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主要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审美艺术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矫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功能,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这项功能的“正统性”不断得到加强。如何使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得到洗礼,让阅读成为毕生习惯,由此带动全民学习意识的养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支点。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兴趣;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32-02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主要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审美艺术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矫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功能,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这项功能的“正统性”不断得到加强。如何使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得到洗礼,让阅读成为毕生习惯,由此带动全民学习意识的养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支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此为行动指针,为小学语文课改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对象就是教材内容和派生的相关知识,这还不是教学的全部,我们要把“机械式”掌握变为灵活性运用,使学生不但学会语文“领子”知识,更要陶冶感性情操,让学生吸吮语文的灵汁,获得思想锻造和审美体验的灵魂之旅,而阅读正是必由之路。阅读教学旨在培育语文素养,使学生情感丰沛,人格健全,敢爱敢恨,有理想有目标,成为青春正能量代言人和时代榜样式标杆。
一、在学生心中燃起阅读之火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因此,为了使阅读能力培养系统化,兴趣培养应“从娃娃抓起”。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身临阅读情境中,这是视觉、聽觉、“心”觉的三位一体效应,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就是生活”的情趣起着助推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把朗读演练作为专项活动去抓,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表演和展示,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激趣”,在趣味阅读中增智,达到乐学、爱学的佳境。
如,在讲授《绝招》一课时,课前可以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阅读几个小故事,在适当设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促使学生精细化阅读,在深刻领会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充实的情感基调。带学生徜徉课文场景中时,再“合时宜”的教给学生利用肢体来表情达意,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感,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在趣中读,在读中拾趣,如此景象,该多么令人惬意啊!
二、找准阅读方法,让阅读彰显教学之美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但如何将兴趣与能力持久保持并发展提升,这就进入了碉堡攻坚期,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才能永葆活力,阅读“细胞”才会主动新旧更替,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忽略或轻视这项工作,之前所做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毫无疑问,精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情节生动感人,更有千古流芳的名句脍炙人口。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剧情”设定自己的情感所属,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忘我投入,思考与阅读同步,渐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佳境。教师不仅会教,还应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要善于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再现故事情节,用丰富多变的肢体刻画人物形象,用喜怒更替的面部表情切换剧情人物的内心变化,是学生在乐学中感受自然之美。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其中“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一句,通过阅读,学生眼前霎时闪现一副美丽的“壮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的描绘,诱导学生主动融入自然,用心感受自然的兴趣燃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通过情感激发和正确引燃,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写作心境的理解,诱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
三、放马南山,搭建自由阅读平台
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腾出”足够宽阔的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和调换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定势。
四、阅读切忌一蹴而就,否则欲速不达
1.延伸阅读视野,跳出教材寻名著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量总目标为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正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因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弹性,有的放矢的安排学生阅读。在尊重学生自主选“草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在内容选择、计划制订、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指导或引导,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2.加大阅读效果的实践力度,强化“学以致用”思想
提高阅读能力,来自于语言积累,以形成基本的听、读、说、写能力。所以,在中间阶段,应推行边读边用阅读形式,推动量变积累,引发质变膨胀,生成强烈的应用能力大爆炸,强调阅读的指向性。如果不会运用,积累到“汗牛充栋”,也是徒增负担,只有切实将日积月累中的“汇聚”转换成器官动能,才算阅读能力已“长成”。一定要让学生左手握日记本,右手拿摘抄本,让他们养成读之荟萃、记之精华、用以实践的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只有将阅读作为重要环节加以重视,阅读才会真正理所当然的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利器。读动,则课改兴,让阅读化作我们的纤纤细手,去轻叩小学语文课改之门。
参考文献
[1]李兆阳.问题式小学语文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
[2]章玉龙.问题式小学语文——提升学生学力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09,(02).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兴趣;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32-02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主要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审美艺术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矫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功能,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这项功能的“正统性”不断得到加强。如何使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得到洗礼,让阅读成为毕生习惯,由此带动全民学习意识的养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支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此为行动指针,为小学语文课改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对象就是教材内容和派生的相关知识,这还不是教学的全部,我们要把“机械式”掌握变为灵活性运用,使学生不但学会语文“领子”知识,更要陶冶感性情操,让学生吸吮语文的灵汁,获得思想锻造和审美体验的灵魂之旅,而阅读正是必由之路。阅读教学旨在培育语文素养,使学生情感丰沛,人格健全,敢爱敢恨,有理想有目标,成为青春正能量代言人和时代榜样式标杆。
一、在学生心中燃起阅读之火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因此,为了使阅读能力培养系统化,兴趣培养应“从娃娃抓起”。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身临阅读情境中,这是视觉、聽觉、“心”觉的三位一体效应,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就是生活”的情趣起着助推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把朗读演练作为专项活动去抓,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表演和展示,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激趣”,在趣味阅读中增智,达到乐学、爱学的佳境。
如,在讲授《绝招》一课时,课前可以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阅读几个小故事,在适当设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促使学生精细化阅读,在深刻领会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充实的情感基调。带学生徜徉课文场景中时,再“合时宜”的教给学生利用肢体来表情达意,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感,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在趣中读,在读中拾趣,如此景象,该多么令人惬意啊!
二、找准阅读方法,让阅读彰显教学之美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但如何将兴趣与能力持久保持并发展提升,这就进入了碉堡攻坚期,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才能永葆活力,阅读“细胞”才会主动新旧更替,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忽略或轻视这项工作,之前所做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毫无疑问,精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情节生动感人,更有千古流芳的名句脍炙人口。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剧情”设定自己的情感所属,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忘我投入,思考与阅读同步,渐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佳境。教师不仅会教,还应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要善于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再现故事情节,用丰富多变的肢体刻画人物形象,用喜怒更替的面部表情切换剧情人物的内心变化,是学生在乐学中感受自然之美。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其中“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一句,通过阅读,学生眼前霎时闪现一副美丽的“壮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的描绘,诱导学生主动融入自然,用心感受自然的兴趣燃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通过情感激发和正确引燃,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写作心境的理解,诱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
三、放马南山,搭建自由阅读平台
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腾出”足够宽阔的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和调换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定势。
四、阅读切忌一蹴而就,否则欲速不达
1.延伸阅读视野,跳出教材寻名著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量总目标为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正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因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弹性,有的放矢的安排学生阅读。在尊重学生自主选“草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在内容选择、计划制订、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指导或引导,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2.加大阅读效果的实践力度,强化“学以致用”思想
提高阅读能力,来自于语言积累,以形成基本的听、读、说、写能力。所以,在中间阶段,应推行边读边用阅读形式,推动量变积累,引发质变膨胀,生成强烈的应用能力大爆炸,强调阅读的指向性。如果不会运用,积累到“汗牛充栋”,也是徒增负担,只有切实将日积月累中的“汇聚”转换成器官动能,才算阅读能力已“长成”。一定要让学生左手握日记本,右手拿摘抄本,让他们养成读之荟萃、记之精华、用以实践的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只有将阅读作为重要环节加以重视,阅读才会真正理所当然的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利器。读动,则课改兴,让阅读化作我们的纤纤细手,去轻叩小学语文课改之门。
参考文献
[1]李兆阳.问题式小学语文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
[2]章玉龙.问题式小学语文——提升学生学力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09,(02).