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形式无限多样,其间有没有统一性?不同民族、国家和文明经历着非常独特的命运,它们的发展有无共同之处?这一问题不可能从经验认识水平上来解决。经验认识无法把握堆积如山的历史事实,正如列宁所说的,即使有七十个马克思,也把握不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错综复杂的变化的总和”(《列宁全集》卷一四页三四三)。无论怎样敏锐的经验观察,尼论怎样精确的史料考证,都只能得出各种复杂多样的历史事实及其表面联系,而无法把历史再现为有规律的统一过程,因此很容易得出不同地区,如东西方历史发展过程根本不同的表象。如同每秒钟三十万公里的光速不能从感性上而只能从思维上来把握一样,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也不能从经验认识水平上、而只能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来理解。
其他文献
中国封建社会有许多自己的特点,诸如:封建专制集权制的长期统治,统一的多民族大国的形成,封建经济多次的发展繁荣与破坏倒退;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性,农民起义和战争次数多、规模大等等。所有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基本原理认为,这些特点归根结底都是在封建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复合图书馆时期,馆藏计量和评价的需要催生出数字馆藏如何折算成相应印刷馆藏的课题。文章分析了数字馆藏折算成印刷馆藏的前提条件,并对国内已有的折算方式进行了评述,指出
周族本是以今之洛阳以西至泾渭一带为根据地的“小邦周”(《尚书·大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半叶取代了“大邦殷”(《尚书·召诰》)而为天下共主。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者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初的这种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目的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实际上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商代的宗法制度是研究商代社会史的一个极需注意的课题。自从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商人无宗法制以来,影响所及,至今还有相信者。王氏的这个意见,其实是不正确的,近年已有一些学者指出。
近年来,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在中国史学界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已故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指出:“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也和物质文明一样,既有与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相同的共性,也有它自己的个性。本文拟就共同体、土地所有制、阶级关系和国家政体这四个主要的问题,介绍一下中国学者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些看法,并提出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向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同
李廷芳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历城名士,居官日照、江南期间,与当地官员及江南名士诗歌唱和,多有佳句传世。其传世著述多而复杂,既有稿本,又有刻本,本文在详细阅读其著述基础上,理清其各种
随着社会信息化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信息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信息公平问题,站在本体论的角度,以信息主体的信息活
文章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STEAM野外实践课程"悦来越美"为例,从知识与方法准备及预期目标设定、实践问题与具体任务设计及实践成果评价等方面探索了STEAM教育与地理野外实践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历史科学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研究的深入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共产主义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但是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得到的,不研究历史,不进行祖国历史的教育,精神文明的教育是不全面的。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不仅使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给中国历史学带来新的生机。二十年代,革命的知识分子积极地学习和宣传唯物史观,并开始运用它来分析中国的历史问题。然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并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中国史体系,则是在二十年代末以后,伴随文化界发生的一场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