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虽然中华民族最终赢得了尊严、独立与解放,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依然未达到足够富强的发展阶段,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还未彻底完成。因此回顾甲午中日战争,深刻反思中国遭受侵略的各种因素,总结由此带来的重要启示,对完成振兴祖国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甲午战争;中日关系;历史启示
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求和,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结束,此后几十年间我国的领土与人民也成了任人践踏与宰割的对象,使得全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虽然对当今而言,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已经烟消云散,但这场极其残酷且充满国耻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刻下了深刻的烙印,给广大中华儿女留下了重要的思想启示,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坚持救亡图存与独立富强的决心,拷问着每一位中国人反抗侵略与热爱和平的信念,整合着华夏民族复兴腾飞与以史为鉴的智慧。
一、 坚持富国强民思想
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观念至今已经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心中。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屈辱,其如同烙在华夏民族心底的一个深深的印记,永远无法忘记。而回顾与反思甲午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与启示最为突出,让国人意识到了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富国强民,才能捍卫国家的主权,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才能保证民族的独立,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日渐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有效遏制了一些国家的不良企图,确保了国家的主权与安全,甚至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增强国家与民族的综合国力,强化军事力量与军事科技,其目的不是为了威胁或侵犯别国,而是为了维护本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近些年来,虽然中日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日本国家的军国主义分子与右翼分子依然在蠢蠢欲动,因而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不能出现任何方面的懈怠,始終坚持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从多方面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战争实力。总之,只有不断富国强民,持续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才能够强化我国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能力,也才能够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 优化国家治理体系
缺乏先进的国家治理就会导致国家的竞争优势大打折扣。国家治理体系是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的,不同国家的治理体系也不尽相同,然而这种不同只能局限于特色或者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一旦超越了时代或者社会形态方面的不同,则就会使国家之间的竞争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级别,甚至会使得彼此之间的力量存在巨大悬殊。国防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亚洲就曾指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大清朝的失败,而大清朝的失败则归属为国家治理的失败。
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朝政府还处于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国家治理体系也都是以这种落后的社会形态为主进行开展,国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臣民,用农业思维创办工业,用落后的封建思想发展洋务等。而此时的日本已经全面启动了近代化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发展模式、国民心态与社会结构等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社会制度也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从某种层面去讲,从甲午战争伊始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尽管甲午战争已过去了一百余年,国家之间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核心内容并没有改变,国家治理体系依然是国家之间竞争的重点。摆脱故步自封的思想局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当今中国之所以选择走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就在于促使中国的治理体系位居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前沿,确保我国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 强化海军与制海权
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没有强大的国防与海防,即便是大国也很有可能会战败于小国;缺乏制海权的国家,在战争中很难掌握主动权。比如,甲午战争中因北洋水师丧失了赢得黄海海战这一关键性战役的胜利,致使我国在黄海区域的制海权丢失,随之海防防线被随即攻破,甚至导致之后的战争一溃千里,也决定了最终的战败局面。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其自从16世纪被欧洲“黑船”敲开国门之后,其海洋意识便开始诞生。到19世纪末期,佐藤铁太郎作为日本的海军军官将马汉提出的海权思想引入到了日本,并将其应用到了对朝鲜与中国的侵略战争之中。其实,早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前,日本政府就已经制定出了以赢得制海权为核心的陆海统筹战略进攻计划,将诱导北洋舰队出海并将其歼灭作为首要任务,以此夺取黄海区域的制海权,之后再进一步实施侵略中国大陆的作战计划。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不管是保卫国家还是进行对外扩张,取得制海权是其赢取战争主动权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其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日本非常重视其在东亚地区的制海权控制,主张向海洋扩张,试图将日本打造成亚洲地区的“英国”,将创建“海洋帝国”列为日本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与日本相比,中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大陆国家,海洋观念极为淡薄,甚至谈不上所谓的海权观念,因而对日本这种以陆海统筹、以海制陆的进攻计划缺乏充分的预估。回顾甲午战争为我们带来的惨痛历史教训,无论是南海问题、东海问题还是台湾问题等,其归根到底都属于争夺制海权的问题,而日本最为担心的也是中国崛起之后会夺取西部太平洋的制海权。所以,中国未来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重要发展空间也在于海洋,因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走强海军、强海权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四、 推进合作与交流
