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中期青花瓷流通性大,真品多,市场行情不断升温。
嘉庆青花瓷
嘉庆青花瓷使用浙料描绘(可能也兼用珠明料)。不少青花纹饰模糊,层次欠清晰。官窑尚遗乾隆时有层次之特点,仅浓艳程度不逮。此外,尚有豆青青花、哥釉青花、青花釉里红、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
嘉庆青花瓷造型继承乾隆风格多,但不如乾隆规整,变化创新式样少,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帽筒为创新式样,逐渐代替了帽架。这一时期造型的主要特征是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陈设瓷少。主要器型有瓶、罐、帽筒、面盆、盒、烟壶、攒盘、攒碗、茶具、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盖碗、格盘)、瓷雕摆件、镂(透)雕大盘、香炉、防风灯、烛台和灯台等。
嘉庆初期瓷器署乾隆款,多沿袭旧制。嘉庆年款有“大清嘉庆年制”或“嘉庆年制”(干支款)两种款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款等,后者居多。堂名款与吉言款主要有嘉阴堂制、彩秀堂制、种芝堂制、寿颐堂、懋勤殿、福海珍藏和爱莲珍赏等。传世所见最早(青花器)嘉庆年款是署“嘉庆元年”铭款。传世青花瓷有嘉庆元年铭款(即丙辰年)青花璎珞纹高足杯。嘉庆款文字书法篆书多楷书极少,字体工整,结构谨严,多用青花书写。民窑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和“嘉庆年制”四字款。民窑草率款识渐多,常见写半边字现象(草记款)。
道光青花瓷
道光青花瓷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描绘。早期产品为呈色稳定的正蓝(偏灰或偏黑),极类明代永乐、宣德窑青花色调,惟色调欠沉稳,但无黑疵(铁斑)现象,传世品罕见。道光二十年以后,青花呈色鲜艳,但也有一部分淡描青花,色调多漂浮。
道光青花瓷的造型多是继承前朝式样,创新极少。无论是仿明代青花,还是仿乾隆、嘉庆朝的作品,远不及前朝秀美圆润。冬瓜罐为创新式样。主要器型有灯笼樽、瓶、罐、壶、洗、花觚、香炉、盘、碗、花盆、烛台、鱼缸和烟壶等。
道光青花瓷的纹饰,官窑仍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寓意喜庆、幸福的图案增多。民窑青花瓷画面更是趋于草率和简单化。道光皇帝嗜爱鸟、犬和草虫,因而斗鸡、戏狗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清装仕女开始盛行,戒烟歌、无双谱、洞石和博古图成为道光朝的时代特征。主要图案纹饰有云龙、团龙、龙凤、夔凤、云蝠、蟠螭、一路连科、五福捧寿、蝶恋花、瓜瓞连绵、草虫、凤凰、牡丹、花鸟、梅雀争春、鱼藻、三羊开泰、太狮少狮、鸽、猫、蝈蝈、蟋蟀、勾莲、缠枝莲加“双喜” 、鸳鸯莲花、并蒂莲、菊花、绣球、芝兰、葡萄、三果、樱桃、籁瓜、岁寒三友、木樨花(桂花)、皮球花、白菜、四季花、兰石、天竺、灵芝、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婴戏、竹报平安、太白功书卷、夜宴桃李园、踏雪寻梅、西厢记故事、七夕会、无双谱、仕女歌舞、耕织图、八仙、清装仕女、婴戏暴竹、狩猎图、十二花神、博古、八宝、印谱、八卦、残卷故纸、秦砖汉瓦、金石文字、喜、吉、寿、万寿无疆、“星月皎洁,银河在天” 和戒烟歌等。在工艺方面,胎体细白,胎质疏松,没有致密坚硬感,分量相对较轻。器壁有的厚薄不均。釉面亦不平整,波浪釉现象较普遍。多施粉白釉,少数是仿明代的青白釉,胎釉结合欠紧密。足根有的圆而粗。多数呈尖脊狀,少量为“泥鳅背”。
道光年款主要有“大清道光年制”或“道光年制”(干支款)两种。仿明清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雍正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但是,款识写法与被仿品迥异。堂名款比嘉庆朝多,主要有慎德堂、颐寿堂、立本堂、嘉乐堂、嘉阳堂、庆宜堂、直善堂、乐静堂、退思堂制、浩然堂、履信堂、聚庆堂、珠林堂和惜阳堂等。使用楷书书写的“慎德堂制”、“颐寿堂”款的道光瓷十分精美,以至于光绪和民国时期仿“慎德堂”款的器物颇多。传世所见最早道光年款青花瓷是署“道光丙午年造”铭款,传世青花瓷有道光丙午年铭款(即道光二十六年)青花缠枝莲纹盘。道光款文字书法以篆书款为主。字体有力,笔划粗,排列工整,风格近似于嘉庆款。其款识青花色调青色涣散,浅淡上浮。民窑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民窑草率款识渐多,常见写半边字现象。
