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的偶像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频道有一档风靡全球的节目《荒野求生秘技》,每集都会有一位猛男给大家实战演示如何靠自己的力量从各种绝境中走出来,包括沙漠、丛林、雪山……
  这档节目从2006年开始,至今热播。节目中那个无所不能的男人叫贝尔·格里尔斯,身兼探险家、畅销书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及演说家多重身份,被称为“世界上最可爱的疯子”“天生的冒险家”。
  
  特种兵贝尔
  每期节目的开场白中,贝尔总会这样介绍自己:“我曾在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服役,曾飞越圣母峰,横跨北冰洋。我要教你如何在地球上某些最危险的地方求生,在那些地方,如果没有适当的求生技能,你连一天都活不了。”
  贝尔在英国的威特岛长大,小时候,他就对荒野生存技巧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学读书时,他总是随身带着这类书,不管是在浴缸里、厕所里,还是在火车站等车时,都会拿出来看。
  1994年,20岁的贝尔通过了特种兵的选拔,接受了徒手搏击、沙漠及寒地作战、生存技能、跳伞、攀登高峰等训练。
  1996年底,贝尔在南非沙漠里进行的一次常规降落伞训练中背部严重受伤,几近瘫痪。一年后,他结束了军旅生涯。但是,在康复后,贝尔又毫不犹豫地向儿时的梦想进发了——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次,贝尔在攀登时,脚下的冰块忽然爆裂,他差点儿丧生,万幸的是他的队友紧紧地拉住了系在他身上的绳子。1998年5月26日,贝尔成功征服了世界最高峰,成为“最年轻的登顶珠峰并活着回来的英国人”。
  
  其实,这个是能吃的
  2006年,贝尔开始主持探索频道的电视节目《荒野求生秘技》。他携带简单的装备深入到那些世界上最为人迹罕至的地区,因地制宜示范各种求生方法,不断克服困难,将自己的坚持、顽强、梦想和信念传递给全球10亿观众。
  在《荒野求生秘技》中,最让观众熟知的一句话恐怕是:“其实,这个是能吃的。”天知道贝尔到底吃过多少奇奇怪怪的东西:沙漠中的蝎子、赞比亚的虫子、斑马的尸体……尽管这些东西听起来让人恶心,贝尔却很认真地说:“事实上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提供能量。”毕竟在条件艰苦的荒野,生存是头等大事。不过,运气好的时候,贝尔还能捕到美味的鱼和龙虾,享受一顿大餐。
  当然贝尔的任务不是专门试吃这些恶心的食物。真正让贝尔闻名天下的是他身上只带一把刀、一个水壶和一块生火的打火石,就能在地球上极端恶劣的环境里求生。
  贝尔的这些经历让他在全世界范围拥有了无数拥趸,他成为了众多男孩子的偶像。2009年,美国9岁男孩儿格雷森与家人在森林远足时走失,竟独自在林中过夜,自寻出路的同时还为救援人员留下寻找线索,最终安全获救。格雷森说,他所用的求生技巧就是从贝尔的电视节目中学到的。
  不仅是孩子们,很多成年人也从贝尔身上学到了乐观、智慧和勇气。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可以通过贝尔的电视节目,想象自己也深处蛮荒之地。“虽然这些生存技巧可能我们一辈子也用不上,但是贝尔让我们知道,世界有多么神奇,人类比我们自己以为的更有潜力。”
  很多次,当贝尔遇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时,他都会从怀里拿出妻子和孩子们的照片看看,家人成为了他最重要的精神寄托。每当贝尔在结束节目的录制后,他总是会说:“是时候回家了……”
  贝尔在《荒野求生手册》中写道:“生存的本质在于希望。当内心深处每一样东西都在呐喊‘放弃吧’的时候,能支持你继续前行的动力就是‘希望’二字。生命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在历经重重艰险后回家看到家人的微笑,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摘自《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加拿大心理学家德比曾作过一个有趣的研究,根据人的行为规律画出了一幅一周工作节律图。她认为,人的一周是有规律性的。周一到周五,工作节奏大不相同,一周的前半部分,人的精力旺盛,态度和行为比较激进;一周的后半部分,人的精力逐渐下降,却也更易通融。这样的结果也间接验证了医学界普遍流传着的一种人体循环“7日节律”的说法。周一到周五,我们每天做什么工作,也可以搭配对应的工作方式。    一周的开始:非诚勿扰 
期刊
最近在一篇博文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曾经供职于一家企业,在我们这批员工到来之前,企业有段黄金时期。那时工资奇高,福利好得没话说,员工三天两头就要往家搬东西。听老员工谈及此盛况,总自怨自艾于自己的生不逢时。某次,一个新员工加入了谈话,在一片抱怨声中,她忽然说:‘我觉得现在也挺好,至少全家人用的洗发水跟卷纸都是单位发的呢。’想想也是,如今有几家公司还想着每个月给员工发放物资福利呢?”  看到这段,
期刊