甲午战争将东亚各国陆续卷入到了冲突与战争的漩涡之中,给多个国家带来了难以形容的灾难,其中也包括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时代的我们要从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杜绝重蹈历史覆辙的事件再次发生,要以史为鉴努力面向未来,科学推进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我们强调历史的教训,并非是为了继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强调未来的发展,并非是为了称强霸国,而是为了推动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 本着中日合作与交流的发展理念,首先表现在政治层面,两国应在和平友好条约与联合声明的框架下,强化双方的政治互信,逐渐恢复双方的高层互访,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对话机制。其次表现在经济层面,两国应该在技术、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强化合作,相互弥补发展短板。自1972年两国确立正常经济贸易关系以来,日本已发展成为我国的最大投资国与最大贸易国之一,日本也愈来愈依赖于中国的广阔市场。尽管两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摩擦,但这并不能阻挡两国未来更为广阔的经济合作前景,只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积极排除外界干扰,持续创新合作思路与合作领域,就一定能实现中日两国共同繁荣与互惠互赢的良好发展局面。最后表现在历史层面,日本要敢于正视自身犯下的历史错误,认真反思过去的侵略行径,对受侵害国家予以真挚的忏悔与道歉,切实汲取侵犯其他国家给自身也造成巨大损害的历史教训,真正贯穿以史为鉴与面向未来的精神,严格恪守针对历史问题方面的承诺与表态。另外,中日两国还应积极推进两国的民间交往,大力促进民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民间的文化、卫生、防灾、地震、教育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合作,努力通过民间交流促进高层交流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的发展逻辑始终遵循着事物的因果规律,每一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的,每一发展历程都是层层递进的。因而,对历史的回顾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与因果联系,不能歪曲历史原委、不能割裂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不能将历史理解为简单的偶然性堆积。同时,高度重视历史启示,能够让我们正确处理当前的各种复杂问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创造未来。所以,对照已成为过去的甲午战争,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日本侵略他国或者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是被坚决抵制的,而日本人民也难以容忍新时期右翼分子重新步军国主义的历史后尘。因此,我们要认真奉劝当今的日本政府,要以诚心诚意的态度面对历史,只有大家共同維护东亚的和平秩序,才能够实现中日两国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在正.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与共——重温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50年历史的启示[J].台湾研究(专稿),1995(03).
[2] 孙思远,胡树华.浅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8(12).
[3] 秦海侠,徐初波.甲午战争中日本舆论宣传历史考察及启示[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01).
[4] 张志宇.浅谈甲午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1994(03).
[5] 包黎.甲午战争的历史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02).
关键词:甲午战争;中日关系;历史启示
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求和,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结束,此后几十年间我国的领土与人民也成了任人践踏与宰割的对象,使得全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虽然对当今而言,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已经烟消云散,但这场极其残酷且充满国耻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刻下了深刻的烙印,给广大中华儿女留下了重要的思想启示,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坚持救亡图存与独立富强的决心,拷问着每一位中国人反抗侵略与热爱和平的信念,整合着华夏民族复兴腾飞与以史为鉴的智慧。
一、 坚持富国强民思想
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观念至今已经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心中。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屈辱,其如同烙在华夏民族心底的一个深深的印记,永远无法忘记。而回顾与反思甲午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与启示最为突出,让国人意识到了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富国强民,才能捍卫国家的主权,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才能保证民族的独立,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日渐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有效遏制了一些国家的不良企图,确保了国家的主权与安全,甚至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增强国家与民族的综合国力,强化军事力量与军事科技,其目的不是为了威胁或侵犯别国,而是为了维护本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近些年来,虽然中日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日本国家的军国主义分子与右翼分子依然在蠢蠢欲动,因而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不能出现任何方面的懈怠,始終坚持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从多方面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战争实力。总之,只有不断富国强民,持续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才能够强化我国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能力,也才能够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 优化国家治理体系
缺乏先进的国家治理就会导致国家的竞争优势大打折扣。国家治理体系是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的,不同国家的治理体系也不尽相同,然而这种不同只能局限于特色或者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一旦超越了时代或者社会形态方面的不同,则就会使国家之间的竞争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级别,甚至会使得彼此之间的力量存在巨大悬殊。国防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亚洲就曾指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大清朝的失败,而大清朝的失败则归属为国家治理的失败。
