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地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课堂教学要从保护学生好奇心,引发生疑,萌发创新;从通过数学的应用价值来创设问题情境;从创建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成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萌发创新 问题情境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当代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以现代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该怎样才能迎头赶上呢?面对迎面而来的新科学技术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地位。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谈些见解。
一、保护好奇,引发生疑,萌发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作好心理准备。
激疑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生发疑点。例如:我在黑板上出示20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对学生说:“我不看黑板,你告诉我第几只,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经过实际游戏,学生们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通过数学的应用价值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尽可能為学生提供实地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一次次的实际应用中,深切地感到课本里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通过应用,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时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份作业:设计“一次春游活动方案”,要求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扣程序等在活动方案中体现得当。由于“春游活动方案”为学生喜闻乐见,这一开放性的作业由时间知识为线索,结合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创建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情感与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四个要素:一是师生都有愉悦的心理体验;二是教师发出的信息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互响;三是教与学双方都能输出有效信息;四是师生间的情感能互相促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甲同学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乙同学回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规规矩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着发言的机会。可以说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交往形式,提倡多向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既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亦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既可以面向学生个体,也可以面向学习小组。如在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练习课上,课一开始,问题不断:“老师,我请您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在哪儿?”“如果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先要知道哪些条件?请第三小组同学回答。”……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随着这些问题展开思维,在这种情境下学习,孩子们体验的是一种主动学习成长的快乐。
有时由一个同学编出的题或想到的问题,再由其指名请另外某个同学解答;有时就某一问题大家可以大声争论,也可以交头接耳。当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会请所有想好的孩子站起来小声说一说,而不是用一对一的形式;当学生答错或思维受阻时,有时是教师引导点拨,有时则由其他同学针对问题的关键反问对方,促其思考。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不再是只跟着教师设计好的思维圈思考,而是充分享受学习、交往和成长的幸福。
在教学中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使学生创新,数学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即使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第二,要使学生创新,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准备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巩固性参与、变式性参与、发展性参与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