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字》中主要人名的象征意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sgh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红字》中巧妙地运用象征这一文化创作手法表现出自己多义、模糊、矛盾的创作思想,并表达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其中,《红字》中的主要人名就拥有多姿多彩的象征寓意,其内涵随着人名的变化而不同。本文将对作品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所体现的象征寓意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红字》 象征主义 “A”字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象征主义文学的释义
  19世纪中叶,作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象征主义文学在法国起源。它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起,被公认为人类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语中意为“拼凑”、“类比”,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或是用小事物来代表、暗示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象征基督;或是用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具体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象征贪婪。
  20世纪初期,象征主义文学扩及欧美各国,成为国际性的文学流派。它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等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在题材上,象征主义文学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象征主义文学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
  二 霍桑与象征主义
  19世纪初期,美国进入了文化复兴的重要时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其中,清教、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等思想最为盛行。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美国文学家,纳撒尼尔·霍桑无疑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他开始对当时的人类状况和命运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方面,霍桑意识到伪善严厉的清教教义压抑了人性,摧残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彻底摆脱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这样的文化矛盾使霍桑的人生观、世界观变得不确定。他无法找到一种合情合理的途径来改变现实社会、追求完美的理想。他唯有借用象征主义来表现他困惑彷徨的心态,因为象征主义能使他的作品拥有多重释义,从而充分体现其个人价值观的不确定性。
  因此,霍桑在《红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这一文化创作手法以表现自己多义、模糊、矛盾的创作思想,诱发读者的想象,并表达一种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作为象征主义大师,霍桑赋予《红字》中主要人名多姿多彩的象征寓意,以表达自己不确定的价值观。本文将对作品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所体现的象征寓意进行简要解析。
  三 海斯特·白兰——可见的“A”
  作为《红字》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霍桑给予了她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特殊名字——海斯特·白兰。通过对海斯特名字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海斯特的形象、个性和经历。
  女主人公的名“海斯特”(Hester)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象征意义。其一,从发音上,“Hester”与“Hestia”(希腊神话中的女灶神赫斯提)相似。厨房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热情,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海斯特”(Hester)这一名字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海斯特·白兰应该是一个热情、美丽的女子。这一点从霍桑对海斯特的描述中得到了证实——“这位少妇身材颀长,体态完美到极致”。海斯特的独特外表很容易使读者想到“神圣的母性”形象,她与生俱来的高贵使她有别于波士顿的其他普通女性。其二,“Hester”一词与“hastier”(鲁莽的、绝望的)一词同音,这恰好表明了海斯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年轻时,海斯特被人说动嫁给了“行将就木、心理扭曲、满脸皱纹、几近阳痿”的伪善学者齐灵渥斯,齐灵渥斯整日投入到他的学习,对妻子缺少关怀,对生活没有半点热情。这种仓促和鲁莽的“精神”让海斯特独自过着没有家庭没有温暖的生活。到达波士顿后,海斯特又仓促地与丁梅斯代尔相爱,生下了珠儿,并没有考虑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为此,她被处以通奸罪,胸带红字“A”示众。