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朝政府还处于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国家治理体系也都是以这种落后的社会形态为主进行开展,国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臣民,用农业思维创办工业,用落后的封建思想发展洋务等。而此时的日本已经全面启动了近代化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发展模式、国民心态与社会结构等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社会制度也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从某种层面去讲,从甲午战争伊始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尽管甲午战争已过去了一百余年,国家之间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核心内容并没有改变,国家治理体系依然是国家之间竞争的重点。摆脱故步自封的思想局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当今中国之所以选择走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就在于促使中国的治理体系位居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前沿,确保我国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 强化海军与制海权
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没有强大的国防与海防,即便是大国也很有可能会战败于小国;缺乏制海权的国家,在战争中很难掌握主动权。比如,甲午战争中因北洋水师丧失了赢得黄海海战这一关键性战役的胜利,致使我国在黄海区域的制海权丢失,随之海防防线被随即攻破,甚至导致之后的战争一溃千里,也决定了最终的战败局面。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其自从16世纪被欧洲“黑船”敲开国门之后,其海洋意识便开始诞生。到19世纪末期,佐藤铁太郎作为日本的海军军官将马汉提出的海权思想引入到了日本,并将其应用到了对朝鲜与中国的侵略战争之中。其实,早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前,日本政府就已经制定出了以赢得制海权为核心的陆海统筹战略进攻计划,将诱导北洋舰队出海并将其歼灭作为首要任务,以此夺取黄海区域的制海权,之后再进一步实施侵略中国大陆的作战计划。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不管是保卫国家还是进行对外扩张,取得制海权是其赢取战争主动权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其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日本非常重视其在东亚地区的制海权控制,主张向海洋扩张,试图将日本打造成亚洲地区的“英国”,将创建“海洋帝国”列为日本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与日本相比,中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大陆国家,海洋观念极为淡薄,甚至谈不上所谓的海权观念,因而对日本这种以陆海统筹、以海制陆的进攻计划缺乏充分的预估。回顾甲午战争为我们带来的惨痛历史教训,无论是南海问题、东海问题还是台湾问题等,其归根到底都属于争夺制海权的问题,而日本最为担心的也是中国崛起之后会夺取西部太平洋的制海权。所以,中国未来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重要发展空间也在于海洋,因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走强海军、强海权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四、 推进合作与交流
甲午战争将东亚各国陆续卷入到了冲突与战争的漩涡之中,给多个国家带来了难以形容的灾难,其中也包括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时代的我们要从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杜绝重蹈历史覆辙的事件再次发生,要以史为鉴努力面向未来,科学推进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我们强调历史的教训,并非是为了继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强调未来的发展,并非是为了称强霸国,而是为了推动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 本着中日合作与交流的发展理念,首先表现在政治层面,两国应在和平友好条约与联合声明的框架下,强化双方的政治互信,逐渐恢复双方的高层互访,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对话机制。其次表现在经济层面,两国应该在技术、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强化合作,相互弥补发展短板。自1972年两国确立正常经济贸易关系以来,日本已发展成为我国的最大投资国与最大贸易国之一,日本也愈来愈依赖于中国的广阔市场。尽管两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摩擦,但这并不能阻挡两国未来更为广阔的经济合作前景,只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积极排除外界干扰,持续创新合作思路与合作领域,就一定能实现中日两国共同繁荣与互惠互赢的良好发展局面。最后表现在历史层面,日本要敢于正视自身犯下的历史错误,认真反思过去的侵略行径,对受侵害国家予以真挚的忏悔与道歉,切实汲取侵犯其他国家给自身也造成巨大损害的历史教训,真正贯穿以史为鉴与面向未来的精神,严格恪守针对历史问题方面的承诺与表态。另外,中日两国还应积极推进两国的民间交往,大力促进民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民间的文化、卫生、防灾、地震、教育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合作,努力通过民间交流促进高层交流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的发展逻辑始终遵循着事物的因果规律,每一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的,每一发展历程都是层层递进的。因而,对历史的回顾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与因果联系,不能歪曲历史原委、不能割裂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不能将历史理解为简单的偶然性堆积。同时,高度重视历史启示,能够让我们正确处理当前的各种复杂问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创造未来。所以,对照已成为过去的甲午战争,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日本侵略他国或者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是被坚决抵制的,而日本人民也难以容忍新时期右翼分子重新步军国主义的历史后尘。因此,我们要认真奉劝当今的日本政府,要以诚心诚意的态度面对历史,只有大家共同維护东亚的和平秩序,才能够实现中日两国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在正.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与共——重温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50年历史的启示[J].台湾研究(专稿),1995(03).
[2] 孙思远,胡树华.浅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8(12).
[3] 秦海侠,徐初波.甲午战争中日本舆论宣传历史考察及启示[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01).
[4] 张志宇.浅谈甲午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1994(03).
[5] 包黎.甲午战争的历史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