋友,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爸妈以我为荣,却给我树敌无数。机关大院的小伙伴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大人们常拿自家孩子和我比较,当然比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成绩。小伙伴怨声载道,见了我就像见了仇人一样分外眼红,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异类。
在学校,老师器重我,让我当学习委员。同学们孤立我,排挤我,大事小情都不买我的账,弄得我心理负担很重。
苍白的青春
高考那年,我考上省城大学。我想报中文专业或新闻专业,但爸妈坚持要我读国贸专业,我妈说:“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我和你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你。”
我试着和他们沟通:“从小到大,我什么都听你们的,上补习班听你们的,上哪所学校听你们的,考哪所学校听你们的,今天就让我自己做一回主,好不好?”我爸严肃地说:“我们还不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听我们的有什么不好?国贸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好就业,我们也能帮得上你!”我的倔劲也上来了:“学国贸不是我的梦想,那是你们的梦想,就是学了我也不会学好。”
为这事,我和父母冷战了很长时间。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爸妈夜以继日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发动亲戚朋友轮流游说,最终我不情愿地读了四年不喜欢的专业。四年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年?大学校园里,我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枯燥的专业知识晦涩难懂,惯性使然,我又不敢放松自己,尽管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可是我始终郁郁寡欢。那种迷茫、那种挣扎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得。唯有泡图书馆,参加文学、艺术社团活动的时候,我的脸上才有点笑容。
大学毕业后,父母执意要我回家乡发展,他们舍不得我一个女孩子在外地生活,家里花重金托关系安排我到家乡的金融部门工作。金融部门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单位,好在我个人比较努力,再加上父母的关系,很快我便从普通储蓄员晋升到了部门经理,成为单位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在周围人眼里,我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父母更是逢人便夸我捧上了金饭碗!
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我一直很优秀很上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过于追求完美,我内心很自卑,很压抑,不懂得表达自己,和同事们的关系处得并不是很愉快。长此以往,我都怀疑自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抑或生活,做得好,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一定是我哪里出了问题。高处不胜寒,穿越岁月,我仿佛又回到了孤立无援的学生时代。没有人愿意做一座孤岛,业绩再好,职位再高,没有朋友,也很苦恼。
单位里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很大,我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夜里经常失眠,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不适合体制内的生活。
“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走上社会,就容易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让别人的眼睛和嘴巴左右自己,把所有的人都当作假想敌,心里一直对自己说:“我不够好,我要更好!”
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急于突围,越找不到出口。头顶有多少光环,身上就背负多少压力,我活成了别人期待中的样子,却忘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没有童年,大学里没有青春,从小到大我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满足父母、他人,而不是源自内心。
做回自己
那一年我28岁,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一家有女,百家求。给我介绍对象的人踩破了家里的门槛,其中自然有门当户对、父母觉得满意的男孩,可我没感觉。我活这么大一直受人摆布,如果连婚姻都任由父母做主,人生真的很无趣。
我心里清楚,在很多男孩眼里,我是个很合适的结婚对象,单位好,家庭好,形象也不差,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确切地说没有眼缘,没有感觉,对方不是因为爱我和我在一起,只是因为合适和我在一起。
考一所好大学,学一门好专业,找一份好工作,嫁一个好人家。父母、他人眼中的大好人生不是我想要的。那一刻,我决心摆脱按部就班的生活,重新活一回。我毅然决然地办理了辞职手续,不顾父母要死要活的激烈反对,独自从家乡跑到上海,拿着自己这些年发表的文学作品,应聘到一家传媒公司做编辑。
刚到上海那两年,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艰难的日子,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打点,工作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父母隔三岔五以和我断绝关系相要挟,要我回家乡。我想过退缩,想过打道回府,回到父母身边,一切都不需要自己费心,可是我不能放弃自己,我必须得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好在上海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在這里不看背景,不拼爹妈,能拼的只有自己。在这里没有人认识我,没有人拿我的过去说事,我可以从头来过,从零开始,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我的工作逐渐上手,多年的韬光养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没有几年的工夫,我便在上海立足,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遇见了懂我爱我的先生。爸妈看到我今天的成绩,再也不说什么,经历了时间的冲刷,我和父母终于和解。说实话,不管三观多么不同,我和他们始终血脉相连,这是任何东西都改变不了的。
也许我的叛逆来得比同龄人晚了点,从“别人家的孩子”到找回自己,我最大的体会是:一个人,只有在经济和情感上独立了,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真正的自我。
【编辑:花洁】
我出生在机关大院,父亲是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母亲是一所医院的大夫,家里只有我一个小孩,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高。上天给了我一副好嗓子,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可是父母认为搞艺术只能作为业余爱好,不是正经饭碗,他们让我上奥数班、英语班。
我的童年、少年单调而乏味,成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我们家的电视从我读小学一年级起,基本上就是摆设,除了双休日,几乎不开,家里的电脑是为我做作业准备的,父母禁止我玩游戏、聊QQ。
上小学时,在我苦苦的哀求下,爸妈给我保留了两个兴趣班:吉他和拉丁舞,一周上一次课。到了初中,爸妈取消了一切与我学习无关的兴趣班,只剩下五花八门的补习班。我只有背着他们偷偷地弹吉他、跳舞。
父母是拿我当儿子养的,我从小就被父亲灌输“巾帼不让须眉”的思想。在我身上,父母舍得投资,舍得下血本。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设了英语课。课外,同学们大多上的是同步英语班,而我妈在校外给我报了外教口语班,一节课的学费是其他同学一周的学费。
我没有朋友,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独来独往。但是由于我学习成绩拔尖,在爸妈和老师眼中,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好学生。