被动型冷板凳——翻身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  在职场,离冷板凳最近的往往是新人,最无说服力的履历和初入职场的状态让很多新人难以建立和老板之间的信任关系。  Jean在投资银行做金融分析师,刚刚毕业两年的她毫不讳言自己就是从冷板凳开始做起的。“我的香港女老板一开始并不喜欢我,同样一个错,我犯了她就会很生气,而如果换了别人她就只是说一下。”除了犯错受骂,最难受还是被冷落,明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老板竟然给其
期刊
2011年12月24日晚,北京首家真人图书馆——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开馆。在这里,“看书”更像一场互动的沙龙。读者们只能当场“阅读”,不能带回家。  很多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毅力将其付诸实践。讲一个实践家的动人故事,让同类遇见同类,愿大家被世界温暖相待,这就是星辰海真人图书馆馆主李星凝的心愿。    体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4年前,李星凝在豆瓣网上发表日志,讲述自己的童年梦想。这个在当时被叫
期刊
他们是祖孙三代:晚辈事业繁忙,想时时聚会表孝心,却力不从心;长辈常常牵挂晚辈,却顾虑烦扰了晚辈。怎么办?“织围脖”呗,在微博上互粉、PK,晒出幸福,“博”出关爱。他们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和他80岁的父亲、29岁的儿子。    老郑家互粉,一唱二和  2011年9月27日,新浪微博“老郑1932”的网页,因为上传了一张小孩儿的照片,突然由沉寂转为热闹,当天点击量一鸣惊人,“刷”的一下就达到了6000人
期刊
屌丝是谁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四女生孟令决定拿“屌丝”来做毕业论文的论题。她的导师冯钢不置可否,继而在微博上写:我指导的一个学生毕业论文竟然选择了“网络上的屌丝现象”,我只好说我不懂,还是你指导我吧!请诸位告诉我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011年10月左右,“屌丝”突然横行于网络。其中,最牛的当数2012年2月20日,大批自称“屌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
期刊
我只跟我的戏较劲  这个世界上的人大抵分为两种:一种人做什么事要先经过别人允许,另一种人则自我批准。也就是说,一种人等待着外部力量把自己向前推进,而另一种人则从自己身上找动力。而王珞丹的倔犟和主见,让她更倾向于后者,自己决定了,就会干劲十足。  一个跟头摔出灵感  1984年,王珞丹出生于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对王珞丹和姐姐王楚涵的期望,就是她们都能考上名牌大学。为了实现这份期望,父母对姐
期刊
你一定认识这样一类人。他们会在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便以相见恨晚之势,立刻和你投入各种亲密攀谈,待分别时,已然和你情同手足。有个词把这类人叫做“High卡”,泛指“人来疯”“自来熟”的那类人。  在这个人心叵测的年代,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包裹起来,坦诚地把自己交出来,多有风险啊。你无法度量和把控你的热情和真诚交付出去的结果。但偏偏就有这么一类人,似乎不介意掏心窝子,不在乎自己的热情有没有着落。 
期刊
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很难想象平日里常吃的“老干妈”辣酱,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这种在超市里10块钱一瓶的常见调味料,一旦披上了时尚的外衣,身价骤增,江湖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辣酱一秒变格格  “辣酱登上奢侈品网站就不再是辣酱了?”日前,微博上一条被转载的消息引起了广泛争议,国内家庭常见的“老干妈”辣酱,在不久前登上奢侈品网站Gilt。其售价也变身为近12美元,于是“老干妈”一秒变
期刊
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63岁的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显得比往日年轻很多,紧绷又略带浮肿的脸实在和年龄有些不匹配。事实上,在如此盛大的电视转播晚会上,众多明星都暗地里给自己的脸或身材做了手脚,不着痕迹却“年轻漂亮”很多。这已经不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年代,微调的整容甚至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实现。  台湾明星大S出过一本书,名为《揭发女明星》,她在书中透露了许多明星整容的内幕,并且承认自己也曾经做过很多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