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之路,Lending Club终于在2014年12月11日挂牌纽交所,IPO价格为15美元,上市首日股价高开65%,市值接近90亿美金。在此前后两天的金融事件,还包括中国的陌陌上市,阿里支付宝进军线下支付业务。毫无疑问,这一天的荣耀与光环,属于Lending Club,以至整个中国互联网金融圈都在叫好与羡慕中暗咽口水。
正如Lending Club首席执行官雷诺·拉普兰切(Renaud Laplanche)在近日召开的“LendIt2014”上所宣称的那样,“这几十年来,技术的变革,使得信息的成本降低、信息的物理载体逐步缩小,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使得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他看来,互联网浪潮的前三浪正在推进,第一浪是网上商店,这种形式降低了商业运营成本;第二浪是网上集市,它使得交易更简单,而带来的信息更多;第三浪是更多更丰富的网上集市,在第二浪的基础上,第三浪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多的选择、更有效的定价。
现在,第四浪来了,“分享经济”的时代正在来临。正如他的演讲主题那样,且看“P2P如何改变传统银行。”
成长之路
Lending Club创始人拉普兰切(Renaud Laplanche)在2000年时有了对Lending Club初步架构的想法。不过最终要等到2006年10月,在特拉华州以“SocBank”的名字成立,这年11月,拉普兰切的妻子替他提出了Lending Club这个名字。
Lending Club A轮融资获得了迦南资本和西北投资的1000万美元。2007年9月,Lending Club开始为公众提供借贷服务,6个月后贷款量增长超过1000%,达到420万美元。而在同一年的6月,他们的学生、拍拍贷创始人张俊已经将这一模式移植到了中国。
一开始,Lending Club通过Facebook的用户引导来完成自身注册,Lending Club负责用户身份认证,银行账户认证,信用检查,信用报告以及资金的转移与收回。通过Lending Club平台,借款人可以向一个或多个贷款人申请$1,000$25,000的个人贷款。
2007年9月13日Lending Club宣布开始使用自己的网站Lending Club.com提供服务,并在网站上提供Lending Match系统。
同年10月31日,Lending Club宣布推出“基于熟人关系的借贷服务”,该服务是通过高等院校校友组织的网站来提供资金的借贷。
至此,Lending Club已经成为P2P贷款领域第一个向线上社区(包括乔治亚科技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校友组织)提供联合品牌贷款申请的公司。
2008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定Lending Club票据为证券性质,需要准备申请注册,但光是申请注册流程的律师费就高达400万美元,而且在此过程中,新投资者不能注册,现有投资者也不能发放新贷款。
注册“劫难”过后,Lending Club于2008年10月14日重新开业。从3月到10月这段业务暂停的几个月被业界称为其缄默期。
自2008年10月14日Lending Club成功向SEC注册后,Lending Club就开始通过发行会员支付凭证来向借款人贷款。
如今Lending Club的主要业务可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个人信贷业务。Lending Club提供额度从1000美元至3.5万美元的个人无抵押贷款,1000美元至9975美元的贷款只能申请3年的期限。二是商业信贷。商业贷款的额度为1.5万美元至10万美元,期限为1-5年。
三是教育和医疗信贷服务:Lending Club目前只能通过Spring stone公司提供教育和医疗信贷,但公司计划未来能够直接通过Lending Club平台提供教育和医疗融资产品。目前教育和医疗融资额度为499美元-4万美元。
截至2014年6月30日,Lending Club累计贷款金额超过50亿美元,支付给投资人的利息超过4.9亿美元。
自2007年成立以来,Lending Club每年的贷款金额的增长率都在100%以上,贷款数量的增长率(除2011年为70%以外)均大于100%。
商业模式
当下业界对Lending Club成功的认识,一般认为其最大的基础是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的贪婪和无效性。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苏海德(Soul Htite)则认为Lending Club的最大优势是百分之百透明。他说,Lending Club的数据不全是好的,但他们依然把数据显示给客户。
另一方面,Lending Club是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的典范。这部分优势体现在他通过数据来获取征信,和对利率进行定价上。相较国内,Lending Club成功的原因还依赖于美国完善的征信体系,而国内P2P的线下寻找资产模式则被认为于传统金融毫无创新。