  “白兰”(Prynne)这一姓也同样有多重象征意义。首先,“Prynne”一词的发音与“prurient”一词相似,其意为“好色”。该词明确地解释了在新大陆上海斯特对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爱。霍桑用其象征意义向读者表明了海斯特所犯下的罪行。其次,“Prynne”一词在拼写上与“prune”相似,在意义上与“purifying”相似。用这样的象征手法,霍桑不仅指出了海斯特犯有罪行的事实,而且还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信念——海斯特能得到救赎。
  虽然海斯特犯下了“通奸罪”,但她却勇敢地承担了所有的惩罚和痛苦。因为海斯特的勇气和独立,她胸口上佩戴的“A”字逐渐改变了最初的意义。最终,海斯特成为了“真、善、美”的化身。因此,“海斯特”这一名字可被看作是具有纯洁思想的女神的象征。
  四 亚瑟·丁梅斯代尔——隐藏的“A”
  亚瑟·丁梅斯代尔是一位年轻英俊、知识渊博、有前途的牧师。他在小说中出現的第一个场景是站在海斯特面前,镇上的人正在七嘴八舌地议论海斯特犯下了什么罪行,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从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很容易被这位牧师所感动,但很难明白谁是孩子的父亲。而霍桑给这位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Arthur Dimmesdale)一名,就是想明确地告诉读者,亚瑟·丁梅斯代尔正是海斯特罪行的同犯。从逻辑上讲,“亚瑟·丁梅斯代尔”(Arthur Dimmesdale)的首字母“AD”代表着“adultery”(通奸)。就如同失乐园里受到真爱和禁果诱惑的“亚当”(Adam)一样,丁梅斯代尔违反了严格的宗教戒律,遭受了无尽的痛苦。
  “丁梅斯代尔”(Dimmesdale)一词也具有很多象征意义。“Dim”意为“黑暗、虚弱”;“dale”意为“山谷”。所以,“丁梅斯代尔”(Dimmesdale)一名实际上就象征着这位牧师的内心就像一个深而隐蔽的山谷。这个名字准确生动地代表了牧师的生存状态及他犯下通奸罪后的内在精神。   毫無疑问,丁梅斯代尔深深地爱着海斯特和他的孩子珠儿,但他只能在夜晚或黑暗的森林里与她们相见。七年里,他隐瞒着自己的罪行,过着充满否定和怀疑的生活,也因此而痛苦万分。他憎恨自己的虚伪,但又不敢说出自己是海斯特的同犯这一事实。但是,在经历了众多痛苦之后,丁梅斯代尔最终征服了自己的懦弱和虚伪,向世人说出了事实,承认了海斯特和珠儿的身份。总而言之,“丁梅斯代尔”(Dimmesdale)这个名字就象征着“一个犯下通奸罪的男人隐藏了自己的罪行,进入了黑暗莫测的内心世界”。
  五 罗杰·齐灵渥斯——复仇的“A”
  罗杰·齐灵渥斯(Roger Chillingworth)是海斯特的丈夫为了伪装自己的身份而使用的一个假名字。他实际上是一个又老又孤僻的英格兰学者,因为整日投入学习而失去了人性。他所有的本性和人格都在霍桑给他的这个名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Roger”一词在发音上与“Rogue”一词相近,意为“流氓、坏蛋”。这就表明罗杰·齐灵渥斯从来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当齐灵渥斯到达市场时,他的外表是令人害怕的:“他的面容蹙起一种辗转不安的恐怖,像是一条蛇正从那面容上急剧地缠了过去,而后稍微停留,蜷曲成一团,暴露在众人面前”。他不是出于真爱而与年轻美貌的海斯特结婚的,所以他们这种不正常的婚姻被认为是很多非自然关系的结合——年老与年少、畸形与美丽、勤奋好学的心灵与充满激情的本性。齐灵渥斯正是那个带给海斯特孤独家庭生活和无爱婚姻的人,也正是他促使了海斯特犯下通奸的罪行。他歪曲畸形的身躯反映了他扭曲的心灵。他可被视作是失乐园里的那条蛇,是罪恶的象征。霍桑对这样一个自私、吝啬的魔鬼形象的描述,预示着齐灵渥斯最终会被人类社会所排斥。
  其次,“chilling”和“worth”组成了“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的姓,它们同样也有象征意义。“chilling”一词来自于单词“chilly”,其意为“令人不愉快的寒冷的感觉”。这样一个词象征着齐灵渥斯是一个无情、冷血的复仇者。他用摧残牧师的方式作为他处理罪恶的手段。然而,“worth”象征着齐灵渥斯这个复仇者的一生是无价值的。当他发现妻子背叛他时,他用自己所有的时间来寻求复仇,以至于他都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因此,在小说的最后一幕,当丁梅斯代尔在刑台上躲避他时,齐灵渥斯顿时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不足一年时间,齐灵渥斯彻底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动力,离开了人世。这样的结局告诉我们,在复仇的过程中,这个可怜的家伙齐灵渥斯失去了自我,比他的受害者丁梅斯代尔更悲惨。齐灵渥斯无意义无价值的复仇使他从受害者变成了罪人,也正是他心中那个复仇的“A”字造成了他自己悲剧性的结局。