嘉庆青花瓷
嘉庆青花瓷使用浙料描绘(可能也兼用珠明料)。不少青花纹饰模糊,层次欠清晰。官窑尚遗乾隆时有层次之特点,仅浓艳程度不逮。此外,尚有豆青青花、哥釉青花、青花釉里红、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
嘉庆青花瓷造型继承乾隆风格多,但不如乾隆规整,变化创新式样少,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帽筒为创新式样,逐渐代替了帽架。这一时期造型的主要特征是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陈设瓷少。主要器型有瓶、罐、帽筒、面盆、盒、烟壶、攒盘、攒碗、茶具、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盖碗、格盘)、瓷雕摆件、镂(透)雕大盘、香炉、防风灯、烛台和灯台等。
嘉庆初期瓷器署乾隆款,多沿袭旧制。嘉庆年款有“大清嘉庆年制”或“嘉庆年制”(干支款)两种款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款等,后者居多。堂名款与吉言款主要有嘉阴堂制、彩秀堂制、种芝堂制、寿颐堂、懋勤殿、福海珍藏和爱莲珍赏等。传世所见最早(青花器)嘉庆年款是署“嘉庆元年”铭款。传世青花瓷有嘉庆元年铭款(即丙辰年)青花璎珞纹高足杯。嘉庆款文字书法篆书多楷书极少,字体工整,结构谨严,多用青花书写。民窑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和“嘉庆年制”四字款。民窑草率款识渐多,常见写半边字现象(草记款)。
道光青花瓷
道光青花瓷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描绘。早期产品为呈色稳定的正蓝(偏灰或偏黑),极类明代永乐、宣德窑青花色调,惟色调欠沉稳,但无黑疵(铁斑)现象,传世品罕见。道光二十年以后,青花呈色鲜艳,但也有一部分淡描青花,色调多漂浮。
道光青花瓷的造型多是继承前朝式样,创新极少。无论是仿明代青花,还是仿乾隆、嘉庆朝的作品,远不及前朝秀美圆润。冬瓜罐为创新式样。主要器型有灯笼樽、瓶、罐、壶、洗、花觚、香炉、盘、碗、花盆、烛台、鱼缸和烟壶等。
道光青花瓷的纹饰,官窑仍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寓意喜庆、幸福的图案增多。民窑青花瓷画面更是趋于草率和简单化。道光皇帝嗜爱鸟、犬和草虫,因而斗鸡、戏狗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清装仕女开始盛行,戒烟歌、无双谱、洞石和博古图成为道光朝的时代特征。主要图案纹饰有云龙、团龙、龙凤、夔凤、云蝠、蟠螭、一路连科、五福捧寿、蝶恋花、瓜瓞连绵、草虫、凤凰、牡丹、花鸟、梅雀争春、鱼藻、三羊开泰、太狮少狮、鸽、猫、蝈蝈、蟋蟀、勾莲、缠枝莲加“双喜” 、鸳鸯莲花、并蒂莲、菊花、绣球、芝兰、葡萄、三果、樱桃、籁瓜、岁寒三友、木樨花(桂花)、皮球花、白菜、四季花、兰石、天竺、灵芝、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婴戏、竹报平安、太白功书卷、夜宴桃李园、踏雪寻梅、西厢记故事、七夕会、无双谱、仕女歌舞、耕织图、八仙、清装仕女、婴戏暴竹、狩猎图、十二花神、博古、八宝、印谱、八卦、残卷故纸、秦砖汉瓦、金石文字、喜、吉、寿、万寿无疆、“星月皎洁,银河在天” 和戒烟歌等。在工艺方面,胎体细白,胎质疏松,没有致密坚硬感,分量相对较轻。器壁有的厚薄不均。釉面亦不平整,波浪釉现象较普遍。多施粉白釉,少数是仿明代的青白釉,胎釉结合欠紧密。足根有的圆而粗。多数呈尖脊狀,少量为“泥鳅背”。
道光年款主要有“大清道光年制”或“道光年制”(干支款)两种。仿明清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雍正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但是,款识写法与被仿品迥异。堂名款比嘉庆朝多,主要有慎德堂、颐寿堂、立本堂、嘉乐堂、嘉阳堂、庆宜堂、直善堂、乐静堂、退思堂制、浩然堂、履信堂、聚庆堂、珠林堂和惜阳堂等。使用楷书书写的“慎德堂制”、“颐寿堂”款的道光瓷十分精美,以至于光绪和民国时期仿“慎德堂”款的器物颇多。传世所见最早道光年款青花瓷是署“道光丙午年造”铭款,传世青花瓷有道光丙午年铭款(即道光二十六年)青花缠枝莲纹盘。道光款文字书法以篆书款为主。字体有力,笔划粗,排列工整,风格近似于嘉庆款。其款识青花色调青色涣散,浅淡上浮。民窑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民窑草率款识渐多,常见写半边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