Lending Club使用的个人信用评级依据是众所周知的FICO信用分,国内平台有利网也与其母公司埃森哲确立了合作关系。FICO信用分是一种个人信用评级法,美国三大信用公司Experian、TransUnion和Equifax都使用FICO信用分。每一份信用报告上都附有FICO信用分,以致FICO信用分成为信用分的代名词。如此种种都是Lending Club能够高度依赖互联网技术并高效率运营的重要基础。
在信用评级上,Lending Club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分为A、B、C、D、E、F、G7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包含了1、2、3、4、5五个子级。最终子级共分为35个级别。根据其2012年的数据,Lending Club拒绝了90%的借款人的借款要求。严格的审贷要求,也是其贷款违约率能保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Lending Club等类似借贷平台最核心的业务就是对利率进行定价,而利率的合理定价则取决于贷款人的信用情况。方便而准确地获得贷款人的信用状况是P2P平台降低运营成本和降低违约风险的关键所在。
我们来看看一位Lending Club投资人的深度测评,这是一位名为AllanS.Roth的Lending Club投资者,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我对它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检测。我(在Lending Club上)投资了2600美元,(Lending Club)返还给我100美元作为对新客户的奖励。我用这笔钱购买了95只贷款的股票。我并非特别活跃,基本上不会对收益进行重新投资。尽管这样,在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的Lending Club报表显示我赚取了11.08%的年收益,高于我为自己的贷款选择的信贷风险的平均收益率。
这是因为我的聪明还是运气?事实证明,哪个都不是。我想说的是,这11.08%的年收益纯粹是一场幻想,而这个幻想之说适用于Lending Club的所有投资者。在我的121.38美元的收益之中,100.22美元是来自于四笔到期未还的贷款的本息收益,如果抛开这笔收益不谈,我计算了下我的年收益率,约为1.60%。又过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些贷款之中的两笔成了过失贷款,突然之间,我那11.08%的年收益行情急转直下。
我猜测正在发生的情况是,Lending Club并没有清算过失贷款,也没有把这笔金额归为受损资金。听起来很耳熟吧?应该是挺耳熟的,因为这个“市值计价”上的错误与大银行们直至2008年金融崩溃之前在房地产信贷方面所犯的错误相同。
现在,由于Lending Club正在快速发展,我的假定是,在这些可观的收益率之中,快速累加的过失贷款的金额也被计算在内了。这就可能造成过度地高估了总体投资回报率,正如我在2013年3月的11.08%的年收益率就是被过度夸大了的。
尽管这个测评揭露了借贷平台违约贷款对收益率幻想的沉重打击,但由于其不具备普遍性,Lending Club仍然得到了大众接受。而且,这些违约贷款不会较大的影响其盈利模式。
Lending Club的盈利模式还是业内较为普遍的方式,其主要收入来源为交易手续费、服务费和管理费三大主要部分。
其中交易手续费是Lending Club收入的主要来源。在Lending Club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14年上半年交易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93%。这部分费用是向借款人收取的;而服务费是向投资者收取的费用;管理费是管理投资基金和其他管理账户的费用。
Lending Club之路可以复制吗
Lending Club上市,最羡慕的莫过于中国的P2P平台。许多平台因此找到了发展的标杆。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的P2P平台比美国显得疯狂得多。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1月30日,零壹数据纳入统计的平台共有154l家。而截至到今年12月12日,问题平台已经达到317家,其中今年出问题的占到208家。尤其进入2014年11月之后,平均一天两家平台上线和一家平台倒闭的速度正显示出这个行业的疯狂。
在美国,两家主要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和Prosper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其核心原因是SEC设立了4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门槛,并且要求公开每一份借贷信息,形成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和严厉的监管。
