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小姐”的忏悔录

来源 :爱你·阳光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起小姐”是住在我对铺的女同学。就在刚刚我抬笔的时候,她从我身边飘过,跟我似乎发生了汗毛与汗毛之间的量子级摩擦,于是我便听到她一日三千遍的口头禅:“对不起,撞到你了。”
  她到底有没有撞到我,我压根没感觉,这么说倒仿佛应该怪我没有计算好抬胳膊的时间。我叹了口气,看着她一蹦一跳地走了。
  最开始想到这个外号的是阿非,理由很直白:这姑娘开口,十有八九先说“对不起”。进教室忘了给后边的人留门,吃饭比同伴慢了一点,东西不小心掉到地上……无数个场合在她看来都成了应当说抱歉的时机。
  阿非对此很无奈:“你整天都跟谁说对不起啊?我耳朵要磨出茧了。”
  “对不起小姐”也是一脸的无辜:“说对不起也不行?”
  阿非懊恼无比:“好歹换个词吧?”
  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以后改。”
  阿非服了。
  这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可事实就是如此,“对不起小姐”的人缘与其道歉次數成反比。
  她没明白。我花了零点五秒反应,最后坦诚相告:“他说你的道歉不值钱。”
  “什么意思?”“对不起小姐”头顶的怒气上涨,“我注意文明用语反倒不对了,招谁惹谁了,我?”
  课代表冷笑一声:“你那不叫道歉,大姐,叫逼供——非逼我们说‘没关系’不可啊!”
  “对不起小姐”很烦躁。
  就在昨晚回寝室后,“对不起小姐”一屁股坐到我床上来,眼睛红红的,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怎么了?”
  “人际关系是世界上最麻烦的事情。”她冷不防蹦出来一句,“你看,我是不小心把××的水杯打翻了,但我道歉了啊,一下午我都在跟她说对不起,可她一点儿都不消气。刚刚放学时我跟她说我真不是故意的,可你猜怎么着,她居然说我太傲慢!我哪里傲慢了?哎……你那是什么表情啊?”
  大概当时我没有露出什么好脸色。我说:“没什么,我感觉你说得好像她应该给你道歉似的。”
  “我可没说。”但傲娇二字在她头上闪烁。
  “我说,你也不能光说对不起啊,起码给人家擦个桌子什么的。”
  “我还没动手就有人帮忙擦了啊。再说,她生气是因为水洒在她的画上了……但我能怎么办?我又不能给她重新画一幅。”
  “唔。”“对不起小姐”的画功的确不能与那位学美术的倒霉姑娘相比。
  “她为什么非得跟我过不去呢?”她仿佛抓到一根稻草,向我求助。
  “很显然,”我看着她充满希望的脸色,“错在你。”
  “对不起小姐”显然惊愕了一下,随后马上改口:“是,我知道,都怪我。”
  “可你这话听起来一点儿都不真心。”
  “那你还要我怎么办?”她急得又要哭了。
  “至少你得真诚一点。”
  “我还不够真诚?”
  我看着她急切的神色,突然明白了她明明礼貌第一却还人缘极差的原因,也明白了所谓傲慢的含义。
  我曾经想,等下一次“对不起小姐”向自己道歉的时候,我一定立马说:“对,都怪你,你得赔偿我。”看看她是什么反应——想必就是刚刚那个反应,一脸的不敢相信。所以也就是说,她在说“对不起”的时候,也许并没有做好要负责任的准备。
  一句“对不起”,听上去有君子风度,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它退化成了某种用以解围的工具,仿佛天大的罪过因为心怀歉意都能得到赦免,自己也就不必背负有愧于人的罪名。可我们一味要求别人性价比超值的宽恕,等于让别人允许我们对一个烂摊子撒手不管,后果还是要由受害者自己承担,而我们不过是企图用一句“对不起”逃避心头的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何尝不算是一种自私和软弱呢?
  这些话我不敢向“对不起小姐”说,于是我又花了九点五秒组织措辞:“只是嘴上说说是不会赢取别人的好感的,得有所行动才行。”不然,所有的对不起都像是目中无人,所有的委屈都像是故意挑衅。
  “我也知道啊,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明明做什么事情都很小心,可是越小心,错得越多,而有些错误又是实在无法弥补的。”
  我突然想起被自己遗忘的那篇论文,是“对不起小姐”让我帮忙转寄参加比赛的,现在却仍然躺在我的书桌里,那时的我也向“对不起小姐”说了上百遍于事无补的“对不起”。
  所以更多时候,让我们困扰的不是对不起,而是来不及。很多歉意无法偿还,如果总是揪住不放的话,总有一天会将我们压垮,于是我们才迫切地需要对方的原谅,让自己免于自责的苦刑。
  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不给“对不起小姐”留点余地,也就把自己逼入了绝境;如果想为自己开罪留条后路,就意味着同时也要准备好迎接诸如此类“没有代价的歉意”。正想着,她竟然趴在我床上“呜呜”地哭起来,像一无所有的小孩子。我想,即使“对不起小姐”有许多缺点,可或许她那句话是对的,人际关系是世界上最麻烦的事情。
  “好啦,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啦。”我轻轻地拍着她肩膀,“人活着不就是改错的过程嘛,哪有人不犯错的!”
