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观中国教育发现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源于我国九十年代兴起的综合实践活动思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回归人性化知识的当代知识观和主张从静态性、封闭性转向动态性、开放性的当代课程观。根据新发展阶段论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组织,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活动学习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性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它们都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思想,二者均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强调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但它们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是隶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要受语文学科的限制;后者则是单独的,区别于基础性课程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学校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后者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既承担掌握间接经验的任务,又承担掌握直接经验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承担后者。所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实质上是综合活动课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或称为 “ 分支 ” 。
那么何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世界的整体性与交融性。综合性学习在认识事物活动中始终坚持整体论。在整体论看来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選择范围应包括与小学语文有关的学习者本人、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整体论视野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区别的关键。
二、学习目标的隶属性与整合性。《课标》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显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就说明它要隶属于语文学科,要为语文学科服务。由于它的内容是开放自主的,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联系的,带来了实现目标的整合性和随顺性。也就是目标的实现要随顺内容的特点做出弹性的处理,既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多项目标,又要实现学科外部的多项目标。这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多项内部目标整合,又要将外学科、非智力因素(除情感、态度以外的诸如意志、动机等心理品质)、个性发展等外部目标整合。最后将内外部目标整合,达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的。所谓整合,笔者认为是一种揉合,犹如做兰州拉面时的揉面团:先在面粉里放入油、盐、味精、香料,然后揉合成面团,接着就可以拉出滑爽、味美、气香,补益脾胃的拉面了。
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面对繁杂的社会,要竞争创新,必须具有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规定了要选择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的内容来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既可选教材内也可选教材外的,它无固定、统一的教材内容。大多数学习内容及课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但是它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要受 “ 校情、师情、生情 ” 的制约,必须以整体上的计划性和局部上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调节处理。
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它们都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思想,二者均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强调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但它们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是隶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要受语文学科的限制;后者则是单独的,区别于基础性课程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学校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后者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既承担掌握间接经验的任务,又承担掌握直接经验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承担后者。所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实质上是综合活动课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或称为 “ 分支 ” 。
那么何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世界的整体性与交融性。综合性学习在认识事物活动中始终坚持整体论。在整体论看来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選择范围应包括与小学语文有关的学习者本人、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整体论视野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区别的关键。
二、学习目标的隶属性与整合性。《课标》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显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就说明它要隶属于语文学科,要为语文学科服务。由于它的内容是开放自主的,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联系的,带来了实现目标的整合性和随顺性。也就是目标的实现要随顺内容的特点做出弹性的处理,既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多项目标,又要实现学科外部的多项目标。这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多项内部目标整合,又要将外学科、非智力因素(除情感、态度以外的诸如意志、动机等心理品质)、个性发展等外部目标整合。最后将内外部目标整合,达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的。所谓整合,笔者认为是一种揉合,犹如做兰州拉面时的揉面团:先在面粉里放入油、盐、味精、香料,然后揉合成面团,接着就可以拉出滑爽、味美、气香,补益脾胃的拉面了。
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面对繁杂的社会,要竞争创新,必须具有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规定了要选择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的内容来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既可选教材内也可选教材外的,它无固定、统一的教材内容。大多数学习内容及课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但是它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要受 “ 校情、师情、生情 ” 的制约,必须以整体上的计划性和局部上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调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