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传递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渗透物理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才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关键词】物理研究过程;物理方法;渗透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描述:“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物理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因为方法比知识更富有创造价值,学会方法比学到知识收获更大,时效更长,也只有让学生懂得并掌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才能使学生更主动更灵活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和运用物理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并能够把方法迁移到研究其他领域,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学习物理学方法论的必要性
巴普洛夫曾说:“有了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所谓物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物理概念、用什么方式的语言去描述物理现象和如何总结归纳物理规律。方法是沟通思想知识的桥梁,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方法的综合。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图表法、图像法、归纳法、总结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理想模型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这些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这些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也是我们的学生们学习物理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良好方法。将这些方法渗透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作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对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科学方法采用隐性处理,即不在详文中写明,但却融贯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去领会掌握。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展开教学目标,我们可根据教材编写顺序及初中生的能力特点,把初中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等级:一级:感受认知:使学生明白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但不一定要记住这种方法的名称及相关知识;二级:了解知道: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并了解研究过程,明确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三级:理解掌握:学生初步掌握怎样运用这种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在新情景中能运用这一方法研究、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方法论渗透常用模式
1、分析教材中隐性的物理方法论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学方法论教育,必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但是,教材一般是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而展开的,不会或很少会提到所应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因此,在进行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物理方法,即分析、挖掘教材用以描述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思考教材是怎样设计物理实验建立物理模型,是怎样归纳总结形成物理概念的,是用怎样的方法检验物理规律的。教师只有将这些物理方法成熟在胸,才有利教学的实施。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内容蕴含的物理方法论因素有如下几点:
(1)伽利略大胆地怀疑亚里士多德延续两千多年的错误结论,并设计实验论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念。
(2)伽利略构建“斜面”模型的理想实验体现了物理常用的理想化实验方法构想。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蕴含了假设、推理、理想化的研究方法。
(4)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其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问题,解释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体现了物理学上“因果观”思想。
(5)牛顿发展和超越了伽利略的实验方法论,创造性地应用了分析综合方法,等各种创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在恰当时机让学生认识、体会这些科学思维的方法,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2、在学习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渗透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方法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规律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结论。每个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凝结着物理学家们的智慧,其发现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首先要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例如在学习电压时用水流作类比,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等效替代法等实例,使学生知道建立概念的背景和依据,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形成物理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过程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应当进行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思想方法论教育。物理实验能力不仅仅是动手、操作、测试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动脑能力。没有动脑下的动手操作实验只不过是一种“再现” 而不是“创新”。初中物理教材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这些实验现象与已知日常经验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学习的兴趣。“乒乓球会下落吗?”这个实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认为“松手后,乒乓球会掉下来,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会掉得更快。”但学生做这个实验后会惊奇地发现,乒乓球居然能悬在漏斗中。通过实验,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学会实验技巧,掌握实验方法,提高了探究物理的乐趣。
4、在习题教学中也要渗透过程和方法教育
物理课中,习题教学是每位教师都重视且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之一,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常规手段。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叙述、说明、评价、分析、讨论等方式的自由发挥,既可以将学过的多种材料综合起来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又可以对知识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既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又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知识与应用知识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传播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举措。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发掘能体现过程和方法、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实现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
參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解世雄.物理文化研究对物理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6(4).
【关键词】物理研究过程;物理方法;渗透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描述:“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物理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因为方法比知识更富有创造价值,学会方法比学到知识收获更大,时效更长,也只有让学生懂得并掌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才能使学生更主动更灵活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和运用物理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并能够把方法迁移到研究其他领域,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学习物理学方法论的必要性
巴普洛夫曾说:“有了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所谓物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物理概念、用什么方式的语言去描述物理现象和如何总结归纳物理规律。方法是沟通思想知识的桥梁,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方法的综合。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图表法、图像法、归纳法、总结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理想模型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这些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这些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也是我们的学生们学习物理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良好方法。将这些方法渗透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作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对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科学方法采用隐性处理,即不在详文中写明,但却融贯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去领会掌握。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展开教学目标,我们可根据教材编写顺序及初中生的能力特点,把初中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等级:一级:感受认知:使学生明白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但不一定要记住这种方法的名称及相关知识;二级:了解知道: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并了解研究过程,明确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三级:理解掌握:学生初步掌握怎样运用这种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在新情景中能运用这一方法研究、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方法论渗透常用模式
1、分析教材中隐性的物理方法论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学方法论教育,必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但是,教材一般是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而展开的,不会或很少会提到所应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因此,在进行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物理方法,即分析、挖掘教材用以描述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思考教材是怎样设计物理实验建立物理模型,是怎样归纳总结形成物理概念的,是用怎样的方法检验物理规律的。教师只有将这些物理方法成熟在胸,才有利教学的实施。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内容蕴含的物理方法论因素有如下几点:
(1)伽利略大胆地怀疑亚里士多德延续两千多年的错误结论,并设计实验论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念。
(2)伽利略构建“斜面”模型的理想实验体现了物理常用的理想化实验方法构想。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蕴含了假设、推理、理想化的研究方法。
(4)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其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问题,解释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体现了物理学上“因果观”思想。
(5)牛顿发展和超越了伽利略的实验方法论,创造性地应用了分析综合方法,等各种创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在恰当时机让学生认识、体会这些科学思维的方法,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2、在学习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渗透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方法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规律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结论。每个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凝结着物理学家们的智慧,其发现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首先要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例如在学习电压时用水流作类比,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等效替代法等实例,使学生知道建立概念的背景和依据,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形成物理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过程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应当进行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思想方法论教育。物理实验能力不仅仅是动手、操作、测试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动脑能力。没有动脑下的动手操作实验只不过是一种“再现” 而不是“创新”。初中物理教材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这些实验现象与已知日常经验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学习的兴趣。“乒乓球会下落吗?”这个实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认为“松手后,乒乓球会掉下来,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会掉得更快。”但学生做这个实验后会惊奇地发现,乒乓球居然能悬在漏斗中。通过实验,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学会实验技巧,掌握实验方法,提高了探究物理的乐趣。
4、在习题教学中也要渗透过程和方法教育
物理课中,习题教学是每位教师都重视且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之一,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常规手段。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叙述、说明、评价、分析、讨论等方式的自由发挥,既可以将学过的多种材料综合起来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又可以对知识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既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又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知识与应用知识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传播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举措。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发掘能体现过程和方法、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实现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
參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解世雄.物理文化研究对物理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