美国对P2P网络贷款的监管以证券监管为主,平台必须在发行说明书中不断更新每一笔票据的信息,包括对应贷款的条款、借款人的匿名信息等,其中收益权凭证是对网络监管进行监管的关键,也是Lending Club模式的核心。
中美监管环境尤其是对资产证券化的态度差异也导致中国P2P公司们无法直接复制Lending Club,而将继续摸索和调整适合国内环境的网贷商业模式。
在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看来,如果比较Lending Club与我国P2P借贷平台的典型运作方式,情况不容乐观。Lending Club的业务特色是高度依赖互联网和数据技术,借款人通过网络获取,征信数据从征信局以电子方式调取,信用评估和借款利率依靠模型计算,逾期催收外包。因此,尽管Lending Club2014年上半年的贷款发放量达到18亿美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其员工数量仅有200多人。
他认为,良好的征信环境、低廉的基础设施成本和高度技术化、自动化的运作方法,使得Lending Club的运营成本显著低于银行,导致借款人和投资人都能从节省的成本中获益,它已经在事实上大幅度提高了金融中介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成本、效率方面的优势是Lending Club能够金融发达的美国脱颖而出的真正原因,也是其备受追捧的关键所在。
如今,征信系统几乎是利率市场化最核心的一环。P2P平台的风险溢价,主要取决于用户信用评估,这一点正是中美存在巨大差异的地方。美国有中央集中的、非常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这一点上,中国央行的覆盖人数还远远不够,征信体系、指标也相当不足。
虽然美国的FICO信用分也是民间公司而不是政府部门开发的。但以当下中国民间征信机构的覆盖规模,要想达到FICO评分的要求水准,还需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因为这不仅是框架和机制建构的问题,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数据累计。即使消费数据庞大的阿里巴巴集团,其蚂蚁金服再被怎样寄予厚望,其征信系统也难以在几年内完成累积。
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民间倒逼和政府监管部门主动推进相结合。当下正处崛起阶段的民间征信市场,和正在建构的中央征信体系或能一起担当这个重任。
正如Lending Club首席执行官雷诺·拉普兰切(Renaud Laplanche)在近日召开的“LendIt2014”上所宣称的那样,“这几十年来,技术的变革,使得信息的成本降低、信息的物理载体逐步缩小,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使得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他看来,互联网浪潮的前三浪正在推进,第一浪是网上商店,这种形式降低了商业运营成本;第二浪是网上集市,它使得交易更简单,而带来的信息更多;第三浪是更多更丰富的网上集市,在第二浪的基础上,第三浪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多的选择、更有效的定价。
现在,第四浪来了,“分享经济”的时代正在来临。正如他的演讲主题那样,且看“P2P如何改变传统银行。”
成长之路
Lending Club创始人拉普兰切(Renaud Laplanche)在2000年时有了对Lending Club初步架构的想法。不过最终要等到2006年10月,在特拉华州以“SocBank”的名字成立,这年11月,拉普兰切的妻子替他提出了Lending Club这个名字。
Lending Club A轮融资获得了迦南资本和西北投资的1000万美元。2007年9月,Lending Club开始为公众提供借贷服务,6个月后贷款量增长超过1000%,达到420万美元。而在同一年的6月,他们的学生、拍拍贷创始人张俊已经将这一模式移植到了中国。
一开始,Lending Club通过Facebook的用户引导来完成自身注册,Lending Club负责用户身份认证,银行账户认证,信用检查,信用报告以及资金的转移与收回。通过Lending Club平台,借款人可以向一个或多个贷款人申请$1,000$25,000的个人贷款。
2007年9月13日Lending Club宣布开始使用自己的网站Lending Club.com提供服务,并在网站上提供Lending Match系统。
同年10月31日,Lending Club宣布推出“基于熟人关系的借贷服务”,该服务是通过高等院校校友组织的网站来提供资金的借贷。
至此,Lending Club已经成为P2P贷款领域第一个向线上社区(包括乔治亚科技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校友组织)提供联合品牌贷款申请的公司。
