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静是安徽省英语名师,曾创造过所任教学科高考成绩全班平均分高达137分的奇迹。她还是省人大代表,做过县处级和副厅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的评委,但她至今仍是安徽省太和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王静经常这样定位和评价自己。从教三十多年来,她低头耕耘,悉心从教,自得其乐。原阜阳教育学院外语系主任张行教授赞誉她就像一座蕴藏丰厚的富矿,有太多值得发掘和借鉴的资源。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说到英语学习,有个现象令人沮丧:许多人学了一辈子英语,说的依旧是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总是无法跳出汉语思维的束缚。对此,王静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在高耗低效的泥淖中挣扎,瓶颈就在于忽视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的培育”。
王静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她主张“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学英语”,听说读写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继而构建英语思维的完整模式。
如何“用英语教英语”?王静说,教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努力做到用教过的英语教英语,尽量避免母语的介入,以此建立起英语和客观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例如,在教定语从句“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or on which we stayed together.”时,她将图示和英语解释结合起来,用英语这样解释:“Here ‘the day’ is a time noun used as an object in main sentence,but in the clause it is used as an adverbial of time,so we should use ‘when or on which’ to introduce the clause.”王静认为,用英语解释英语,学生一开始听起来会有难度,但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和感知能力,在教师的经常性引导和锻炼下,学生的英语思维就能得到发展。
为了构建学生英语思维的完整模式,王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用英语想”“用英语说”,多用英国人、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来界定事物、描述东西,并多使用英美的习语,对暂时看不懂的英文多进行推测,以此锻炼自身的英语思维。为此,她构建了英语课堂教学训练,鼓励学生尽情表演,并对学生提出速度要求,不给他们留下“翻译”的时间,克服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母语转换的毛病。但她同时指出,“这样的训练必须是有序的,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这样才能保证快速高效”。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光有课堂训练还不够,还必须不断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王静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她认为,阅读是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英语的语言结构,还必须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
王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原著,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每教一届学生,她都会组织学生订阅《中学生英语》《上海英文报》《双语时代》《新概念英语》等英语报刊,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世界的信息,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素材,为锻炼完整的英语思维夯实根基。
正是这种扎实有效的英语思维训练,使王静的学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如今在安徽省国安厅工作的学生李某谈起王静的教学时这样说:“大学期间,由于专业的特殊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正是在高中阶段王静老师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英语技能,使我在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英语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大三下学期就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让学生在纠错中进步
王静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灾难,而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成为一笔可贵的教学财富。为此,她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纠错,让学生在纠错中不断进步。
王静提出“课堂纠错七原则”:一是共性错误预防为主;二是依据教学目的有侧重地纠正;三是依据课型选择纠错策略;四是漫延性错误必纠,自消性错误不纠;五是语言能力性错误必纠,语言表达性错误不纠;六是交际障碍性错误必纠,非障碍性错误不纠;七是纠错要分清对象与场合。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王静经常使用“直接纠错”“间接纠错”“老师帮助纠错”“学生相互纠错”“学生自主纠错”等纠错策略,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进步。在纠错过程中,她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某节课上,学生这样表述一句话:“He was walking very fastly,full of fear.”王静直接予以纠正:“‘Fastly’doesn’t exist.The word‘fast’can be used as an ad-
jective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n adverb.We should say,‘he was walking very fast or very quickly,full of fear’.” 然后再请学生重复说一遍,学生重复正确后,她马上表扬:“very good!”
王静强调:“在学生重复之后,不要忘记给予表扬,不然学生就会觉得没有面子,影响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对于课堂上的纠错办法,王静提倡教师要讲究适时、适度、得当。她强调三点:一是改进教法和学法,尽可能避免错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二是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控制难度,减少错误,让学生有成就感;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主纠错,培养他们防错纠错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在课堂纠错中,王静主张“要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她说,很多题目实际上没有标准答案,比如书面表达,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最佳答案,但绝不是错误答案。如果总是以标准答案苛求,学生的问答稍有偏差就将其判为“错误”,学生只能谨小慎微,按照课本作唯一的回答,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思考,限制了求异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王静指出,课堂纠错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个别错误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个别学生身上,在个别学生所犯的错误之中,经常蕴含着一些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将其总结出来,以便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例如,有学生这样表达一个句子:There are some boys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王静用英语讲解并纠错:“In this sentence,the word‘play’ should be replaced with‘playing or who are playing’,because this is ‘there be pattern...’”
