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起来那么强大的苏联,为什么就崩溃了?这始终是一个重大但又让人迷惑的问题。盖达尔曾担任过俄罗斯总理,随后一直作为俄罗斯重要政党的领袖活跃于俄罗斯政坛,他同时又是经济学博士、教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思考能力。在这本《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中,盖达尔突出了石油和民族问题在苏联崩溃进程中的作用。
按照盖达尔的看法,苏联的崩溃其实一点都不突然。1920年末至1930年初所形成的以国家全面控制、国有制、计划体制为核心的体制,抑制了社会的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这个政权,不过,战争和冷战又严重扭曲了它的经济结构。因而,到了50年代,这个体制就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了。
面对这种压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不断地尝试各种改革。但是,这套体制的构造十分特别,它由一大套极其僵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在一起,它的“政治体制的结构与日常经济生活的组织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而,经济领域的任何改革,很快就会触及意识形态教条,触及政治体制所划定的边界,或者与维持这一政治体制的官僚集团的特殊利益冲突,而无法推进。
到70年代,已经危机重重的苏联,突然获得了生命力,输血机是石油。对西方世界来说的石油危机,对苏联却是石油转机。苏联是石油储藏与生产大国,油价迅猛上涨,苏联获得大笔硬通货。它可以拿石油美元购买粮食、进口设备、平衡贸易。同样是靠着石油美元,苏联从7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又具有了进攻性,与美国展开核军备竞赛、入侵阿富汗。石油横财暂时缓和了内部制度所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问题并没有消失,一旦国际油价大幅度回落,它们就立刻以更严重的方式暴露出来:80年代末,苏联经济再次陷入空前困境。经济先是恶化,然后是危机。面对危机,苏联新一代领导人决心迈出超越以前改革的步伐:为了挽救经济,决定适度放松国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监控,此即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开放性”政策。
然而,一旦放松这种控制,苏联体制就难免崩溃,人们的恐惧感消失,权力就不再有任何尊严和管治力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问题突然成为苏联必须面对的最严重的挑战。一旦暴力的正当性因为内部政制变化而大量流失,被压制的民族就会像枝条一样反弹。按照盖达尔的说法,唯一幸运的是,叶利钦是先前的“堕落天使”,是为民众受苦受难之人,因为,苏联帝国的崩溃没有引发民族大屠杀的悲剧。而在南斯拉夫,当时的执政者在世俗意识形态崩溃后只能转而依靠激进民族主义来保住自己的政权,因而制造了残酷的民族屠杀。
归根到底,苏联是因为其体制而崩溃的。它的体制过于僵硬,意识形态、政治安排与经济活动捆绑在一起。偶然的石油因素延缓了危机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一旦经济危机爆发,统治者的正当性丧失,而僵硬的体制把统治者的灾难变成了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秩序的灾难,释放出了那个体制长期压制所造成的民族主义的幽灵。盖达尔在最后告诫说:制定政策时应当具有数十年的前瞻性。
令人遗憾的是,能够具备如此长远视野的政治人物,可谓少之又少。
(作者为本刊评论员)
按照盖达尔的看法,苏联的崩溃其实一点都不突然。1920年末至1930年初所形成的以国家全面控制、国有制、计划体制为核心的体制,抑制了社会的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这个政权,不过,战争和冷战又严重扭曲了它的经济结构。因而,到了50年代,这个体制就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了。
面对这种压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不断地尝试各种改革。但是,这套体制的构造十分特别,它由一大套极其僵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在一起,它的“政治体制的结构与日常经济生活的组织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而,经济领域的任何改革,很快就会触及意识形态教条,触及政治体制所划定的边界,或者与维持这一政治体制的官僚集团的特殊利益冲突,而无法推进。
到70年代,已经危机重重的苏联,突然获得了生命力,输血机是石油。对西方世界来说的石油危机,对苏联却是石油转机。苏联是石油储藏与生产大国,油价迅猛上涨,苏联获得大笔硬通货。它可以拿石油美元购买粮食、进口设备、平衡贸易。同样是靠着石油美元,苏联从7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又具有了进攻性,与美国展开核军备竞赛、入侵阿富汗。石油横财暂时缓和了内部制度所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问题并没有消失,一旦国际油价大幅度回落,它们就立刻以更严重的方式暴露出来:80年代末,苏联经济再次陷入空前困境。经济先是恶化,然后是危机。面对危机,苏联新一代领导人决心迈出超越以前改革的步伐:为了挽救经济,决定适度放松国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监控,此即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开放性”政策。
然而,一旦放松这种控制,苏联体制就难免崩溃,人们的恐惧感消失,权力就不再有任何尊严和管治力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问题突然成为苏联必须面对的最严重的挑战。一旦暴力的正当性因为内部政制变化而大量流失,被压制的民族就会像枝条一样反弹。按照盖达尔的说法,唯一幸运的是,叶利钦是先前的“堕落天使”,是为民众受苦受难之人,因为,苏联帝国的崩溃没有引发民族大屠杀的悲剧。而在南斯拉夫,当时的执政者在世俗意识形态崩溃后只能转而依靠激进民族主义来保住自己的政权,因而制造了残酷的民族屠杀。
归根到底,苏联是因为其体制而崩溃的。它的体制过于僵硬,意识形态、政治安排与经济活动捆绑在一起。偶然的石油因素延缓了危机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一旦经济危机爆发,统治者的正当性丧失,而僵硬的体制把统治者的灾难变成了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秩序的灾难,释放出了那个体制长期压制所造成的民族主义的幽灵。盖达尔在最后告诫说:制定政策时应当具有数十年的前瞻性。
令人遗憾的是,能够具备如此长远视野的政治人物,可谓少之又少。
(作者为本刊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