2008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定Lending Club票据为证券性质,需要准备申请注册,但光是申请注册流程的律师费就高达400万美元,而且在此过程中,新投资者不能注册,现有投资者也不能发放新贷款。
注册“劫难”过后,Lending Club于2008年10月14日重新开业。从3月到10月这段业务暂停的几个月被业界称为其缄默期。
自2008年10月14日Lending Club成功向SEC注册后,Lending Club就开始通过发行会员支付凭证来向借款人贷款。
如今Lending Club的主要业务可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个人信贷业务。Lending Club提供额度从1000美元至3.5万美元的个人无抵押贷款,1000美元至9975美元的贷款只能申请3年的期限。二是商业信贷。商业贷款的额度为1.5万美元至10万美元,期限为1-5年。
三是教育和医疗信贷服务:Lending Club目前只能通过Spring stone公司提供教育和医疗信贷,但公司计划未来能够直接通过Lending Club平台提供教育和医疗融资产品。目前教育和医疗融资额度为499美元-4万美元。
截至2014年6月30日,Lending Club累计贷款金额超过50亿美元,支付给投资人的利息超过4.9亿美元。
自2007年成立以来,Lending Club每年的贷款金额的增长率都在100%以上,贷款数量的增长率(除2011年为70%以外)均大于100%。
商业模式
当下业界对Lending Club成功的认识,一般认为其最大的基础是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的贪婪和无效性。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苏海德(Soul Htite)则认为Lending Club的最大优势是百分之百透明。他说,Lending Club的数据不全是好的,但他们依然把数据显示给客户。
另一方面,Lending Club是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的典范。这部分优势体现在他通过数据来获取征信,和对利率进行定价上。相较国内,Lending Club成功的原因还依赖于美国完善的征信体系,而国内P2P的线下寻找资产模式则被认为于传统金融毫无创新。
Lending Club使用的个人信用评级依据是众所周知的FICO信用分,国内平台有利网也与其母公司埃森哲确立了合作关系。FICO信用分是一种个人信用评级法,美国三大信用公司Experian、TransUnion和Equifax都使用FICO信用分。每一份信用报告上都附有FICO信用分,以致FICO信用分成为信用分的代名词。如此种种都是Lending Club能够高度依赖互联网技术并高效率运营的重要基础。
在信用评级上,Lending Club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分为A、B、C、D、E、F、G7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包含了1、2、3、4、5五个子级。最终子级共分为35个级别。根据其2012年的数据,Lending Club拒绝了90%的借款人的借款要求。严格的审贷要求,也是其贷款违约率能保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Lending Club等类似借贷平台最核心的业务就是对利率进行定价,而利率的合理定价则取决于贷款人的信用情况。方便而准确地获得贷款人的信用状况是P2P平台降低运营成本和降低违约风险的关键所在。
我们来看看一位Lending Club投资人的深度测评,这是一位名为AllanS.Roth的Lending Club投资者,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我对它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检测。我(在Lending Club上)投资了2600美元,(Lending Club)返还给我100美元作为对新客户的奖励。我用这笔钱购买了95只贷款的股票。我并非特别活跃,基本上不会对收益进行重新投资。尽管这样,在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的Lending Club报表显示我赚取了11.08%的年收益,高于我为自己的贷款选择的信贷风险的平均收益率。
这是因为我的聪明还是运气?事实证明,哪个都不是。我想说的是,这11.08%的年收益纯粹是一场幻想,而这个幻想之说适用于Lending Club的所有投资者。在我的121.38美元的收益之中,100.22美元是来自于四笔到期未还的贷款的本息收益,如果抛开这笔收益不谈,我计算了下我的年收益率,约为1.60%。又过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些贷款之中的两笔成了过失贷款,突然之间,我那11.08%的年收益行情急转直下。