王静建立了“纠错互动规范”,要求师生尽力解释和论证自己的解答,认真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人的表达,坦诚表明同意、否定或不懂别人的意见,以此保证师生之间有一个宽松的互动平台,促进语言的自由表达、情绪的自然交流,克服学生的畏错情绪,使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得以充分实现。
王静的课堂纠错理念与策略,让许多学生受益。她的学生孟香说:“王老师让我们自己读单词,读错的由她纠正;让我们自学课本,不会的她来指导;留给我们充足的探讨空间,让我们相互学习,相互纠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
开展探究性学习
应试教育下的英语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重答案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与人文性特点。针对这些弊端,王静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出“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 students,but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让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事)。
王静认为,要使探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她主张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和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NSEFC BOOK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之前,正赶上我国“神七”发射,于是进入新课前,王静提出以下问题:(1)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will happen in our country tonight?(2)How many people will travel to space and who are they?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知识和时事资讯积极地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探究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王静善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受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意识。例如在进行NSEFC BOOK 1 Unit 5和BOOK4 Unit 1教学时,她创设了一个Nelsen Mandela、Marie Curie、Abraham Lincoln、Albert Einstein,Lin Qiaozhi and Song Qingling等几个伟人和名人记者招待会的情境,由老师扮演伟人、学生扮演记者,在“逼真”的情景模拟中,有效激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除了“创设情境法”,王静还提出“捕捉空白法”“从模糊入手法”“克服定势思维法”等,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巧妙点拨,伺机诱导,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王静认为,英语课文中有许多“留白”之处,而课文语言同时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课文语言中的空白点、模糊点进行探究,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打破教材预设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流向,多进行反向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如在教学A New Factory后,她留给学生一个论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to build a new factory in our village?”引导学生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角度看问题,帮助学生从逆向角度分析课文,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水平。
综观王静的英语教学,她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其实是相互交错、相互融通的。她始终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以兴趣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出“快乐”比“成功”重要、“赞赏”比“说教”有效等理念,从而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教学成绩,被称为“王静现象”,引发学界的关注与“解密”。
(人物小档案:王静,安徽省太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全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研教师、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人大代表,阜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学术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学英语新课程探究教学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责编 周翠如)
“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王静经常这样定位和评价自己。从教三十多年来,她低头耕耘,悉心从教,自得其乐。原阜阳教育学院外语系主任张行教授赞誉她就像一座蕴藏丰厚的富矿,有太多值得发掘和借鉴的资源。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说到英语学习,有个现象令人沮丧:许多人学了一辈子英语,说的依旧是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总是无法跳出汉语思维的束缚。对此,王静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在高耗低效的泥淖中挣扎,瓶颈就在于忽视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的培育”。
王静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她主张“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学英语”,听说读写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继而构建英语思维的完整模式。
如何“用英语教英语”?王静说,教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努力做到用教过的英语教英语,尽量避免母语的介入,以此建立起英语和客观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例如,在教定语从句“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or on which we stayed together.”时,她将图示和英语解释结合起来,用英语这样解释:“Here ‘the day’ is a time noun used as an object in main sentence,but in the clause it is used as an adverbial of time,so we should use ‘when or on which’ to introduce the clause.”王静认为,用英语解释英语,学生一开始听起来会有难度,但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和感知能力,在教师的经常性引导和锻炼下,学生的英语思维就能得到发展。
为了构建学生英语思维的完整模式,王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用英语想”“用英语说”,多用英国人、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来界定事物、描述东西,并多使用英美的习语,对暂时看不懂的英文多进行推测,以此锻炼自身的英语思维。为此,她构建了英语课堂教学训练,鼓励学生尽情表演,并对学生提出速度要求,不给他们留下“翻译”的时间,克服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母语转换的毛病。但她同时指出,“这样的训练必须是有序的,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这样才能保证快速高效”。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光有课堂训练还不够,还必须不断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王静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她认为,阅读是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英语的语言结构,还必须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
王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原著,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每教一届学生,她都会组织学生订阅《中学生英语》《上海英文报》《双语时代》《新概念英语》等英语报刊,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世界的信息,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素材,为锻炼完整的英语思维夯实根基。
正是这种扎实有效的英语思维训练,使王静的学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如今在安徽省国安厅工作的学生李某谈起王静的教学时这样说:“大学期间,由于专业的特殊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正是在高中阶段王静老师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英语技能,使我在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英语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大三下学期就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让学生在纠错中进步
王静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灾难,而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成为一笔可贵的教学财富。为此,她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纠错,让学生在纠错中不断进步。
王静提出“课堂纠错七原则”:一是共性错误预防为主;二是依据教学目的有侧重地纠正;三是依据课型选择纠错策略;四是漫延性错误必纠,自消性错误不纠;五是语言能力性错误必纠,语言表达性错误不纠;六是交际障碍性错误必纠,非障碍性错误不纠;七是纠错要分清对象与场合。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王静经常使用“直接纠错”“间接纠错”“老师帮助纠错”“学生相互纠错”“学生自主纠错”等纠错策略,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进步。在纠错过程中,她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某节课上,学生这样表述一句话:“He was walking very fastly,full of fear.”王静直接予以纠正:“‘Fastly’doesn’t exist.The word‘fast’can be used as an ad-
jective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n adverb.We should say,‘he was walking very fast or very quickly,full of fear’.” 然后再请学生重复说一遍,学生重复正确后,她马上表扬:“very good!”
