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做“人”的工作。而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思想是在不断地急速发展变化着的,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数”需要老师去帮助寻求答案。因此,可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最复杂细致的,也是最富有艺术性的。怎样去教育人,这实在是一门艰难的、重大的、永远在变化着的课题。班主任只有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去进行个别教育,精雕细刻地塑造学生的心灵,才能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教育工作应当是有的放矢地进行,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下面本人就这一问题浅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有针对性和知识性,晓之以理
教育性谈话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年龄及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语言。同时,应使学生“明理”、“益智”。如本学年度我教的学生古某,是班上出了名的“打架王”。平时,班上的同学没惹他,他也爱动手动脚打他们,搞得班上鸡犬不宁,这对于他来说打架就是“家常便饭”。父亲对他的管教也是一个字“打”,记得上个学期去他家家访时,当老师走后,他父亲对他就是“皮鞭”教育,有一次,他骗他父亲一些钱与外面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一天没到校,也没回家,第二天他父亲找到学校,对他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并动手打了他一顿,他疼痛地哭着向他爸爸连忙道歉,好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时,我冷静地分析了他现时的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和他心平气和地进行谈心,我首先指出他父亲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然后指出他的这种行为也是错误的,进而开导他,只有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才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接着我又向他点明了问题的性质和后果,并告诉他:“你现在才十岁,今后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十年,生活的脚步走错了一步并不要紧,可怕的是执迷不悟,一错再错,走上歧途就会迷路。”通过这次谈话后,他改变很大,无故旷课也减少了,动手打人的毛病也改了,学习态度比以前认真了。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待学生要公正、公平
所谓的“优生”与“差生”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同学的品行分高,考试分低,而有些同学成绩分高,品行分低,也有一些同学成绩与品行成正比的。所以教师要正确面对,根据每一个同学的表现来进行鼓励教育,不能用成绩来片面地肯定一位同学的优与差。往往是高分的同学性格孤僻,在班级中不愿为他人做点什么,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则性格开朗,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乐于助人。因此,需要抓住各自的闪光点,因势而导,循循善诱。不能蔑视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各有收获,愉快健康地成长,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教师手中的宝。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
三、注意诱导性和灵活性,励之以意
诱导性主要是指能因势利导,把老师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这不仅需要机智、灵活的应变才能,而且语言要委婉得体,亲切中肯,富有感染力。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有他的“闪光点”。如上例的古某,他虽无心上课,爱惹事,但他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有时他看到地板上有垃圾他会主动地打扫起来。自那次和他家长谈话后,他的行为有所改变,能按时上到校上课,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书写也比过去有较大的进步,我抓住这个时机,及时诱导他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当他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我不仅在班上表扬他,还及时向他家长反馈,让家长也体会到他进步的喜悦。由于我的不懈努力及家长的配合,古某在这半学期基本能依时到校上课,打架斗殴的现象也基本消除了。
四、要有鼓励性和哲理性,导之以行
教师要有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绩和缺点,用火热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振作起来,增强信心,积极行动。如罗某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课堂纪律较差,上课经常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我曾多次找他谈心,但收效不大。我在苦恼之余,开始冷静地检查一下自己对他的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终于发现我对他的教育太过简单了,每次谈话都是怀着恨铁不成鋼的心情,而不是抱着爱的态度。这时,我想起了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育者应该努力了解一个,从他所有的弱点和伟大一面来看,从他所有的日常需要和伟大精神愿望来看,他实际是怎样一个人。”于是我改变了过去喋喋不休的说教方式,和他进行了一次严肃而诚恳的谈话,指出他这种行为是令人痛心的,它不但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及老师的上课进度,而且引导他与班上的先进典型对照自己,接着鼓励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改掉这个缺点,并在班上及时表扬他的点滴的进步,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通过半年的努力,他的自我制约能力较强了,我又在班上肯定了他的进步,并让他担任了监督员。
