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以急性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1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以急性上腹痛为首发表现的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30岁以上多见,梗死部位以下壁或下壁合并右心室(或后壁)多见, 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多见,并发症多,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结论:临床上遇到3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患者,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关键词】 心肌梗死;上腹痛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AMI患者76例,其中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15例,占全部病例的9.86%。年龄44~86岁,59岁以下22例,60~69岁27例,70岁以上27例,平均年龄(63±4)岁;男性63例,女性13例;心梗部位:单纯下壁15例,下壁合并右 心室14例,下壁合并正后壁11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13例,前壁17例,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既往病史: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病史11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3例;吸烟51例(66.6%),饮酒34例(44.44%),肥胖30例(38.8%),高胆固醇血症34例(44.4%),高甘油三酯血症21例(27.7%),高血压病17例(22.2%),家族史3例(16.6%),糖尿病3例(16.6%)。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AMI的诊断标准[2],即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2 临床表现 15例均无胸痛,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急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大汗3例,2例于腹痛后1h出现意识障碍;并发低血压休克3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律失常6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反复室速、室颤1例,2例在急诊科发生猝死。
1.3 误诊情况 5例在诊所按胃病治疗,3例以急腹症收住外科,住院前至门诊均行腹部彩超检查,1例同时行胃镜检查;2例于住院后当日、1例于住院后次日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AMI后转心内科;误诊4例,误诊率为28.9%。
1.4 治疗与转归 仅8例及时行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溶栓治疗,其余6例失去溶栓及早期治疗机会,均给予以下治疗。①抗心肌缺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②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合用);③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④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⑥镇静止痛药:吗啡或杜冷丁。死亡3例,死亡率为20%。死亡原因:死亡病例均于入院后再发AMI导致心梗面积扩大,1例发病当日突发心电机械分离死亡,1例持续低血压、休克于发病3d后死亡,1例入院当日反复室速、室颤发作,电除颤无效死亡。2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拒绝住院抢救治疗自动出院:1例发病当日并发休克,1例于发病后第4d因再发AMI并发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9例治疗3~4周病情好转出院。
2 讨 论
2.1 AMI患者腹痛的主要原因 ①心肌缺血、坏死刺激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末梢,而心脏与腹部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纤维束,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至丘脑和大脑皮层后,产生腹痛的错觉。②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下后壁表面,下后壁心肌梗死时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肠反射,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及饱胀感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因膈肌痉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③胃肠道缺血及迷走神经反射,诱发或加重其原有的腹部疾患[3]。
2.2 误诊原因分析 临床医生对AMI缺乏警惕性,易受原发症状、局部症状迷惑;忽视其胸闷、胸痛及血压下降等伴随症状,只听患者主诉,不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即做出结论,为主要原因。另外,约80%AMI利用常规体表心电图可确诊[4],因未及时做该项检查而使诊断被延误,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本组4例误诊病例中均因在外科住院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而准确诊断。
2.3 经验教训 临床上遇有30 岁以上原因不明的急性上腹痛,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者,应警惕AMI的可能性,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其血压变化情况,结合临床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以避免误诊,提高AMI的诊断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 朱慧楠,林延明,许庆,等.外科急诊中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1):47-50.
[4]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心肌梗死;上腹痛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AMI患者76例,其中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15例,占全部病例的9.86%。年龄44~86岁,59岁以下22例,60~69岁27例,70岁以上27例,平均年龄(63±4)岁;男性63例,女性13例;心梗部位:单纯下壁15例,下壁合并右 心室14例,下壁合并正后壁11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13例,前壁17例,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既往病史: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病史11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3例;吸烟51例(66.6%),饮酒34例(44.44%),肥胖30例(38.8%),高胆固醇血症34例(44.4%),高甘油三酯血症21例(27.7%),高血压病17例(22.2%),家族史3例(16.6%),糖尿病3例(16.6%)。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AMI的诊断标准[2],即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2 临床表现 15例均无胸痛,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急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大汗3例,2例于腹痛后1h出现意识障碍;并发低血压休克3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律失常6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反复室速、室颤1例,2例在急诊科发生猝死。
1.3 误诊情况 5例在诊所按胃病治疗,3例以急腹症收住外科,住院前至门诊均行腹部彩超检查,1例同时行胃镜检查;2例于住院后当日、1例于住院后次日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AMI后转心内科;误诊4例,误诊率为28.9%。
1.4 治疗与转归 仅8例及时行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溶栓治疗,其余6例失去溶栓及早期治疗机会,均给予以下治疗。①抗心肌缺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②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合用);③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④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⑥镇静止痛药:吗啡或杜冷丁。死亡3例,死亡率为20%。死亡原因:死亡病例均于入院后再发AMI导致心梗面积扩大,1例发病当日突发心电机械分离死亡,1例持续低血压、休克于发病3d后死亡,1例入院当日反复室速、室颤发作,电除颤无效死亡。2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拒绝住院抢救治疗自动出院:1例发病当日并发休克,1例于发病后第4d因再发AMI并发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9例治疗3~4周病情好转出院。
2 讨 论
2.1 AMI患者腹痛的主要原因 ①心肌缺血、坏死刺激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末梢,而心脏与腹部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纤维束,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至丘脑和大脑皮层后,产生腹痛的错觉。②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下后壁表面,下后壁心肌梗死时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肠反射,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及饱胀感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因膈肌痉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③胃肠道缺血及迷走神经反射,诱发或加重其原有的腹部疾患[3]。
2.2 误诊原因分析 临床医生对AMI缺乏警惕性,易受原发症状、局部症状迷惑;忽视其胸闷、胸痛及血压下降等伴随症状,只听患者主诉,不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即做出结论,为主要原因。另外,约80%AMI利用常规体表心电图可确诊[4],因未及时做该项检查而使诊断被延误,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本组4例误诊病例中均因在外科住院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而准确诊断。
2.3 经验教训 临床上遇有30 岁以上原因不明的急性上腹痛,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者,应警惕AMI的可能性,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其血压变化情况,结合临床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以避免误诊,提高AMI的诊断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 朱慧楠,林延明,许庆,等.外科急诊中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1):47-50.
[4]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