  因此,“罗杰·齐灵渥斯”(Roger Chillingworth)就是一个可怕的、缺乏人间温暖的魔鬼。身份的丧失与亲情的缺乏象征着他与乡民的隔离。霍桑通过“罗杰·齐灵渥斯”(Roger Chillingworth)这个名字的象征意义把自己对人们要同情要宽容的道德警告恰当地表达了出来。
  六 珠儿——活的“A”
  毫无疑问,珠儿是霍桑所创造的最引人注目但又最难理解的象征形象。作为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真爱与“罪”的产物,珠儿用这个单一但多层次的名字扮演了维护道德的角色,传递了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
  首先,“pearl”(珍珠)一词来源于《圣经·新约》。如《圣经》所说,天国就如同一个寻找珍珠的商人,为了找到价值连城的珍珠,他不惜卖掉自己的一切来买到它。正因如此,海斯特给她的孩子取名“Pearl”(珠儿),以暗示这个孩子极其昂贵,是她作为母亲的唯一财富。为了保护这个贵重、唯一的珍宝,父母得牺牲他们所有的声誉和正常的生活——父亲过着痛苦耻辱的生活,母亲失去了荣誉和拥有生命价值的自由。
  其次,“pearl”的读音与“purl”(潺潺流淌的小溪)很相似。珠儿与小溪的关系也在小说中得以体现:“珠儿与那溪水颇为相似,因为她的生命也是从同样神秘的一个泉源涌出来的,并流经了同样沉重的阴影笼罩的暗淡景色”。就如同小溪能倒影出人影一样,珠儿也目睹了父母的罪行,并时刻提醒着人们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罪。总的来说,与其他三个主人公所代表的“罪恶”相比,珠儿代表着人性的“善良”。“Pearl”(珠儿)这个名字所象征的意义——珍贵、纯洁、美丽、诚实,正是霍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希望。在霍桑眼中,珠儿就是人类的未来。
  上帝用独特的方式来拯救海斯特的罪——赐给她一个名叫珠儿的孩子。珠儿是小说人物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形象。丁梅斯代尔把珠儿视为“违背法律的自由”;海斯特认为珠儿是她与丁梅斯代尔所犯罪行的“有生命的象形文字”;社会则把珠儿看作是罪恶的产物。事实上,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红字,时刻提醒着海斯特所犯下的罪行。她也是摆脱束缚的自然法则,释放野性的自由,激情被压抑后的必然结果。作为该小说中最复杂、最容易被误解的人物之一,珠儿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多变的象征形象。她是一个活的红字,海斯特罪行的产物;她是一个贵重的珍宝,海斯特作为母亲的唯一财富;她亦是小说中的道德标准,霍桑理想的人类未来。
  七 结语
  通过以上对《红字》中主要人物名字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我们不禁感叹霍桑作为“象征主义大师”的高超技艺。霍桑的象征主义手法渗透于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他对象征主义的巧妙运用说明了他既是清教主义的批判者又是继承者,反映了他看待美国社会的矛盾心理。霍桑对象征主义形象的系统应用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读者沉浸在这些象征形象所创造的梦幻世界中。因此,霍桑无愧为是人类文学史上的“象征主义先知”和“象征主义大师”。
  参考文献:
  [1] 霍桑,熊玉鹏译:《红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2] Welfred,L.Guerin.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金晓琳:《〈红字〉中象征手法的特色》,《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
  [4] 洪流:《论红字“A”的象征意义》,《安徽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作者简介:洪科,女,1981—,四川雅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其他文献
发型的变化展现出了不同年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大麻花辫到爆炸式到现在的五颜六色、不等长且不规则的染烫发艺新概念,发型演绎着时尚的晴雨表。  周末看见姑姑正在打扫挂在墙上的像框。一张上世纪70年代末拍摄的黑白结婚照,新郎、新娘穿着军装,胸前别着毛主席纪念章。姑姑和所有中国女性一样留着麻花辫,麻花辫成了那时的经典发型,姑姑当时喜欢把长长的秀发编成麻花放到身后,有时还用黑色小发夹别起来。  到了80
摘要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以其坚强、勇敢、自信的性格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小说充满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并且烘托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赞颂了郝思嘉敢于与不公平命运反抗的精神。本文试对《飘》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小说中体现的女权意识进行探讨,并对其产生的深刻寓意与内涵进行研究。  关键词:《飘》 塔拉主题 反抗精神 身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