王静强调:“在学生重复之后,不要忘记给予表扬,不然学生就会觉得没有面子,影响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对于课堂上的纠错办法,王静提倡教师要讲究适时、适度、得当。她强调三点:一是改进教法和学法,尽可能避免错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二是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控制难度,减少错误,让学生有成就感;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主纠错,培养他们防错纠错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在课堂纠错中,王静主张“要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她说,很多题目实际上没有标准答案,比如书面表达,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最佳答案,但绝不是错误答案。如果总是以标准答案苛求,学生的问答稍有偏差就将其判为“错误”,学生只能谨小慎微,按照课本作唯一的回答,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思考,限制了求异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王静指出,课堂纠错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个别错误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个别学生身上,在个别学生所犯的错误之中,经常蕴含着一些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将其总结出来,以便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例如,有学生这样表达一个句子:There are some boys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王静用英语讲解并纠错:“In this sentence,the word‘play’ should be replaced with‘playing or who are playing’,because this is ‘there be pattern...’”
王静建立了“纠错互动规范”,要求师生尽力解释和论证自己的解答,认真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人的表达,坦诚表明同意、否定或不懂别人的意见,以此保证师生之间有一个宽松的互动平台,促进语言的自由表达、情绪的自然交流,克服学生的畏错情绪,使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得以充分实现。
王静的课堂纠错理念与策略,让许多学生受益。她的学生孟香说:“王老师让我们自己读单词,读错的由她纠正;让我们自学课本,不会的她来指导;留给我们充足的探讨空间,让我们相互学习,相互纠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
开展探究性学习
应试教育下的英语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重答案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与人文性特点。针对这些弊端,王静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出“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 students,but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让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事)。
王静认为,要使探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她主张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和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NSEFC BOOK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之前,正赶上我国“神七”发射,于是进入新课前,王静提出以下问题:(1)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will happen in our country tonight?(2)How many people will travel to space and who are they?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知识和时事资讯积极地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探究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王静善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受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意识。例如在进行NSEFC BOOK 1 Unit 5和BOOK4 Unit 1教学时,她创设了一个Nelsen Mandela、Marie Curie、Abraham Lincoln、Albert Einstein,Lin Qiaozhi and Song Qingling等几个伟人和名人记者招待会的情境,由老师扮演伟人、学生扮演记者,在“逼真”的情景模拟中,有效激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除了“创设情境法”,王静还提出“捕捉空白法”“从模糊入手法”“克服定势思维法”等,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巧妙点拨,伺机诱导,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王静认为,英语课文中有许多“留白”之处,而课文语言同时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课文语言中的空白点、模糊点进行探究,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打破教材预设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流向,多进行反向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如在教学A New Factory后,她留给学生一个论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to build a new factory in our village?”引导学生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角度看问题,帮助学生从逆向角度分析课文,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水平。
综观王静的英语教学,她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其实是相互交错、相互融通的。她始终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以兴趣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出“快乐”比“成功”重要、“赞赏”比“说教”有效等理念,从而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教学成绩,被称为“王静现象”,引发学界的关注与“解密”。
(人物小档案:王静,安徽省太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全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研教师、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人大代表,阜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学术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学英语新课程探究教学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