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7月1日起,欧盟颁布的建筑产品法规(简称CPR)将全面取代原来的建筑产品指令(简称CPD),这也意味着欧盟建筑产品法规进入强制实施阶段,它将对我国建材行业制造商、加工商和销售贸易商等开拓欧盟市场产生新的挑战。
低成本出口不可持续
据悉,CPR法规适用于欧洲市场销售流通的所有建筑产品,如屋顶材料、沥青混合料、石膏料、混凝料、水泥、管道、铺地材料、下水道设备、门窗、玻璃、结构金属产品、紧固件、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结构木料、交通信号指示、防火器材和加热设备等。该法规除了6项基本性能要求外,还要求企业证明其生产的建筑产品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信息。不仅如此,此法规还在原来约束建筑产品制造商的基础上,针对贸易商、进口商和分销商等与建筑产品流通相关的环节做了全新的强制性要求,对进入欧盟的建筑产品提供统一的性能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共同的技术语言,确保所有建筑产品性能信息的可靠。
目前,中国建材企业成为欧盟主要建筑产品供应商之一。每年出口金额累计50亿美元,增长率达30%。仅2013年1~8月,全国建材商品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增速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全年11.2%的平均增长水平。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主要出口商品离岸价格稳中有升,同比上涨幅度超过14%。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出口价格同比上涨25%;建筑用石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 14.8%,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6%;建筑和技术玻璃出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出口价格同比上涨9%。主要商品出口额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CE标志作为欧盟对产品安全性的强制要求,已成为我国建筑产品通往欧洲的通行证,没有CE标准的中国建材将失去欧盟客户。据了解,目前欧盟针对建筑产品的协调标准共约608个,很多中国企业由于对CE认证标准不熟悉,造成了盲目生产但无法出口的局面。
目前,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对于建筑产品的要求,已由传统的满足生活需求逐步转向以健康、环保为基础的享受型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建筑产品如果依旧以低廉的成本和资源优势出现,已无法获得欧洲市场的青睐。
随着欧洲建筑业的逐渐复苏与增长,很多中国企业纷纷希望通过对其产品进行 CE 认证,借助建筑业全球化的发展势头,稳固立足于欧洲市场。很多中国企业由于对产品相关的CE认证标准不熟悉,但又急于将产品打入欧盟市场,于是便造成盲目出口、一拥而上的局面,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成本仍然在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上收效甚微。
CPR强制实施对卫浴行业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CPR代替CPD,即建筑产品法规代替建筑产品指令。相比指令,法规具有强制性,在执行层面也会更加有效率,而且CPR可以直接导入到欧盟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监管执行力加强。卫浴行业中的陶瓷洁具、马桶、淋浴房等产品都是属于CPD要求的CE认证的产品,之前由于监管松散,卫浴出口产品CE认证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觉性。但是CPR实施后,这些出口欧盟的产品的CE认证便要求强制执行。各国政府开始积极响应,如英国设有专门机构来监管CPR执行情况。
第二,在建筑产品指令CPD的要求下,符合性声明(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简称DOC)是从广义上来声称产品安全属性符合标准,但是在建筑产品中,除了安全性,还有建筑产品特有的性能参数。例如,同样是瓷砖地板,安装在淋浴间与安装在大堂里,其防滑程度的要求就不一样;而建筑产品法规CPR则提出了产品性能声明(Declaration of Performance,简称DOP)的概念,把产品的关键建筑性能参数体现出来,从执行层面上来讲,相比以前的DOC,DOP更能清楚地表达产品的技术特性和产品定位。这样,建筑产品做CE认证的意义就更大了。
CPR在防火安全和可持续性方面有更细致、更严谨的要求。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企业产品要么淘汰,要么升级。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企业是有益的,经历过阵痛期,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以后,就会更环保、更健康。
很明显,CPR的实施会促进产业升级,如CPR对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就十分关注,提出材料回收及就近取材的概念,以及控制有害物质在建筑产品中的使用。CPR会推动整个建筑产品行业在选材上更倾向于可回收、无毒的、更天然的材料。
要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像所有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一样,CPR的实施对产业技术转化以及产业升级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之前,一些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因为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技术质量平台来体现产品的特性及差异性,可能会陷于鱼龙混杂的境地。现在情况将改变,CPR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CE认证在建筑产品上除了需要做产品检测之外,还要做工厂审核,即工厂的制程控制。通常,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会派专门的审查员到现场做专业的制程评估,要评估工厂从测试样品到大批量生产的连续性,以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对企业而言,建筑产品CE认证不仅要提高对产品标准的理解,更多的是提高整个制程工艺和优化质量控制过程。
在认证程序上,基本上跟之前在CPD体系下做CE认证是类似的,只是将其转变为CPR法规要求的CE认证。认证会有一个有序的转化,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完成产品检测和工厂审查,产品检测报告与工厂审查报告合并成为CE认证的合格性评估文件。
从商业市场上来讲,第三方机构才具有这样的公证力,中国的生产企业在技术解读和执行方面,欠缺准确把握标准的能力,需要依赖具有国际视野,尤其具有专业的实验室和工程检测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合作。
为了消除建筑产品技术差异顺利跨越欧盟贸易壁垒,专业认证机构建议,中国企业可通过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根据专业的建议与指导对产品进行CE认证和测试。“其实从技术上看,CPR的认证程序更简化,例如,企业不再需要到各个国家分别做检测就能通行欧盟成员国市场,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专业认证机构负责人介绍称。因此,对中国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法规在认证费用上也有好的一面。
