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直观的教学材料与动人的具体事例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利用条件,多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轻松而深刻地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为了学生便于理解“相遇”这个概念,就让学生上来表演,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争着想来表演一番,气氛相当活跃,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是非常地深刻,可谓一石双鸟。同样如“相距、相向、同时”等一些概念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再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采用课件,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然后在长方形的一角出了一只小蚂蚁,这只小蚂蚁沿着长方形的边绕了一圈,学生看完后,就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周长的概念,而且记忆深刻。创设情镜,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拿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如:甲工程队一天修路3千米,(1)乙工程队一天修的路比甲工程队多修2 米。(2)乙工程队一天修的路比甲工程队修多2 千米。求乙工程队一天修路多少千米?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们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把有关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老师用手机接了个电话。然后问学生:老师刚才的电话你猜应付多少钱?学生很有兴趣地展开了讨论,于是我切入本课内容,就如何打手机便宜问题与全体同学一起研讨,学生通过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每月通话费、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如意通、神州行、信号等问题展开讨论、计算,兴趣十分浓厚,为打电话、手机入网设计了许多方案。这种数学知识在课堂上的应用,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比辨析的能力
对于易混、易错的题目,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从而掌握解题规律。例如(1)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2)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一倍数已知用算术解(2)的一倍数未知用方程解。
五、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1)方程解:解:设白兔有X只,则黑免有5X只,列方程X+5X=18。(2)归一法:从“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5倍”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黑。平常教学时多进行一题解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多种解法加以比较从中找到最佳的解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六、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来选择运算方法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确定运算方法。例如,当学生分析出要把两个数合并,就联想到用加法;当分析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联想到用减法;当分析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联想到用乘法;当分析出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联想到用除法。由于运算的意义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直接联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一方面学会应用运算的意义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直观的教学材料与动人的具体事例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利用条件,多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轻松而深刻地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为了学生便于理解“相遇”这个概念,就让学生上来表演,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争着想来表演一番,气氛相当活跃,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是非常地深刻,可谓一石双鸟。同样如“相距、相向、同时”等一些概念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再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采用课件,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然后在长方形的一角出了一只小蚂蚁,这只小蚂蚁沿着长方形的边绕了一圈,学生看完后,就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周长的概念,而且记忆深刻。创设情镜,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拿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如:甲工程队一天修路3千米,(1)乙工程队一天修的路比甲工程队多修2 米。(2)乙工程队一天修的路比甲工程队修多2 千米。求乙工程队一天修路多少千米?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们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把有关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老师用手机接了个电话。然后问学生:老师刚才的电话你猜应付多少钱?学生很有兴趣地展开了讨论,于是我切入本课内容,就如何打手机便宜问题与全体同学一起研讨,学生通过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每月通话费、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如意通、神州行、信号等问题展开讨论、计算,兴趣十分浓厚,为打电话、手机入网设计了许多方案。这种数学知识在课堂上的应用,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比辨析的能力
对于易混、易错的题目,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从而掌握解题规律。例如(1)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2)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一倍数已知用算术解(2)的一倍数未知用方程解。
五、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1)方程解:解:设白兔有X只,则黑免有5X只,列方程X+5X=18。(2)归一法:从“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5倍”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黑。平常教学时多进行一题解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多种解法加以比较从中找到最佳的解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六、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来选择运算方法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确定运算方法。例如,当学生分析出要把两个数合并,就联想到用加法;当分析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联想到用减法;当分析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联想到用乘法;当分析出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联想到用除法。由于运算的意义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直接联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一方面学会应用运算的意义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