五、有教育性和启迪性,持之以恒
班主任语言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家长的教育作用更大。很多学生常常把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语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而学生思想较为敏锐,勤于思考,因此班主任语言要有启迪性,使学生听了能悟出新的道理,意境得到升华,从中得到鼓舞,获得自信。
一、要有针对性和知识性,晓之以理
教育性谈话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年龄及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语言。同时,应使学生“明理”、“益智”。如本学年度我教的学生古某,是班上出了名的“打架王”。平时,班上的同学没惹他,他也爱动手动脚打他们,搞得班上鸡犬不宁,这对于他来说打架就是“家常便饭”。父亲对他的管教也是一个字“打”,记得上个学期去他家家访时,当老师走后,他父亲对他就是“皮鞭”教育,有一次,他骗他父亲一些钱与外面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一天没到校,也没回家,第二天他父亲找到学校,对他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并动手打了他一顿,他疼痛地哭着向他爸爸连忙道歉,好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时,我冷静地分析了他现时的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和他心平气和地进行谈心,我首先指出他父亲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然后指出他的这种行为也是错误的,进而开导他,只有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才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接着我又向他点明了问题的性质和后果,并告诉他:“你现在才十岁,今后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十年,生活的脚步走错了一步并不要紧,可怕的是执迷不悟,一错再错,走上歧途就会迷路。”通过这次谈话后,他改变很大,无故旷课也减少了,动手打人的毛病也改了,学习态度比以前认真了。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待学生要公正、公平
所谓的“优生”与“差生”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同学的品行分高,考试分低,而有些同学成绩分高,品行分低,也有一些同学成绩与品行成正比的。所以教师要正确面对,根据每一个同学的表现来进行鼓励教育,不能用成绩来片面地肯定一位同学的优与差。往往是高分的同学性格孤僻,在班级中不愿为他人做点什么,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则性格开朗,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乐于助人。因此,需要抓住各自的闪光点,因势而导,循循善诱。不能蔑视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各有收获,愉快健康地成长,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教师手中的宝。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
三、注意诱导性和灵活性,励之以意
诱导性主要是指能因势利导,把老师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这不仅需要机智、灵活的应变才能,而且语言要委婉得体,亲切中肯,富有感染力。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有他的“闪光点”。如上例的古某,他虽无心上课,爱惹事,但他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有时他看到地板上有垃圾他会主动地打扫起来。自那次和他家长谈话后,他的行为有所改变,能按时上到校上课,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书写也比过去有较大的进步,我抓住这个时机,及时诱导他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当他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我不仅在班上表扬他,还及时向他家长反馈,让家长也体会到他进步的喜悦。由于我的不懈努力及家长的配合,古某在这半学期基本能依时到校上课,打架斗殴的现象也基本消除了。
四、要有鼓励性和哲理性,导之以行
教师要有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绩和缺点,用火热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振作起来,增强信心,积极行动。如罗某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课堂纪律较差,上课经常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我曾多次找他谈心,但收效不大。我在苦恼之余,开始冷静地检查一下自己对他的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终于发现我对他的教育太过简单了,每次谈话都是怀着恨铁不成鋼的心情,而不是抱着爱的态度。这时,我想起了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育者应该努力了解一个,从他所有的弱点和伟大一面来看,从他所有的日常需要和伟大精神愿望来看,他实际是怎样一个人。”于是我改变了过去喋喋不休的说教方式,和他进行了一次严肃而诚恳的谈话,指出他这种行为是令人痛心的,它不但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及老师的上课进度,而且引导他与班上的先进典型对照自己,接着鼓励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改掉这个缺点,并在班上及时表扬他的点滴的进步,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通过半年的努力,他的自我制约能力较强了,我又在班上肯定了他的进步,并让他担任了监督员。
五、有教育性和启迪性,持之以恒
班主任语言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家长的教育作用更大。很多学生常常把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语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而学生思想较为敏锐,勤于思考,因此班主任语言要有启迪性,使学生听了能悟出新的道理,意境得到升华,从中得到鼓舞,获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