低成本出口不可持续
据悉,CPR法规适用于欧洲市场销售流通的所有建筑产品,如屋顶材料、沥青混合料、石膏料、混凝料、水泥、管道、铺地材料、下水道设备、门窗、玻璃、结构金属产品、紧固件、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结构木料、交通信号指示、防火器材和加热设备等。该法规除了6项基本性能要求外,还要求企业证明其生产的建筑产品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信息。不仅如此,此法规还在原来约束建筑产品制造商的基础上,针对贸易商、进口商和分销商等与建筑产品流通相关的环节做了全新的强制性要求,对进入欧盟的建筑产品提供统一的性能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共同的技术语言,确保所有建筑产品性能信息的可靠。
目前,中国建材企业成为欧盟主要建筑产品供应商之一。每年出口金额累计50亿美元,增长率达30%。仅2013年1~8月,全国建材商品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增速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全年11.2%的平均增长水平。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主要出口商品离岸价格稳中有升,同比上涨幅度超过14%。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出口价格同比上涨25%;建筑用石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 14.8%,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6%;建筑和技术玻璃出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出口价格同比上涨9%。主要商品出口额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CE标志作为欧盟对产品安全性的强制要求,已成为我国建筑产品通往欧洲的通行证,没有CE标准的中国建材将失去欧盟客户。据了解,目前欧盟针对建筑产品的协调标准共约608个,很多中国企业由于对CE认证标准不熟悉,造成了盲目生产但无法出口的局面。
目前,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对于建筑产品的要求,已由传统的满足生活需求逐步转向以健康、环保为基础的享受型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建筑产品如果依旧以低廉的成本和资源优势出现,已无法获得欧洲市场的青睐。
随着欧洲建筑业的逐渐复苏与增长,很多中国企业纷纷希望通过对其产品进行 CE 认证,借助建筑业全球化的发展势头,稳固立足于欧洲市场。很多中国企业由于对产品相关的CE认证标准不熟悉,但又急于将产品打入欧盟市场,于是便造成盲目出口、一拥而上的局面,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成本仍然在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上收效甚微。
CPR强制实施对卫浴行业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CPR代替CPD,即建筑产品法规代替建筑产品指令。相比指令,法规具有强制性,在执行层面也会更加有效率,而且CPR可以直接导入到欧盟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监管执行力加强。卫浴行业中的陶瓷洁具、马桶、淋浴房等产品都是属于CPD要求的CE认证的产品,之前由于监管松散,卫浴出口产品CE认证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觉性。但是CPR实施后,这些出口欧盟的产品的CE认证便要求强制执行。各国政府开始积极响应,如英国设有专门机构来监管CPR执行情况。
第二,在建筑产品指令CPD的要求下,符合性声明(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简称DOC)是从广义上来声称产品安全属性符合标准,但是在建筑产品中,除了安全性,还有建筑产品特有的性能参数。例如,同样是瓷砖地板,安装在淋浴间与安装在大堂里,其防滑程度的要求就不一样;而建筑产品法规CPR则提出了产品性能声明(Declaration of Performance,简称DOP)的概念,把产品的关键建筑性能参数体现出来,从执行层面上来讲,相比以前的DOC,DOP更能清楚地表达产品的技术特性和产品定位。这样,建筑产品做CE认证的意义就更大了。
CPR在防火安全和可持续性方面有更细致、更严谨的要求。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企业产品要么淘汰,要么升级。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企业是有益的,经历过阵痛期,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以后,就会更环保、更健康。
很明显,CPR的实施会促进产业升级,如CPR对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就十分关注,提出材料回收及就近取材的概念,以及控制有害物质在建筑产品中的使用。CPR会推动整个建筑产品行业在选材上更倾向于可回收、无毒的、更天然的材料。
要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像所有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一样,CPR的实施对产业技术转化以及产业升级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之前,一些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因为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技术质量平台来体现产品的特性及差异性,可能会陷于鱼龙混杂的境地。现在情况将改变,CPR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CE认证在建筑产品上除了需要做产品检测之外,还要做工厂审核,即工厂的制程控制。通常,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会派专门的审查员到现场做专业的制程评估,要评估工厂从测试样品到大批量生产的连续性,以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对企业而言,建筑产品CE认证不仅要提高对产品标准的理解,更多的是提高整个制程工艺和优化质量控制过程。
在认证程序上,基本上跟之前在CPD体系下做CE认证是类似的,只是将其转变为CPR法规要求的CE认证。认证会有一个有序的转化,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完成产品检测和工厂审查,产品检测报告与工厂审查报告合并成为CE认证的合格性评估文件。
从商业市场上来讲,第三方机构才具有这样的公证力,中国的生产企业在技术解读和执行方面,欠缺准确把握标准的能力,需要依赖具有国际视野,尤其具有专业的实验室和工程检测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合作。
为了消除建筑产品技术差异顺利跨越欧盟贸易壁垒,专业认证机构建议,中国企业可通过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根据专业的建议与指导对产品进行CE认证和测试。“其实从技术上看,CPR的认证程序更简化,例如,企业不再需要到各个国家分别做检测就能通行欧盟成员国市场,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专业认证机构负责人介绍称。因此,对中国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法规在认证费用上也有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