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如果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帮助学生解开头脑中的一个一个疑团。当学生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学习兴趣高涨,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物理,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活素材;物理教学;激发兴趣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如果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教材和学生所经历的、熟悉的物理现象,帮他们解开头脑中一个一个的疑团,会使学生觉得物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很好“玩”、很有趣的学科。当学生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生活情境创设思维热点
思维的热点,是指能引起学生强烈思维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运用到课堂上,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融入主动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教师引入的情境最好是生活中常见而又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的例子。比如,夏天学生爱吃雪糕、喝冷饮,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如饮料从冰箱取出时瓶壁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吃雪糕为什么有时雪糕会粘住嘴唇?讲解“大气压强”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如往保温瓶中灌入大半瓶开水,塞上木塞,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暖瓶盖有时会拔不出来?等等。让学生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二、列举生活应用实例
物理教师要尽量向学生介绍所学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各阶段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自行车为例,讲到摩擦、惯性时,引导学生思考:车轮做成圆的,脚蹬子、车把手、座位等是粗糙的,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经常加润滑油,这些有什么用?前后轮的摩擦力能起到什么作用?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下坡时为什么不能刹前闸?讲到杠杆、轮轴时,让学生想想自行车的车把、闸把分别是什么杠杆?自行车上有哪些轮轴?等等,把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物理知识紧密相连,既扩展了思路,活跃了思维,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三、联系生活设计习题
对中学生来说,一个印象深刻的情景,比反复地强调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习题,可以加深基本知识的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电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提前观察手电筒的构造,观察电冰箱内压缩机、电灯的工作情况,电饭锅的高低档的工作,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设计电路图;在学习电能时,提前让学生调查电能表上的数字含义及电能是如何收费的,观察电能表盘转动的快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与之相关的习题。以此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四、生活制作融入作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像物理小实验、小制作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晶体熔化时,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探究冰融化时温度变化;学习汽化时,可让学生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做纸锅烧水实验;学声音的特性与原理时,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酒瓶、吸管等制作小乐器;学习力学时,可让学生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用废旧针管与小药瓶制作潜水艇,用铅笔制作密度计等;学习光学时,可让学生用牙膏盒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自制冰透镜等。这样的作业,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满足了学生操作实验的欲望,弥补了课堂的不足,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与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物理的学习要注重与生活有机结合,教师要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物理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吴雪光.挖掘生活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2]欧广.挖掘生活素材 激活物理兴趣[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0).
关键词:生活素材;物理教学;激发兴趣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如果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教材和学生所经历的、熟悉的物理现象,帮他们解开头脑中一个一个的疑团,会使学生觉得物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很好“玩”、很有趣的学科。当学生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生活情境创设思维热点
思维的热点,是指能引起学生强烈思维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运用到课堂上,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融入主动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教师引入的情境最好是生活中常见而又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的例子。比如,夏天学生爱吃雪糕、喝冷饮,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如饮料从冰箱取出时瓶壁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吃雪糕为什么有时雪糕会粘住嘴唇?讲解“大气压强”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如往保温瓶中灌入大半瓶开水,塞上木塞,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暖瓶盖有时会拔不出来?等等。让学生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二、列举生活应用实例
物理教师要尽量向学生介绍所学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各阶段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自行车为例,讲到摩擦、惯性时,引导学生思考:车轮做成圆的,脚蹬子、车把手、座位等是粗糙的,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经常加润滑油,这些有什么用?前后轮的摩擦力能起到什么作用?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下坡时为什么不能刹前闸?讲到杠杆、轮轴时,让学生想想自行车的车把、闸把分别是什么杠杆?自行车上有哪些轮轴?等等,把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物理知识紧密相连,既扩展了思路,活跃了思维,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三、联系生活设计习题
对中学生来说,一个印象深刻的情景,比反复地强调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习题,可以加深基本知识的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电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提前观察手电筒的构造,观察电冰箱内压缩机、电灯的工作情况,电饭锅的高低档的工作,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设计电路图;在学习电能时,提前让学生调查电能表上的数字含义及电能是如何收费的,观察电能表盘转动的快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与之相关的习题。以此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四、生活制作融入作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像物理小实验、小制作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晶体熔化时,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探究冰融化时温度变化;学习汽化时,可让学生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做纸锅烧水实验;学声音的特性与原理时,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酒瓶、吸管等制作小乐器;学习力学时,可让学生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用废旧针管与小药瓶制作潜水艇,用铅笔制作密度计等;学习光学时,可让学生用牙膏盒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自制冰透镜等。这样的作业,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满足了学生操作实验的欲望,弥补了课堂的不足,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与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物理的学习要注重与生活有机结合,教师要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物理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吴雪光.挖掘生活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2]欧广.挖掘生活素材 激活物理兴趣[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