我猜测正在发生的情况是,Lending Club并没有清算过失贷款,也没有把这笔金额归为受损资金。听起来很耳熟吧?应该是挺耳熟的,因为这个“市值计价”上的错误与大银行们直至2008年金融崩溃之前在房地产信贷方面所犯的错误相同。
现在,由于Lending Club正在快速发展,我的假定是,在这些可观的收益率之中,快速累加的过失贷款的金额也被计算在内了。这就可能造成过度地高估了总体投资回报率,正如我在2013年3月的11.08%的年收益率就是被过度夸大了的。
尽管这个测评揭露了借贷平台违约贷款对收益率幻想的沉重打击,但由于其不具备普遍性,Lending Club仍然得到了大众接受。而且,这些违约贷款不会较大的影响其盈利模式。
Lending Club的盈利模式还是业内较为普遍的方式,其主要收入来源为交易手续费、服务费和管理费三大主要部分。
其中交易手续费是Lending Club收入的主要来源。在Lending Club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14年上半年交易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93%。这部分费用是向借款人收取的;而服务费是向投资者收取的费用;管理费是管理投资基金和其他管理账户的费用。
Lending Club之路可以复制吗
Lending Club上市,最羡慕的莫过于中国的P2P平台。许多平台因此找到了发展的标杆。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的P2P平台比美国显得疯狂得多。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1月30日,零壹数据纳入统计的平台共有154l家。而截至到今年12月12日,问题平台已经达到317家,其中今年出问题的占到208家。尤其进入2014年11月之后,平均一天两家平台上线和一家平台倒闭的速度正显示出这个行业的疯狂。
在美国,两家主要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和Prosper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其核心原因是SEC设立了4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门槛,并且要求公开每一份借贷信息,形成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和严厉的监管。
美国对P2P网络贷款的监管以证券监管为主,平台必须在发行说明书中不断更新每一笔票据的信息,包括对应贷款的条款、借款人的匿名信息等,其中收益权凭证是对网络监管进行监管的关键,也是Lending Club模式的核心。
中美监管环境尤其是对资产证券化的态度差异也导致中国P2P公司们无法直接复制Lending Club,而将继续摸索和调整适合国内环境的网贷商业模式。
在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看来,如果比较Lending Club与我国P2P借贷平台的典型运作方式,情况不容乐观。Lending Club的业务特色是高度依赖互联网和数据技术,借款人通过网络获取,征信数据从征信局以电子方式调取,信用评估和借款利率依靠模型计算,逾期催收外包。因此,尽管Lending Club2014年上半年的贷款发放量达到18亿美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其员工数量仅有200多人。
他认为,良好的征信环境、低廉的基础设施成本和高度技术化、自动化的运作方法,使得Lending Club的运营成本显著低于银行,导致借款人和投资人都能从节省的成本中获益,它已经在事实上大幅度提高了金融中介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成本、效率方面的优势是Lending Club能够金融发达的美国脱颖而出的真正原因,也是其备受追捧的关键所在。
如今,征信系统几乎是利率市场化最核心的一环。P2P平台的风险溢价,主要取决于用户信用评估,这一点正是中美存在巨大差异的地方。美国有中央集中的、非常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这一点上,中国央行的覆盖人数还远远不够,征信体系、指标也相当不足。
虽然美国的FICO信用分也是民间公司而不是政府部门开发的。但以当下中国民间征信机构的覆盖规模,要想达到FICO评分的要求水准,还需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因为这不仅是框架和机制建构的问题,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数据累计。即使消费数据庞大的阿里巴巴集团,其蚂蚁金服再被怎样寄予厚望,其征信系统也难以在几年内完成累积。
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民间倒逼和政府监管部门主动推进相结合。当下正处崛起阶段的民间征信市场,和正在建构的中央征信体系或能一起担当这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