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都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事业在此时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虽然学校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也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与积极性,但大部分学生依旧没有形成体育运动意识。因此,如何通过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已发展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是每所学校都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
  2 建设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建设学校体育文化从各个角度上来看都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中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健康意识包括了学生学习和运用保健知识、理解和实行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和运用科学运动方法、调整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等。建设学校体育文化,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环境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并发展健康意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体育文化与学生健康意识之间本身就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强烈的体育文化环境中学习并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够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还能培养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3 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意识的策略
  3.1 建设学校体育意识文化
  学校在建设体育文化意识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体育观念,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让他们理解体育中的竞争性,最后让他们知道,在参与体育运动后,能够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完善。学生在正确理解并认识体育后,就能够让他们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二是要让学生具有体育精神。学校的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经过了长期的沉淀所形成的,全校师生都会受到体育精神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就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三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文化素养。所谓体育文化素养就是指在体育方面所养成的修养,这种修养是由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学校开展体育课程,不仅是让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得到提升,而是通过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体育文化素养。学生在获得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能力的情况下,就会养成自觉进行锻炼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3.2 建设学校体育行为文化
  3.2.1 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优化工作。首先,要改变课程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为主开展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从而让他们形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其次,要改变课程的目标,以往教师都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目标,而现在则应该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来开展教学工作;最后,要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只是以学生参与运动得分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体育成绩,而是要建立健康教育为主的评价体系,从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3.2.2 体育课堂进行优化
  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增加對开展体育运动的方法、运动原理、运动生理效果等方面知识的讲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一些休闲类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其次,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情况改变当前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互联网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体育知识,结合互联网教学,不仅突出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
  3.3 建设学校体育物质文化
  学校要建设完善校园内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实施。在建设学校体育物质文化时,不论是建设体育场馆与其他设施,还是购买体育运动器材,都需要保证它们具有安全性与实用性,确保设施设备的建设与购置能够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比赛的需求。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也要对校园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进行逐步完善,如果学校在建设时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那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从而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完成。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校园体育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还需要提高这些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比赛等情况下,学校还可以考虑将这些设施设备提供给社会人群使用,从而让校园内的体育场与体育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建设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开展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时,可以从建设体育意识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以及体育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在强烈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养成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从而促进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
  课题信息: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与路径取向研究,立项号:2009R008。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基于目前学校课间操发展趋于单一化和形式化现象,本着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为主要原则,引进了音乐舞蹈式课间操。课间操作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课间操形式单一化、内容枯燥、锻炼效果较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本文从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带来的革新作用。
素质教育的深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革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读写结合不仅有助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没有问题,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故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运用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期刊
扬州国投金融商务中心建筑基坑临近既有瘦西湖隧道明挖段,为避免扬州国投金融商务中心基坑工程对运营中的瘦西湖隧道造成不利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扬州国投金融商务中心基坑开挖对瘦西湖隧道及附属结构的变形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基坑施工会对既有明挖隧道及附属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可控,技术方案基本可行,可为类似临近既有隧道的基坑工程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数控加工技术应用逐渐频繁,这一技术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在各个行发展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提高多零件加工精确性,提升效率质量,同时这一优势也是行业内十分重视的问题。现阶段,数控零件加工技术优势在分析中,可以知道数控加工技术在多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多零件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进行分析,结合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具体应用措施,探讨其关键技术,为数控加工技术精度控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结合PDCA循环特性,分析PDCA循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的发展困境,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教育职能。
近年来,建筑机电安装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和重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为此施工单位要提高重视,不断提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建筑功能性,满足使用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探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选取武威肿瘤医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术后康复情况以及两种护理模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
建议对策(一)减税降费建议对下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即征收所属期为2021年度)。1.受疫情影响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申请延期申报。2.对受疫情影响的“定期定额户”合理调整定额。3.对餐饮纳税人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免征2021年6—12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4.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5.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季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的,免征增值税。6.餐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减
利用微机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TAW-2000,对泥岩进行了不同围压(σ3=0.5 MPa、2 MPa)和加载频率(f=0.2 Hz~2 Hz)下的变幅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了围压、加载频率及加载幅值对泥岩的破坏形式、动抗压强度、滞回曲线面积及动弹性模量(E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0.2 Hz~2 Hz的加载频率下,岩石破坏形式受围压影响较大,以剪切破坏为主,部分岩样出现劈裂破坏;在0.2 Hz~1 Hz的加载频率和0.5 MPa~1 MPa的围压下,动抗压强度主要呈现减小趋势,仅在2 Hz的加载频率下,岩石
一、办刊宗旨刊载整形与重建外科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提高我国在整形与重建外科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二、服务号介绍服务号名称: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CJPRS微信号:cjprs2019本服务号每月发布4次信息,内容围绕CJPRS的学术出版资讯、最新科研动态、投稿建议、作者服务、学术活动等。此外,为更好地为整形与重建外科学术出版服务,本刊将不定期解答读者、作者关注话题,望广大同仁积极留言,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