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旅游产业带动型 该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产业带动能力,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作为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拓展农业生态功能,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 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投资500万元改造并完成了15公里的景区道路,投资500万元建成豫北独此一家的高空索道,投资500万元建成可容纳500人就餐、200人住宿的“清峰关”宾馆,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景区山门、游客服务中心和清峰关广场等多项旅游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300万元。全村现有150多户村民从事第三产业,户年均收入1万元左右。
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 因地制宜办起“农家乐”,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店,体验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旅游。目前全村农家宾馆达50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人,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仅“农家乐”一项每年就为该村带来6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农家乐”旅游使山区人民把原始、自然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展示给城里人,城里人也把现代文明带进了深山区,实现了双向互赢。
经验与启示 第一,不仅具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特点,而且整合农业资源和农村景观环境,一举数得。第二,在建设休闲旅游型新村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本地民俗、传说典故及特色餐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第三,发展旅游的同时还可以组建民间工艺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购买这些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第四,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转变。
四、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外出打工等劳务输出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外出务工收入再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项城市贾岭镇麻王村 提出“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外出挣钱”的口号,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全村建立用工单位信息档案1000多份,培训农民工100多人次,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目前全村有沥青防水防潮工程队20多支,带动常年外出从事劳务输出人员1000多人,形成了以沥青防水、建筑、电子电器、服装玩具等为主的劳务输出行业,每年从外地挣回上千万元。务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另一方面,该村积极实施“同归工程”,开展“为他乡繁荣作贡献,为家乡崛起当先锋”活动,积极鼓励外出致富后的群众回乡办厂,兴办实业。
固始县郭陆滩镇太平村 该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全县外出务工的发源地。目前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50%左右,有1500多人在广东、北京、浙江等地从事制鞋、纺织、建筑、服务、个体经营和其他行业。目前创业有成的老板有300余人,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5人,企业管理人员200多人。近两年县委、县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了回归工程,部分老板开始回乡创业,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经验与启示 第一,大力发展“阳光工程、绿证工程、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和外出适应能力。第二,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尤其适宜发展劳务经济,“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富裕一方”。第三,发展劳务经济要讲究规模效应,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第四,发展劳务经济要与当地村庄建设相结合,以劳务经济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
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 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投资500万元改造并完成了15公里的景区道路,投资500万元建成豫北独此一家的高空索道,投资500万元建成可容纳500人就餐、200人住宿的“清峰关”宾馆,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景区山门、游客服务中心和清峰关广场等多项旅游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300万元。全村现有150多户村民从事第三产业,户年均收入1万元左右。
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 因地制宜办起“农家乐”,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店,体验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旅游。目前全村农家宾馆达50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人,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仅“农家乐”一项每年就为该村带来6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农家乐”旅游使山区人民把原始、自然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展示给城里人,城里人也把现代文明带进了深山区,实现了双向互赢。
经验与启示 第一,不仅具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特点,而且整合农业资源和农村景观环境,一举数得。第二,在建设休闲旅游型新村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本地民俗、传说典故及特色餐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第三,发展旅游的同时还可以组建民间工艺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购买这些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第四,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转变。
四、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外出打工等劳务输出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外出务工收入再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项城市贾岭镇麻王村 提出“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外出挣钱”的口号,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全村建立用工单位信息档案1000多份,培训农民工100多人次,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目前全村有沥青防水防潮工程队20多支,带动常年外出从事劳务输出人员1000多人,形成了以沥青防水、建筑、电子电器、服装玩具等为主的劳务输出行业,每年从外地挣回上千万元。务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另一方面,该村积极实施“同归工程”,开展“为他乡繁荣作贡献,为家乡崛起当先锋”活动,积极鼓励外出致富后的群众回乡办厂,兴办实业。
固始县郭陆滩镇太平村 该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全县外出务工的发源地。目前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50%左右,有1500多人在广东、北京、浙江等地从事制鞋、纺织、建筑、服务、个体经营和其他行业。目前创业有成的老板有300余人,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5人,企业管理人员200多人。近两年县委、县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了回归工程,部分老板开始回乡创业,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经验与启示 第一,大力发展“阳光工程、绿证工程、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和外出适应能力。第二,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尤其适宜发展劳务经济,“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富裕一方”。第三,发展劳务经济要讲究规模效应,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第四,发展劳务经济要与当地村庄建设相结合,以劳务经济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