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中学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團结、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兼具有“民族性”。学校特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是民族中学发扬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广西民族高中作为一所广西区内优秀的民族中学,在以民族特色为学校特色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折射出当下民族中学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民族精品”的学校特色建设是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的理性旨归。
  关键词:广西民族高中;民族特色;特色教育;民族精品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41-03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个性的彰显,是学校优势的发扬,是学校精神的佐证,亦是学校积极深化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民族中学由于自身特殊性,在定位自身特色时往往选择“民族性”,而学校特色发展的整个过程也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由此,对于优质的“民族性”校园特色建设的路径探索,成为时下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的关注重点。
  本文主要以广西民族高中为研究试点,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探析广西民族中学与学校特色的关系,梳理广西民族高中民族特色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力图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民族特色:民族中学特色教育概述
  (一)教育与特色
  观教育与特色,在笔者看来,教育不可规避特色。除公认的、受到普遍认同的科学知识外,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性的,这是由于教育理念受到时代、阶级、思想基础、教育家思想等因素影响,而教育实践活动则通常受国家、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教育理念的影响,它们在有意无意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特色与教育耦合共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发生。由此,教育离不开特色,而特色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理念是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包括校长的治校、教师教学理念等,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从而两者兼具有独特性。
  从教育的狭义定义来看特色,即学校特色,包括学校管理特色、教师教学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它们都建构在学校的历史、地理环境、学校理念、优势等基础之上,是学校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升华、自我超越的重要手段,是特色主题思想、特色教育方式、特色环境氛围的共同作用。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新趋势。此外,回归学校特色本质,学校特色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致力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特色的规划、确立、发展都应从学生的发展利益出发。
  然而,特色有优劣之别、深浅之差,学校选择、孕育、组织、发展特色,应是优秀之特色,而不是简单强校所难、抄袭他校,或仅是一句敷衍的口号。
  (二)中学特色
  中学作为中间性教育阶层,承接小学、大学、职业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管理者作为中学特色的主要“创作者”,其肩上重任不言而喻。对于优秀中学特色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即独特性、优质性、可行性。首先,独特性,指的是中学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其次,优质性,是中学特色的基本品质。纯粹以特色本身看特色,并没有优劣之分,但与学校教育相联系则应慎重对待。再则,可行性,基于独特性和优质性两点之上,可行性成为中学特色“成型”的最后“通关钥匙”,有关独特、优质的中学特色,是否能够长期适应中学自身发展、师生的成长,即是对中学特色可行性的分析研究。而主要承担这项工作的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特色的考量、调整、创新都应有较为长远的目光。
  (三)民族中学特色教育
  民族学校是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扶持和照顾的具体举措,是少数民族地区后备力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基础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到:唯有民族教育,才是民族发展历程中最有生命力的工具。可见,民族学校的发展之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民族中学的特色,是普通中学特色与“民族性”特色相结合的产物。然而部分学者却有疑问:民族中学的特色发展是否必须与“民族性”挂钩,“民族性”的特色教育是否适合民族中学的学生等。笔者以为,民族中学诞生的目的与意义,决定了其今后发展的路径与方向,且民族中学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招生生源主体等都给予其“民族”特色发展“便利”。当然,这并不局限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的多元化,相反,在此基础上,民族中学自身多元化特色的发掘、发挥、发扬受到各方探索。
  二、民族品牌:广西民族高中特色发展基本取向
  广西民族高中是由自治区民委、自治区教育厅共同建设,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生源,以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民族品牌高中为办学目标的公办民族中学。学校自创办之日起,便以锻造“民族品牌”高中为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将“民族性”与学校特色紧密联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一)广西民族高中特色发展基础
  广西民族高中特色的发展,与自治区内部分民族学校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相比,具有较大优势,这与广西民族高中的内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从广西民族高中的外部环境来看,首先,广西民族高中是由自治区民委、教育厅共同建设下诞生的,其发展一直受到政府关注和照顾。其次,广西民族高中地处武鸣县,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幅排在南宁市六县之首,工农业发展基础良好。再则,武鸣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所在地之一,壮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壮乡”,其中每年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民族文化氛围浓厚。从广西民族高中的内部环境来看,首先,学校学生生源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对于民族文化的接纳、理解、认同度较高,学校特色建设发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其次,学校治校、治学严谨,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教师“传帮带”的师资培养传统,学生在高考中成绩优秀。学校优越的外部环境,加之学校内部发展的稳步推进,使得学校在建校短短十余年间,就以较高的起点和较优的质量立身于民族学校之中,为学校特色发展创造“温床”;而广西民族高中天然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学校民族文化氛围,使得民族特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发展,在“独特性”、“优质性”“可行性”方面享有一定优势。   (二)学校特色发展具体举措
