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不同尖端直径和吸引管路的根管内吸引器在3D打印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中切牙根管内的吸引效果。方法:3D打印方法制备3根管上颌第一磨牙,2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1根管上颌中切牙各48个,随机分为6组(n=8)。组装尖端直径0.5 mm、1.0 mm和1.5 mm的根管内吸引器分别配合弱吸或者强吸管路(n=8)。不同尖端直径吸引器依次置入3组牙模型的各个根管,数码相机拍照,ImageJ软件测量置入深度。各组牙模型注入显影液,CBCT扫描吸引前图像,随后,各组根管内吸引器在每个根管内吸引5
【基金项目】
: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临床新技术新疗法项目(编号:PKUSSNCT-17A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尖端直径和吸引管路的根管内吸引器在3D打印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中切牙根管内的吸引效果。方法:3D打印方法制备3根管上颌第一磨牙,2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1根管上颌中切牙各48个,随机分为6组(n=8)。组装尖端直径0.5 mm、1.0 mm和1.5 mm的根管内吸引器分别配合弱吸或者强吸管路(n=8)。不同尖端直径吸引器依次置入3组牙模型的各个根管,数码相机拍照,ImageJ软件测量置入深度。各组牙模型注入显影液,CBCT扫描吸引前图像,随后,各组根管内吸引器在每个根管内吸引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骨性Ⅲ类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Ⅲ类畸形患者20例,通过影像科医生的诊断判定关节盘移位类型,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进行关节间隙测量判定髁突位置情况,观察术前正畸治疗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变化。结果术前正畸治疗不会导致关节盘的位置变化(P>0.05)。术前正畸前后TMJ关节间隙和关节间隙指数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正畸治疗
目的:评价用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时保留非病灶牙正常牙髓活力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我科就诊的大型颌骨囊肿16例。术前评估囊肿内非病灶牙的牙髓活力,予以开窗引流术治疗,开窗术后2周~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囊肿内非病灶牙的牙髓活力;待囊肿变小后行刮治术,术后再次评估非病灶牙的牙髓活力。结果:16例颌骨大型囊肿涉及非病灶牙68颗,术后牙髓活力保留的牙为60颗,对8例牙髓坏死的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行烤瓷冠修复。结论:开窗引流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损伤小,发生颌骨骨折的可能性低,而且对囊肿涉及
目的观察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选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的自体皮肤移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的皮肤供区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而对照组则用传统的油纱布治疗。观察患者皮肤供体区域的24 h出血量,换药时的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疤痕增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术后24 h浸透纱布层数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于术后1、3、6、9 d换药时疼痛数值比较,其中术后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患者面容、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治疗的37例ADDWoR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头影测量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分析髁突
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梭形细胞瘤(spindle cell tumors)较为罕见,术后易复发。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耳前区并多次复发的梭形细胞瘤。
高精尖医疗设备的迅速发展,为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革命性变化,为精细化检查和疑难病例的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如何降低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成本、有效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和闲置,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医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1]。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装置(CT)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人体断层扫描成像的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应用广泛,已列入军队疗养机构医疗设备配备标准,但疗养机构普遍存在医工人才不足,设备维护力量薄弱等问题。中高端CT以高速、低剂量、大范围地扫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为影
目的:探讨PRF膜联合MTA用于兔下颌门齿直接盖髓术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情况。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每只实验兔的2颗下颌门齿作为实验牙且接受同一种处理方法,根据盖髓材料不同分为:3个实验组(PRF+MTA组、PRF组、MTA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实验牙露髓模型,根据分组不同应用不同盖髓材料进行直接盖髓术;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28天从每组中随机选择4只实验兔并处死,拍摄CBCT,运用Mimics19.0软件对实验牙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术后第7天、第28天穿髓孔处形成的钙化物的体积。结
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进行槲皮素干预,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牙槽骨吸收量、血糖值变化以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变化,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N组)、牙周炎对照组(P组)、糖尿病牙周炎非治疗组(DP组)和糖尿病牙周炎槲皮素治疗组(DP+Q组)。N组正常喂养,P组建立牙周炎模型,DP组和DP+Q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理想的治疗目标是重建缺损的牙周组织,恢复牙齿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干细胞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来源于其旁分泌特性,其分泌的各种生物活性因子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中,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及分化,促进血管新生及牙周组织的修复。本文探讨了MSC-CM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与同龄非唇腭裂正常儿童比较,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上下颌不同位点口周力的特征。方法选取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为UCLP组;同龄正常儿童21例(男14例,女7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测量每个研究对象息止位时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