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使人类时隔44年再次采回新的月球样品,也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近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先后报道了嫦娥五号样品的首批研究成果.嫦娥五号月壤的基础物性参数均与Apollo和Luna月壤样品的变化范围一致,但嫦娥五号月壤的粒度更细,分选更好,真密度略微低于月海玄武岩.对嫦娥五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富U矿物定年结果显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使人类时隔44年再次采回新的月球样品,也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近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先后报道了嫦娥五号样品的首批研究成果.嫦娥五号月壤的基础物性参数均与Apollo和Luna月壤样品的变化范围一致,但嫦娥五号月壤的粒度更细,分选更好,真密度略微低于月海玄武岩.对嫦娥五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富U矿物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20亿年前,较此前获得的最年轻月球样品(28亿年)还要年轻8亿年,确证了月球火山活动至少可以持续
其他文献
城市更新是构建可持续城市和落实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为综合认知可持续城市更新时空演进路径和协同驱动机理,论文梳理了可持续城市更新研究概况,凝练其时空演进路径和区域差异,解析影响因素、驱动机理和典型空间响应模式,并从理论和政策维度进行研究展望。研究发现:(1)可持续城市更新形成了从"发展瓶颈倒逼"到"可持续愿景牵引"的时空演进路径,同时在时序化进程、本地化过程与空间演进历程中表征出显著的区域
阐述智慧城市与5G网络技术的特征,5G无线网网络规划,站址规划与协同组网,采用与4G网络共天线的方式建设5G网络,5G通信中的设备形态。
以CNKI数据库中获取的1 321篇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从演进脉络、热点内容、前沿趋势等方面探究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不断深入,可划分为初始起步期(2017年及以前)和爆发增长期(2018年至今)两个阶段;(2)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主题广泛,主要热点包括"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3)研究内容涵
以云南省247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探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政府评价文件选取了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模糊数学构建了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呈"多中心分散,小区域集聚"的特征,其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资源赋存、开发环境、市场条件三大目标层共45个具体评价指标。
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研究对象,结合2014年和2019年共877份有效问卷,引入修正的IPA分析法揭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31项指标的历时差异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14年男性游客居多,游客主要来源于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2019年女性游客占比较大,游客主要来源于江苏、安徽、浙江和湖北。(2)近5年来,16项评价指标的引申重要性明显上升,2项评价指标的引申重要性无变化,13项评价指标的引申重
近年来,土耳其旅游受到广大中国游客的青睐,但与此同时,土耳其旅游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2015年至2020年的网络游记为数据来源,基于扎根理论和负面IPA,探究中国游客视角下土耳其旅游的安全感知引致因素,及相关人员对于中国游客安全感知问题所应采取的应对原则。研究表明:土耳其旅游安全感知的主要致因可归纳为:不可抗力、政府监管疏忽、企业管理松散和个人防范不足。结合负面IPA模型可知,企业服务安全隐患须重
利用ArcGIS进行核密度分析,将长白山地区的聚落地名密度作为研究指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丰富中朝边界的文化内涵、促进中朝两国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长白山地区自然地名数量远多于人文地名数量,说明受地貌影响更大;自然地名类中朝鲜核密度高于中国,其中方位地名点密度最大;人文地名类中中国核密度高于朝鲜,其中姓氏地名点密度最大;地名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两点式聚集分布特征,中
基于云南新平县农业规模化典型村寨农户调研数据,阐明农户生计多样化现状,运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生计资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河谷区与半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规模化对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改善生计资本具有积极效用。河谷区农户的自然和物质资本显著高于半山区,金融和社会资本显著低于半山区。农企促进了河谷区农户种植策略多样化和生计兼业化,促进了半山区农户非农生计多样化。(2)
20世纪60年代,因应西部经济建设的需要催生了青藏高原第四纪孢粉研究.最初为探索冰期(冷期)/间冰期(暖期)孢粉组合、植被与气候变化规律,且首次在青藏高原主体钻取200多米第四纪湖相沉积岩芯进行孢粉研究.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开始了高山雪冰孢粉研究; 80年代起,开展了中法、中德、中澳和中美国际合作,标志着中国第四纪孢粉学界与国际接轨,一些第四纪孢粉研究的新方法逐渐得到不断的推广
地震是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预测是推动现代地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在地震的确定性预测迄今仍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寻找地震发生的时空统计特征,构建地震危险性统计预测模型成为了评估地震风险并应用于城市与生命线工程等抗震规划设计实际需求的重要途径. 21世纪以来,以2008年汶川8级地震为代表的系列强震在一些低风险预测区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地震学家对传统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