  以“民族品牌”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广西民族高中将学校特色建设的重心,放置于民族文化传承,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民族特色教育活动。
  1.民族文化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学校增设部分民族文化选修课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如《状语文》,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313”特色课程,即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会3首民歌、会跳一支民族舞蹈、参与3项民族体育运动。将民族文化与学校课程相融合,推动民族文化教育,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文化。
  2.民族文化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学校举办一些以民族特色为基调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知识竞赛、民族体育运动等。这些学校活动,增加了校园民族文化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民族文化的精髓。
  3.搭建学校民族文化平台,展示学校民族文化风采。广西民族高中以中国·壮乡“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校园开放日活动,向外界展示学校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三、特色之殇:广西民族高中特色发展之囿
  广西民族高中的特色发展稳步推进,在区内民族类学校中占有一定优势,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此同时,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影响和制约学校特色的发展建设。
  (一)学校特色发展现存问题
  1.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缺乏自主性。学校特色的定位一般都是由学校管理团队规划和制定的,部分学校将特色定位写进学校章程,这种情况下的特色活动也多由学校管理者“发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参与和自主创办的意愿。
  2.特色教育内容单一,课程选择性少。目前学校开设的民族类选修课程,在民族文化方面的传承较为缺失,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习得民族文化。
  3.师生参与性不高。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的特色课程、安排的参与“动机”并不纯粹,把特色课程和活动作为主修课程的“休息时间”,并没有真正去学习民族文化;部分教师对于特色发展并不在意,只是迫于学校管理者的任务而被动完成。
  4.民族性特色的单一发展路径,学校的重要活动都主要向民族性靠拢。前文笔者提过,民族学校的特色教育并非只能冠以“民族性”,只不过“民族性”占得天时地利人和。更进一步地说,一所民族学校单纯以民族性发展学校文化特色,是容易出特色的,但对于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来说,往往不能满足,相反,一条多层次、多元化的民族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值得期待。
  (二)因素分析
  1.应试教育大背景影响。素质教育已经大力推行二十余年,并逐渐推动教育政策的改革,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模式依旧存在,且对于民族学校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亦是一种“改变自身命运”的路径。由此,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置于高考科目的学习上,而对于民族文化的课程和活动,不愿意花费功夫。此外,学校领导也会迫于学校“业绩”,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将特色活动流于形式,采取“走过场”的便利行为。
  2.民族文化教师、管理者匮乏。学校老师多来源于“科班出生”、教授特定科目的师范类毕业生,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们大多只强于自己的专业科目。此外,学校管理者也并非民族文化专业出身,这也就在源头上导致民族文化这一类教师的匮乏,或者组织民族文化活动的管理者并非真正了解民族文化,使得民族文化更多是形式上的,而不是一种内化的民族文化体验,且对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定位较为肤浅、单一。
  3.“慕汉”情节滋生,学生民族文化诉求不强烈。虽然学校里大多是民族学生,但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他们便接受着与汉族学生同样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汉化”教育,也就使得部分学生淡漠本民族文化,崇尚汉族主体文化,这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学生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地区和保护民族文化中所肩负的重担。
  4.学生民族特色发展主诉能力的丧失。学校特色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学生是特色服务的初衷和归宿,倘若特色没有真正服务于学生,也就无法真正服务学校和社会。学校特色发展的主要决策、实施者是学校管理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特色发展的服务对象——学生需求的被动忽视,由此,学生的对于学校特色的需求,也就是学校领导者的不断思考的着力点。
  从广西民族高中特色发展的实践来看,其特色发展既具有可借鉴意义的优势点,同时也存在着民族学校共有的弊端,是不可规避的,关系民族特色有序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民族精品:民族中学特色发展旨归
  民族特色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内在诉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是民族中学发展的应然选择。民族中学的特色发展,关乎学生成长,影响学校发展,亦作用于社会进步,学生、学校、社会也从不同层面,影响着民族学校特色发展的深度、广度、效度。笔者通过对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的理想目标研究,提出“民族精品”。何为“民族精品”的学校民族特色,笔者以为是基于特色教育参与者、特色教育内容的精良,是能够供民族学校借鉴和反思的一种沟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模式。以“民族精品”为发展目标,是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的理性旨归,丰富和发扬“民族精品”的内涵,是民族特色教育的应然使命,让“民族精品”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民族中学建设“民族精品”的学校特色,即是对现行特色发展优势的发扬、劣势的反思。笔者将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进行阐述。
  1.社会层面。民族中学是民族政策下的教育衍生物,这也就决定民族中学与普通中学相比,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被赋予更多的民族责任感。基于此,国家政策、政府、社会公众对于民族中学特色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首先,对国家政策来说,应加大对民族中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政策优惠力度;对政府来说,积极为民族学校提供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放宽民族教师招收名额,支持和鼓励学校民族特色建设方面的投入,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以保障“民族精品”学校特色的锻造。对社会公众来说,给予学校民族特色建设以更加包容的姿态,社会民族活动组织积极搭建与民族中学的沟通平台,以帮助学校民族特色的丰富和完善,给学生以更多切身的民族文化体验。
