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沉默现象是个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的问题,这一现象在各大高校的英语课堂都会出现,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学方面的其他诸多因素。本文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这类院校英语课堂沉默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以期改善这类本科院校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关键词:新建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也由以往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向交际性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模式转换。即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张开嘴大胆说英语,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交际会话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的——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他们选择沉默不语;面对老师的提问更是三缄其口,由此导致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成为老师最为头疼的环节。
一、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英语学习兴趣的缺乏。众所周知,如果学生自身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就必然会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在当前的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因此也就更谈不上积极了解英语课程相关知识,主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了。这种学习兴趣的缺失成了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2)英语基础薄弱。学生是否能够流畅使用英语交流取决于其之前英语知识的积淀:较高的英语水平为其在大学课堂上的良好表现奠定一定的基础;反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无物可言的情况。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入学前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所以在课堂上面对侃侃而谈的英语老师时大多时候不知所云,想让学生理解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成为天方夜谭。因此,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又一大主要原因。
(3)传统观念和畏惧心理的影响。中国学生多年来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一直采取多听少说的原则,认为规规矩矩地听讲课、做笔记是对老师的尊重;而积极地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做出回应,并和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都不应该是课堂上应有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他们传统观念里的课堂形式。另外,一部分学生也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即不想被同学认为喜欢出风头,更不想因为回答错误而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这种源于内心的因素导致大学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选择沉默不语。
2.教学方面的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来源于教学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产生。
(1)教学模式老套。当前我国部分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延续已有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用英语侃侃而谈,而大多数学生却神游天外,面对老师的一腔热情不知所云,甚至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参与,而过分强调知识的讲授,殊不知学生并非是收纳箱,学习的过程也并非将物品放入箱子那么简单;它需要学习者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消化,有效进行知识的输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输出。
(2)考核评定不恰当。当前,部分学校的大学英语考核体系缺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评,这主要是一直以来沿用的笔试考核标准造成的。所以师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书面考试成绩上,大多数学生更是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将英语抛到脑后……这样的考评标准就像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在长时间以应试为考量标准的模式影响下,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不出声地读书”,课堂沉默现象也由此产生了。
(3)教学材料不充分。教材的优劣对于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都采用相同的大学英语教材,然而,正是因为教材的统一,才导致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沉默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吃力:那些想努力学好英语的学生在面对自己很难驾驭的教材时就会力不从心,他们想说却不知该如何说,最终不得不放弃说。
二、课堂沉默现象的应对策略
1.加强文化导入,提升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不是纯粹的知识点的学习,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学习一种语言而不了解其所属的文化内涵,到头来学到的也只会是皮毛。在对所学知识不理解透彻的前提下,学习行为只是一种机械记忆的行为,学到后也很快就会遗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文化的导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让学生在异域风土人情的熏陶下提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
2.摒弃传统观念,克服畏惧心理
除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外,课堂内外教师还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及学生保持沉默的真实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正视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反馈。当学生应用语言的机会增多时,他们的自信心会慢慢建立起来,也会逐渐克服心理上的恐惧。
3.因材施教,合理选“材”
因材施教、合理选“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授课时应优化教学模式,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全班学生。另一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征订英语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取题材、内容及难易程度相当的教材。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让英语学习走出课堂,贴近生活。
4.强调交际实用性,完善考核体系
建立有助于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口语考试通常只是让学生朗读一篇文章或者背诵一段课文,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英语学习对其未来的发展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能够在考核时侧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考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话,学生自然就会重视课堂发言或者课堂活动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到量化考核体系中,激励学生多发言、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这样课堂沉默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结语
课堂沉默现象是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颇为无奈的问题,它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学生的自身因素,也有教学模式、教材方面的因素。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沉默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协调好师生、生生间的关系,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最终实现打破课堂沉默、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建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也由以往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向交际性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模式转换。即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张开嘴大胆说英语,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交际会话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的——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他们选择沉默不语;面对老师的提问更是三缄其口,由此导致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成为老师最为头疼的环节。
一、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英语学习兴趣的缺乏。众所周知,如果学生自身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就必然会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在当前的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因此也就更谈不上积极了解英语课程相关知识,主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了。这种学习兴趣的缺失成了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2)英语基础薄弱。学生是否能够流畅使用英语交流取决于其之前英语知识的积淀:较高的英语水平为其在大学课堂上的良好表现奠定一定的基础;反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无物可言的情况。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入学前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所以在课堂上面对侃侃而谈的英语老师时大多时候不知所云,想让学生理解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成为天方夜谭。因此,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又一大主要原因。
(3)传统观念和畏惧心理的影响。中国学生多年来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一直采取多听少说的原则,认为规规矩矩地听讲课、做笔记是对老师的尊重;而积极地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做出回应,并和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都不应该是课堂上应有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他们传统观念里的课堂形式。另外,一部分学生也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即不想被同学认为喜欢出风头,更不想因为回答错误而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这种源于内心的因素导致大学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选择沉默不语。
2.教学方面的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来源于教学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产生。
(1)教学模式老套。当前我国部分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延续已有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用英语侃侃而谈,而大多数学生却神游天外,面对老师的一腔热情不知所云,甚至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参与,而过分强调知识的讲授,殊不知学生并非是收纳箱,学习的过程也并非将物品放入箱子那么简单;它需要学习者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消化,有效进行知识的输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输出。
(2)考核评定不恰当。当前,部分学校的大学英语考核体系缺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评,这主要是一直以来沿用的笔试考核标准造成的。所以师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书面考试成绩上,大多数学生更是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将英语抛到脑后……这样的考评标准就像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在长时间以应试为考量标准的模式影响下,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不出声地读书”,课堂沉默现象也由此产生了。
(3)教学材料不充分。教材的优劣对于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都采用相同的大学英语教材,然而,正是因为教材的统一,才导致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沉默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吃力:那些想努力学好英语的学生在面对自己很难驾驭的教材时就会力不从心,他们想说却不知该如何说,最终不得不放弃说。
二、课堂沉默现象的应对策略
1.加强文化导入,提升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不是纯粹的知识点的学习,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学习一种语言而不了解其所属的文化内涵,到头来学到的也只会是皮毛。在对所学知识不理解透彻的前提下,学习行为只是一种机械记忆的行为,学到后也很快就会遗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文化的导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让学生在异域风土人情的熏陶下提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
2.摒弃传统观念,克服畏惧心理
除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外,课堂内外教师还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及学生保持沉默的真实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正视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反馈。当学生应用语言的机会增多时,他们的自信心会慢慢建立起来,也会逐渐克服心理上的恐惧。
3.因材施教,合理选“材”
因材施教、合理选“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授课时应优化教学模式,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全班学生。另一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征订英语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取题材、内容及难易程度相当的教材。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让英语学习走出课堂,贴近生活。
4.强调交际实用性,完善考核体系
建立有助于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口语考试通常只是让学生朗读一篇文章或者背诵一段课文,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英语学习对其未来的发展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能够在考核时侧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考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话,学生自然就会重视课堂发言或者课堂活动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到量化考核体系中,激励学生多发言、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这样课堂沉默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结语
课堂沉默现象是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颇为无奈的问题,它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学生的自身因素,也有教学模式、教材方面的因素。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沉默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协调好师生、生生间的关系,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最终实现打破课堂沉默、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