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我们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整合 信息素养 角色的转换反思 自我成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教育模式的飞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避免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优化组合和调动教学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因素,争取最佳效果。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如果将信息技术比喻为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则是发挥其效力的执仗者。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构建者等新型角色转变。为此,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实现自我成长,需要经历一个造应和发展的过程,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在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在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在信息的时代,学科教师是学科教学开发和研究的主体,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多媒体教学的空间,制作教学软件或教学课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呈现出课程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使之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下图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中心,教师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只是跟随者。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生与生之间的界限,拓宽沟通的渠道,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其中从中心走向边缘,在角色的转换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2、教师在提高信息素养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有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及其它的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工作、学生与生活的相关问题。
(2)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寻找、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网络技术,搜索数据、传输文件、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开发与传播信息。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
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意识,能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从而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呢?本人认为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式:
①拓展培训渠道与空间。
教师通过参加专科、本科或学位考试等方式以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积极参加由省、市、区电教部门组织参加的短期培训,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
②营造信息素养提高的环境。
教师所在的学校要尽可能提供学习、工作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特别是要加强这些教学资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让教师有时间有条件参加各种研究性活动。
③ 加强自发研修。
这是指教师自发的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积极参与各种专题研讨,这样有助于教师水平的快速提高,从而在提高信息素养中实现自我成长。
3、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实现自我成长。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是学习和学握国家课程标准,例如: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教学各要素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的工具,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教师通过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4、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在反思中自我成长。
良好的信息意识能使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广泛捕捉、获取有关的信息,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教学事件中看出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反思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师们在网上与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广泛交流,缩短了人际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注意到除自已以外的许多他人的新观点,通过对比、思考,使思维和推理更加准确化。他人的言论、判断能促进教师反思与修正自己的行为。教师们采用匿名的方式,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运用QQ、E-MAIL,留言板等各种形式及“案例分享”、“教案天地”、“反思与交流”,“教学论坛”等栏目开展教学反思,在一个“大家庭”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水平。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优势,获取更多教学经验,提高自己反思层面和水平,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整合 信息素养 角色的转换反思 自我成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教育模式的飞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避免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优化组合和调动教学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因素,争取最佳效果。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如果将信息技术比喻为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则是发挥其效力的执仗者。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构建者等新型角色转变。为此,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实现自我成长,需要经历一个造应和发展的过程,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在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在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在信息的时代,学科教师是学科教学开发和研究的主体,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多媒体教学的空间,制作教学软件或教学课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呈现出课程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使之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下图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中心,教师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只是跟随者。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生与生之间的界限,拓宽沟通的渠道,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其中从中心走向边缘,在角色的转换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2、教师在提高信息素养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有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及其它的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工作、学生与生活的相关问题。
(2)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寻找、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网络技术,搜索数据、传输文件、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开发与传播信息。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
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意识,能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从而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呢?本人认为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式:
①拓展培训渠道与空间。
教师通过参加专科、本科或学位考试等方式以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积极参加由省、市、区电教部门组织参加的短期培训,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
②营造信息素养提高的环境。
教师所在的学校要尽可能提供学习、工作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特别是要加强这些教学资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让教师有时间有条件参加各种研究性活动。
③ 加强自发研修。
这是指教师自发的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积极参与各种专题研讨,这样有助于教师水平的快速提高,从而在提高信息素养中实现自我成长。
3、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实现自我成长。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是学习和学握国家课程标准,例如: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教学各要素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的工具,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教师通过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4、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在反思中自我成长。
良好的信息意识能使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广泛捕捉、获取有关的信息,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教学事件中看出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反思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师们在网上与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广泛交流,缩短了人际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注意到除自已以外的许多他人的新观点,通过对比、思考,使思维和推理更加准确化。他人的言论、判断能促进教师反思与修正自己的行为。教师们采用匿名的方式,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运用QQ、E-MAIL,留言板等各种形式及“案例分享”、“教案天地”、“反思与交流”,“教学论坛”等栏目开展教学反思,在一个“大家庭”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水平。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优势,获取更多教学经验,提高自己反思层面和水平,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