  2.学校层面。学校管理者是学校民族特色的主要决策者和关注者,其在特色的选择、孕育、组织、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支撑学校民族特色发展,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将学校特色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民族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以制度将文化特色作为学校的“惯性”教育实践,从而维持和发展民族特色的学校特色建设。其次,应积极组织和开展部分教师民族文化的培训。弥补教师的缺漏,丰富教师特色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再则,学校的主要领导应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对当地民族历史文化有深刻理解,热爱民族工作。最后,教研合一,关注高校民族教育的研究成果。实践的有效开展,始终离不开理论的基础构建。民族中学应关注高校对于民族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并积极开展与高校的研究合作,让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
  3.学生层面。学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学生应意识到学校特色发展与自身成长的关联性,将自己从“客位”摆上“主位”,参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建设中,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应发挥自身少数民族的优势,协助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
  “民族精品”的学校特色的内涵,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给予丰富和发展,但理论的步伐尚未止步。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8.
  [2]张宝泉.论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创建[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01):41-43.
  [3]袁鼎生.超循环:生态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261.
  [4]阮旭日,黄祖兴.“民族品牌”冉冉升起——广西民族高中办学纪实[J].广西教育,2012,(24):12-13.
  [5]彭群.坚持民族学校办学的民族特色[J].民族论坛,2003,(06):49-50.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领域为职业方向,以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辅导员职业内涵为核心,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这对于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21-02   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在不断做出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大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也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育理念,加快研究生的培养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研究生培养重数量,培养方法上陈旧,依然是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处于被动。这种培养方式如
摘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校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主动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营造贴近校园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身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关键词:以生为本;辅、导结合;以情相系  中图分类号
摘要:和全国重点综合性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法学本科无论各方面都无法与之匹敌。地方高校只有在充分考虑地方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法学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才能使毕业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96-02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岭南师范学院自2003起开办法学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学院的生命线,关乎到一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与教学督导管理实际,对以“专业评估—教学督导—教师发展”为运行载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简体句是初级日语的难点,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特色,平面媒体缺乏对人物关系的形象说明,不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简体句的使用方法。本文以日剧《多谢款待》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语体,掌握地道、自然的日语。  关键词:日语语体;影视教学法;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66-02  一、引言  简体句和敬体句的区别使用反映了日语表达
摘要:本文以《机电产品工艺流程的制定》、《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校本教材建设为例,阐述了校本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大学生宿舍的恶性案件频发,大学舍友关系引人关注。宿舍“身兼数职”,舍友关系危机难免:空间的二元性、强烈的依赖性、生活的琐碎性、需要的复杂性。多方“各司其职”,舍友关系危机或可逆转:个人注意相处技巧、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管理有待优化、创造平等和谐的生活氛围。  关键词:大学宿舍;恶性案件;宿舍空间;二元性;依赖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本文以“人体的免疫功能”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索思考,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编、研究,设计了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的探究活动,希望和同行们切磋探讨,共同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免疫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5-02  笔者参加了济宁市教研优质课的评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杜威著作的赏析,浅析出杜威教师观中对教师生命智慧的启迪。生命智慧是支撑教师职业的源泉,教师的工作没有了智慧的注入,将无异于流水线工厂化作业,教师的生命智慧需要培养并且有迹可循。  关键词:生命智慧;教师;杜威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25-02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民主主义教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