  “对不起小姐”扬起脸,破涕为笑。美中不足的是,眼睛肿得像两个核桃,床单上留下两摊亮晶晶的不明印迹。“呃,”她看了看床单,又看了看我,“对不起……”
  话音刚落,我俩对视着笑起来。
  (田晓丽  摘自《中学生博览》2018年第16期   图/怜南)
其他文献
看见题目,你一定很纳闷:我奶奶是何许人也?妖又是何方妖孽?其实,我奶奶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大娘,而这妖乃一“鼠妖”也。  前些日子,位居三楼的我家莫名其妙地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只大约二两重的小老鼠。为了避免小老鼠祸害我们,妈妈特意买了一包老鼠药四处设防,却没使它中招。但就在昨天,这只小老鼠竟被奶奶抓了个现行。  昨天早上,我們上学后,奶奶听到阳台传来了一阵“吱吱吱”的声音,她开始了“大妈式”的侦
期刊
我看见你冲进雨中,背影越来越小,不知是盈眶的泪水还是瓢泼的雨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以前,数学课的气氛总是轻松愉快的,今天,我们有些心不在焉,频频看向窗外。那灰蒙蒙的天空正“哗啦啦”地下着暴雨,我们的心情糟糕透了。  这么大的雨,没法回家吃午饭,学校的食堂也关门了,中午的温饱问题怎么解决呢?此时,数学老师安慰我们说:“一辈子能淋几场痛痛快快的大雨,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没事,老师陪着你们!”听到
期刊
黑暗污浊的集中营里,动人心魄的一个个谎言,编织着爱与温暖的大网。伟大的父爱,荡涤着孩子的灵魂,震撼着人们的内心。在一切都黯然失色时,一束生命之光照亮了混沌世界。  《美丽人生》不愧为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视作品, 它所表达的情感令所有人动容。用一个平凡的故事,演绎了非凡的精彩,使人们在笑声中,去反思罪恶的时代。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讲述了亲情与爱情的崇高与伟大,一波三折的情节感人至深,却又十分含蓄,用
期刊
半半叫半半,就和轻轻叫轻轻、静静叫静静是一样的。轻轻走到哪里脚步声都轻得像猫,静静总是安静地微笑着听别人说话。而半半,她什么东西都喜欢只做一半:吃一半的零食,做一半的题目,聊一半的天……  半半活得风风火火、潇潇洒洒,面对半半这个外号她一笑了之,并坦然接受,仿佛这个外号就是她生而有之的。一回头,半半有了自己的“半半的哲学”:“半黑半白,半善半恶,半睡半醒,半分洞明半分糊涂。半及混沌,混沌生万物,故
期刊
近日,一份具有诗意的民事判决书在网上走红。这份在众人看来应该刻板严肃的判决书,由于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而显得诗意十足,并充满了人情味,让当事人欣然接受。  在我看来,一份具有诗意的判决书之所以让人易于接受,是因为其中的古文打动人心。“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弟子规》中的三字警句字字珠玑,经过不断实践、打磨、传承,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尽管如今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但究其根本,親情、
期刊
翻开泛黄的历史画卷,我们仍会为20世纪前海上霸主英国的崛起与衰落而感叹——究竟为什么它登上20世纪中心的宝座,又在二战后不可避免地褪去光芒?  公元前8世纪,凯尔特人带来文明曙光。此后,罗马人、维京人……不断入侵,带来了刀光剑影,更推动了进步与文明。英国的历史,在一次次外族征服中被推动,向前进。  海,一开始就给了它改革、进步的推动力。  也许,正是动荡的外部环境让英国一次次奋起。艾塞伯特带来基督
期刊
最近,一到下课,我们班上用凉水洒人的行为如同着了魔一般,一部分男生和个别女生玩得不亦乐乎,还美其名曰“天气热,降降温”。他们将凉水倒在手心里,见着同学就洒。被水洒到的同学尖叫着躲闪,他们则追着同学不放,洒得更欢。教室里,喊声、笑声、尖叫声、课桌被绊倒的声响……汇聚成一片热闹的海洋。被“降温”者头发上、脸上,凉水点点,“温度”没被降下去,火气却莫名升上来了。他们生气地以骂语回击,却落得个“开不起玩笑
期刊
黄昏,郊外的小路分外宽阔、幽静。小路两边长满青悠的苗儿,在清风里摇曳,一如我美好的心情。  我新出版了一本文集,好评如潮。我想把这个喜讯告诉全世界的人,可我只能说给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我所认识的人听。我又不能一一给他们打电话,所以想把他们统统拉到我的微信群里,把喜讯群发出去。想了一整天,名单列了满满一大张,仍然若有所失,唯恐漏掉一个人。脑袋都想大了,所以出来走走。  突然有个声音说:“跑着玩儿
期刊
“我很讨厌伯恩,他总是想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提议,简直糟糕透了。”想起明天和伙伴们的约定,我很烦躁。  祖父正坐在台灯下读报纸。  “发生什么事情了,孩子?”祖父放下报纸,看着我问。  我告诉祖父,一直以来,每到周末,我和伙伴们就会聚在一起玩耍,在草地上疯跑玩闹、做一些恶作剧,或者打游戏。有一次,我们打算组队玩游戏时,突然停电了。无聊之时,伯恩提议去图书馆读书,大家都同意了。于是,整整一下午,我们就在
期刊
“我觉得你好像是‘逆生长’的人。”在我端详着自己设计到一半的黑板报时,身边的同学忽然对我说。这是新学期联欢会之前的一天,我和她一起布置教室。她又接着问我:“升入中学之后,大家都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原来的很多特长都渐渐‘退化’了。你能告诉我如何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保持多才多艺吗?”  多才多艺?如此高的评价,放在我身上实在有些夸张。而对于“逆生长”,我还是很有同感的,尤其是过新年。  “小学时,我曾被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