我读五年级时,由于临时换了班主任,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刚过及格线,名次一下子从班里前三名滑到中下游。妈妈对我特别失望,从学校开完家长会回来,一直唠唠叨叨:“你哪一点都不让我省心,你看看你的成绩,将来能干什么?”我小声反驳:“你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当上三好生,再说我又不是考试机器。”妈妈大怒:“没有一个好成绩,你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考不进重点大学,考不进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爸爸的脸色也很难看:“我和你妈不惜代价培养你,你就这么回报我们,这个寒假哪儿也别去了,老老实实在家学习。”就这样,我寒假去乡下奶奶家度假的计划泡汤了。
家有虎爸虎妈坐镇,我特别自觉、自律,连做梦都在背书、考试。为了让爸妈满意,为了得到爸妈的表扬,我唯有在学习上发力,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争取门门功课都考第一。从此,我开启了学霸时代。
平时在家里,爸妈之间的共同话题只有我,我和爸妈之间的共同话题只有考试成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他们从来不关心我有没有朋友,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爸妈以我为荣,却给我树敌无数。机关大院的小伙伴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大人们常拿自家孩子和我比较,当然比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成绩。小伙伴怨声载道,见了我就像见了仇人一样分外眼红,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异类。
在学校,老师器重我,让我当学习委员。同学们孤立我,排挤我,大事小情都不买我的账,弄得我心理负担很重。
苍白的青春
高考那年,我考上省城大学。我想报中文专业或新闻专业,但爸妈坚持要我读国贸专业,我妈说:“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我和你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你。”
我试着和他们沟通:“从小到大,我什么都听你们的,上补习班听你们的,上哪所学校听你们的,考哪所学校听你们的,今天就让我自己做一回主,好不好?”我爸严肃地说:“我们还不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听我们的有什么不好?国贸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好就业,我们也能帮得上你!”我的倔劲也上来了:“学国贸不是我的梦想,那是你们的梦想,就是学了我也不会学好。”
为这事,我和父母冷战了很长时间。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爸妈夜以继日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发动亲戚朋友轮流游说,最终我不情愿地读了四年不喜欢的专业。四年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年?大学校园里,我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枯燥的专业知识晦涩难懂,惯性使然,我又不敢放松自己,尽管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可是我始终郁郁寡欢。那种迷茫、那种挣扎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得。唯有泡图书馆,参加文学、艺术社团活动的时候,我的脸上才有点笑容。
大学毕业后,父母执意要我回家乡发展,他们舍不得我一个女孩子在外地生活,家里花重金托关系安排我到家乡的金融部门工作。金融部门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单位,好在我个人比较努力,再加上父母的关系,很快我便从普通储蓄员晋升到了部门经理,成为单位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在周围人眼里,我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父母更是逢人便夸我捧上了金饭碗!
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我一直很优秀很上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过于追求完美,我内心很自卑,很压抑,不懂得表达自己,和同事们的关系处得并不是很愉快。长此以往,我都怀疑自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抑或生活,做得好,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一定是我哪里出了问题。高处不胜寒,穿越岁月,我仿佛又回到了孤立无援的学生时代。没有人愿意做一座孤岛,业绩再好,职位再高,没有朋友,也很苦恼。
单位里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很大,我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夜里经常失眠,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不适合体制内的生活。
“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走上社会,就容易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让别人的眼睛和嘴巴左右自己,把所有的人都当作假想敌,心里一直对自己说:“我不够好,我要更好!”
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急于突围,越找不到出口。头顶有多少光环,身上就背负多少压力,我活成了别人期待中的样子,却忘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没有童年,大学里没有青春,从小到大我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满足父母、他人,而不是源自内心。
做回自己
那一年我28岁,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一家有女,百家求。给我介绍对象的人踩破了家里的门槛,其中自然有门当户对、父母觉得满意的男孩,可我没感觉。我活这么大一直受人摆布,如果连婚姻都任由父母做主,人生真的很无趣。
我心里清楚,在很多男孩眼里,我是个很合适的结婚对象,单位好,家庭好,形象也不差,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确切地说没有眼缘,没有感觉,对方不是因为爱我和我在一起,只是因为合适和我在一起。
考一所好大学,学一门好专业,找一份好工作,嫁一个好人家。父母、他人眼中的大好人生不是我想要的。那一刻,我决心摆脱按部就班的生活,重新活一回。我毅然决然地办理了辞职手续,不顾父母要死要活的激烈反对,独自从家乡跑到上海,拿着自己这些年发表的文学作品,应聘到一家传媒公司做编辑。
刚到上海那两年,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艰难的日子,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打点,工作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父母隔三岔五以和我断绝关系相要挟,要我回家乡。我想过退缩,想过打道回府,回到父母身边,一切都不需要自己费心,可是我不能放弃自己,我必须得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好在上海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在這里不看背景,不拼爹妈,能拼的只有自己。在这里没有人认识我,没有人拿我的过去说事,我可以从头来过,从零开始,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我的工作逐渐上手,多年的韬光养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没有几年的工夫,我便在上海立足,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遇见了懂我爱我的先生。爸妈看到我今天的成绩,再也不说什么,经历了时间的冲刷,我和父母终于和解。说实话,不管三观多么不同,我和他们始终血脉相连,这是任何东西都改变不了的。
也许我的叛逆来得比同龄人晚了点,从“别人家的孩子”到找回自己,我最大的体会是:一个人,只有在经济和情感上独立了,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真正的自我。
【编辑: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