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EP)浓度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年龄35~65岁,体重42~75 kg,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全麻清醒后,当患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负荷量吗啡2~3 mg,同时开始静脉患者自控镇痛,m组采用吗啡0.02 nag·kg-1·h-1(按50 h计算),mk组采用吗啡0.02 mg·kg-1·h-1+氯胺酮0.08 mg·kg-1·h-1,治疗过程中若VAS评分≥3分时追加吗啡2~3 mg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记录疼痛强度(VAS评分法),术后吗啡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做梦、幻觉)发生率及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并于入室时(T0),术毕(T1),术后6 h(T2),24 h(T3),48 h(T4),采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β-EP浓度.结果 术后4~48 h之内,活动状态下VAS评分mk组低于m组(P<0.05);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吗啡总用量mk组低于m组(P<0.05);PCA按压次数mk组低于m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mk组低于m组(P<0.05),做梦、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生命体征均平稳;血浆β-Ep浓度变化两组存在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0.08 mg·kg-2·h-1)联合吗啡(0.02 mg·kg-1·h-1)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发生率低,对血浆β-EP浓度影响小。

其他文献
心脑血管病是现代人类头号杀手,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危害性大.本期刊登了3篇有关脑动脉瘤的论文,总体上反映了我国脑血管病外科的治疗和研究水平。
期刊
患者女,50岁.反复左下腹痛10年,口干、乏力1年于2008年3月4日入我院内分泌科.10年前外院诊断左侧输尿管结石,保守治疗又反复发作.1年前出现口干、乏力症状,不伴头痛、呕吐、脾气改变、关节疼痛、体重改变等.既往无高血压、精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查体:血压、脉搏正常,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左甲状腺外缘触及一枚2 cm×2 cm大小结节,光滑活动,无淋巴结肿大。
期刊
目的 探讨T-bet基因修饰树突细胞(DC)用作哮喘治疗策略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 将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的DC分2组,分别以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方法 转染T-bet基因和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另设空白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DC培养液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第1、15天)和雾化吸入激发(第29~31天)方法 制备哮喘小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从13例SMA患者、31名患者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和10份胎儿羊水标本,以及50名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LPA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行常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位点特异性PCR分析.结果 MLPA分析结果与常规PCR-RFLP和位点特异性PCR结果相符
目的 了解MUCI黏蛋白、β-连锁蛋白(cateni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生长、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甲状腺标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和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MUCI黏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根据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年龄、性别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分成亚组,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NIS-Elements BR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近年来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近年来推广哮喘规范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6-12月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市天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采用医师与患者面对面的方法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完成问卷360份.90.3%(325例)的患者享有医疗保障.在过去1年中,因哮喘住院者占12.2%(44例),急诊就医者占25.6%(92
感染是重症患者住ICU治疗的重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选择性消化道净化(selective digestive trot decontamination,SDD)和选择性口咽部净化(selective oropharyngeal decontamination,SOD),已被证明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但其对于患者生存率的改善作用尚缺乏有力证据。
期刊
早在公元2世纪,著名学者Galen就已注意到上、下呼吸道的相关性,提出鼻部结构异常可以直接引发肺部疾病.1919年Sluder提出著名的鼻-肺反射假说,影响深远.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及CT影像学和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上、下呼吸道炎症相关性更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期刊
目的 筛查年轻乳腺癌BRCAl基因的突变位点及SNP携带情况,探讨BRCAl基因突变与年轻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来自我院2004年1月-2006年8月收集的乳腺癌组织共30例,其中5例有至少1个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由乳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l基因第2、11C、11F、11L、11I、16、20外显子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利用DNA
在脑发育期间,建立恰当的突触通路是一个关键.在突触通路中,突触抑制在校准神经元活动中起主要作用[1].对于声源定位抑制性突触通路的发育研究中,斜方体内侧核(MNTB)至上橄榄外侧核(LSO)抑制性通路的发育是关注的焦点[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